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
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
——欧阳修《荷叶》
“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谚语说的真准。昨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小暑,这几天的天气一直比较热,因而北山荷花湖畔和松花江边散步乘凉的人多了起来。北山的荷花,在我们这里是很有名的。晚上在这里散步的人也不少,我便是其中之一。
夕阳西下的时候,沿路一直西行20分钟便到北山荷花湖。在远远地望见荷花湖时,醉人的芳香已迎面扑来。四周环山的北山公园内,荷花湖是一个标志性的景点,微风凉亭,清水荷花,美景如画。盛夏时节的一池青荷,给人带来了暑天炎热中的丝丝凉意。荷花湖里浮萍一片片紧挨着铺满水面,微微动荡的浮萍下面,有几张嘴一张一合。那是几条顽皮的鱼,在亲吻池塘里的碧波。荷香一丝丝、一缕缕的香气扑了鼻腔,沁人心脾。拂面的轻风,夹带着浮萍的气息。这样的情景,让我想到欧阳修“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的《荷叶》诗来。
一池青荷,生长在北方小城的荷花池畔。因私自下凡被王母贬下凡尘的侍女玉姬做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青荷,不施粉黛的天生丽质,无与伦比的脱俗气质;金玉不足喻其贵,冰雪不足喻其洁;花月不足喻其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于夕阳的波光潋滟中,散发着她独自特有的芬芳。北方的青荷与江南的青荷应该是一样的,只是北方的青荷没有紫竹伞的相伴,少有小池疏雨缠绵的情景。想像着舞蹈《六月青荷》那温婉优美的旋律和动作,精致美丽的画面,仿佛自己现在又置身于江南的一池青荷之中。一池青荷,青叶如盖,或展姿水央,或静卧水面;荷叶田田,上面珠颤涟涟,似动非动,灵闪悠然。青荷没有荷花的鲜艳与娇洁,无一朵莲花可以揽怀,但终究都带了一个荷字。红花虽好,还须绿叶扶持。无叶,花谁来衬?所以,我想:人要像青荷,头顶一片天!
炎炎夏日,一池水,隔开都市的声音和气味。守望一池青荷,目光抚触着微漾的碧波,静谧的感觉使心间一片清凉。徘徊在荷花湖畔,坐在石椅上,静静地吸吮荷花与荷叶的清香。伴一池青荷,我的心忽然涌上一丝清凉,一丝淡淡的舒爽。那一池青荷,水波潋滟,莲叶田田。风姿绰约在田田的叶间,恍惚处,似有那清清幽幽的暗香飘来,把着丝丝缕缕的荷魂,袅绕在近身处。在湖边的石椅上休息的时候,懒懒地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感受着一池青荷的幽香的时候,从身后的草丛里传来了声声蝉鸣。“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很静。寂静之中,在山上随风飘来了的阵阵钟声。
与一池青荷相依,佛性依然,禅心突起,清静的心领会了自然的馈赠。山上随风飘下来的寺院钟声,仿佛让我感觉到了轻柔委婉的《禅院钟声》的韵味与空灵。钟声似乎伴着乐曲在空谷中飘然而下,每一个音节传到的都是心灵的深处,于茫茫无际飘飘而来的天籁直透心底。我知道这钟声来自荷花湖正对面的山上寺庙群的玉皇阁。玉皇阁大殿正中便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身穿通肩大衣,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信佛,常来玉皇阁,因此对这里的一切了如指掌。读过佛经书籍,常常会见到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莲舍”,把和尚的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华合掌”,至于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莲子串成。佛经说,用莲子作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样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
柳丝笑春,绿荷消夏,红叶惊秋,梅花傲冬,花好有时节。荷叶青青的季节,我一个人独坐清风,静观荷花池中的一池青荷。一池青荷那亭亭玉立之叶,完全不是印象中的那种浓绿,应该是青绿,更贴进生活和生命的那种普通的绿。片片青叶被圆圆的叶梗支撑,舒展而秀丽,青青的荷叶淡出阵阵清香,香飘四野。青荷,与粉莲的轻拂,仿佛让自己远离了喧嚣的尘世,自己真的如愿成了青荷,成了醉莲,看破了红尘里的爱怨情愁。晚风中看眼前的一池青荷,又想起多年前去过的济南,有幸见过大名湖的青荷。微山湖的绿波,那又是昨夜的幻觉。那时的青荷,它让人想起初恋,那段青涩。此时人过不惑,想想人生走过的曾经,便走进了“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的梦幻里。
黄昏中晚风袭来,将幻觉中的我唤醒。它以菩提树的身影,摇曳出我心中的清凉;它似晨钟暮鼓,击打出清风荷韵;它用圣洁之水,涤净尘间的污浊。湖面轻泛涟漪,飘过一缕青荷的淡香。伴着青荷的淡香,心里默念着欧阳修的“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向家的方向走去……
-全文完-
▷ 进入文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