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条美丽的河,那就是淮河的支流——淠河。河水从清河口经三县交界处分岔,在古老的正阳关镇南十华里处。在我家乡的河对岸,有一片低洼处,俗称“孟家湖林场”,在十几年前,这里盛产芦苇、荻柴,尤其以蒿子著称。至今仍是一道难得的纯天然的佳肴美味。每年到汛期来临之际,这里一片汪洋。
小时候,我经常跟着母亲一块到湖里去打蒿子,嫩时可供人吃,待老时可作猪饲料。冬季里没有新鲜的蔬菜,母亲携带干粮和水,便带着我一块到湖里去刨蒿根,可作咸菜腌制,也可凉拌。时隔三十多年了,我至今记忆犹新。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每次打好蒿子,满载而归时的情景:母女俩一老一少,一高一矮,母亲推着铁轱辘的木制小车子,车上装着几袋蒿子往回走,我跟在母亲的身后,看着母亲的背影,觉得母亲好高大,好魁梧,直到成年后,我的身材也远不及母亲的高大、魁梧,人都说:“矮老大”,意为老大是干活累得。我的个头只有一米五六,在兄弟姊妹中数我最矮,仅仅属于那种小巧玲珑的小女人。
孟家湖的蒿子,是当地的特产。它远销上海、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学名茵陈蒿,别称“茵陈”或“绵茵陈”。茎生叶二回羽状全裂,裂片丝状,有灰白色细柔毛。寿县俗语有云:“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四月打柴烧。”蒿子有青蒿、白蒿之分,以正阳关南孟家湖所产青蒿为上乘。农历二月上市将茎上叶片和柔毛摘去,洗净,经开水烫后佐以酱油、麻油、米醋凉拌或加茶干炒食。清脆甘爽,食后口感清凉香甜。未出土的嫩蒿根也可食用。据中医药性介绍,其味苦性微寒,有清热利湿作用。麻油尤以正阳关小磨麻油为上乘,为手工制品,食之香醇,远销国内外,是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
茵陈蒿,菊科 艾属(《本经》) 属菊科植物。嫩苗可作菜蔬,洪舜俞《老圃赋》云:“酣槽紫姜之掌,沐醯茵陈之丝。”李时珍云:“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作茵陈饼食之”,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近代研究证明,以秋季采收的带果穗的茵陈蒿,所含约有效成分最多,疗效此绵(嫩)茵陈更好。性味 甘、平微寒,无毒。
孟家湖蒿子,有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土壤结构形成,是任何人工都无法培植的,若偏离本土,其口感及营养价值,都会大为逊色。每一次潮涨潮落,可使庄稼二三年不施肥。
我最爱吃母亲做得浇上小磨麻油的凉拌蒿子,吃起来不仅香脆可口,而且食后口感清爽;每每吃时,我便会想起母亲推着蒿车子往家回时的背影;想起母亲用小锛子刨蒿根时的背影,那背影是使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充实和温暖。
泾渭分明这个词语是比喻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在三县交界之处的清河口,即寿县、颖上县和霍邱县,每到汛期来临或涨潮之际,我喜欢站在淠堤上驻足观看,由于上流的水流湍急,倾泻而至,清河口俗称三河口,暗喻三水,一半清澈,一半混浊,真可谓泾渭分明。
正阳关镇,又名正阳关,位于淮、颍、淠三水交汇处,系中华名关之一,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属安徽省寿县,现为安徽省重点建设中心镇,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正阳”二字始出于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远游》篇,曰“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正阳关镇,又名正阳关,系中华名关之一,古称颍尾、颍口,阳石,羊市、羊石城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
每每河水暴涨之际,我喜欢赶往淠堤观看清河口的水流,做人也要如这水一样,清者自清,不能混浊一气;要学莲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才能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三十多年来,我的眼前时常会浮现出母亲那高大的背影,会想起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那苇花飘扬的季节,那片无边无际的整齐如案板的绿油油蒿子,那隐匿在蒿丛中新发的芦苇芽。
如今,我站在淠堤上,向西瞭望,那里已开垦出万亩良田,人们正在为丰收、为富足而歌唱!
-全文完-
▷ 进入曲径幽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