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从“程门立雪”所想到的feihua1234

发表于-2011年07月05日 清晨7:27评论-2条

大凡读过《千字文》的人,都了解“程门立雪”的故事。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有一天,杨时与同学游酢欲向程颐请教,却不料老师正在屋里休息。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打扰老师,于是,两人就静立在门口,等待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空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推开房门后,才赫然发现了两个雪人!

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导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有所成。此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来,人们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敬师长的学子。

常言道:“古来学者必有师。”尊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战国时代的荀子就说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这种观点将尊师重教与国家兴衰密切相关,且不必说是出自于两千年前,就是在提倡“科教兴国”的今天,仍然是振聋发聩的格言警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授和传播者,任何时代,对待教师的态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古往今来,我国的文化遗产中留下了丰富的,感人肺腑的尊师的典故。例如,李相敬拜“一字之师”,段玉裁终身念师恩,陈景润追悼恩师华罗庚,鲁迅回乡探访寿敬吾等。教师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固然与其传道授业的社会职能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教师是为人师表,以德示人的知识分子。《吕氏春秋?劝学》告诉人们“疾学在于尊师”,讲的是要想很快地学到知识,重要的是能够做到尊敬老师。

据悉,毛泽东曾经给他的老师徐特立老先生祝贺生日的信函里有这样一段文字:“您是我二十年以前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时至今日,这段话已经成为了世人的座右铭,毛泽东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尊师的榜样。较之那些稍有“出息”便淡忘甚或蔑视、欺辱老师的忘恩负义者,不啻于泰山和沙石之比。 

教师传授知识,增进学问,弘扬文化,有利于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理当得到社会的尊重。从古至今,教师能够荣登“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虽位列末次,但能与化育万物的神灵----天地,万民之君主----君,人伦之根基----父母亲相傍依,真可谓是荣幸之至了。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倡导的是学生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研究学问要敢于及时求教于老师!何谓尊师?一是要尊重老师的人格;二是要尊重老师的学问;三是要尊重老师的劳动,也就是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大意是:“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一辈子当做父亲看待。比喻十分尊重老师”。

读书人尊师,有的是钦佩老师的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眼光深邃,见识过人;有的是感念老师培育之恩情,春风化雨之情操;有的是敬佩老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刚正不阿,人格高尚,诸如此类,将老师视为精神之父,常怀敬畏之心。

尊师固然是中国社会的优良传统,有如涓涓溪流,源远流长。20世纪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新文化运动高[chao]迭起,传统的教育观,教师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尊师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新风尚。然而,十年动乱。老师遭到了有史以来的迫害,“臭老九”、“发动教师爷”、“封资修的传声筒”等恶名相加。“三尺讲坛被人侵占,抽打一身遍体伤”,成为了凌辱老师的罪证!“知识越多越反动”,在“红卫兵”的谬论之下,传授知识的老师备受期辱和磨难。这是共和国的悲哀,灰暗时代的缩影。

人类的文明史已经让国民觉悟:知识就是力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文明发展的源泉,轻视老师最终将导致世风日下,历史退步!今天,“科教兴国”成为了国策之一,尊师成为了新风尚,成为了文明社会的航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尊师会逐渐由社会导向转化为人们的心理需求,而新青年以争当教师为荣之际,必是中华民族国富民强,巨龙腾飞之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feihua1234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半夏虚度点评:

“您是我二十年以前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这是一代伟人为我们做出的榜样:一日为师终生为师。问好,推荐!

文章评论共[2]个
何音-评论

毛主[xi]的话可敬是可敬,但也逼的人无路可走了,总感这话太高调、太张扬。at:2011年07月05日 中午12:03

feihua1234-回复谢谢指导,问候夏安! at:2011年07月05日 晚上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