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爱,只有关怀,没有贫寒;
爱,只有快乐,没有遗憾;
爱,只有温暖,没有国界;
——题记
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教育我们:做人,一定要有情有义,绝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损害别人的利益。将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想着别人,只要能帮助别人的,就一定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兄妹三人只是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那时的我,虽然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话的含义,但知道父母的话一定有道理。
从5岁开始,在母亲的教导下,我已经会拿着篮子一家家去问邻居的爷爷、奶奶要豆腐票,帮他们排队买豆腐;为那些认识的叔叔、阿姨买东西;帮生病的老人到医院排队挂号……每一次,当我把事情办完、办好,在得到大人们的赞许时,心中总有说不出的高兴。虽说是孩提时,却把能帮助别人当成了自己的乐趣。
我们一直都是在传统教育中成长,父母对我们的教育非常严格,而且也特别注重言传身教。小的时候,父亲从不因为长期在部队工作,离家较远,而放松对我们的教育。每一次,只要父亲休探亲假回到家,都会规定我们,每天必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他也一定会天天为奶奶倒洗澡或洗脚水。当天气冷的时候,还亲自为奶奶洗脚、暖被。在星期天空闲下来时,又带着我们兄妹三人,到一个爱人腿脚有残疾的老战友家,和他们一起种菜、割草、剁猪菜。在我的记忆中,只是觉得施肥、浇水、收花生等很好玩,并不知道这就是帮助别人。那时,父母在带着我们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让我们收获了快乐。
很多年前,听一个堂哥说,在六十年代初,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四伯在龙州被打成右派,当时四伯妈坚持要离婚,所有的家人都怕被四伯所牵连,没人敢去看他,只剩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在农场干活。几年以后,父亲才知道这件事情,他一个人马上带着礼物,从部队赶到四伯下放的农场去看望他。在四伯见到父亲的那一刻,这个曾是国民党高级军官的四伯,终于忍不住凄然泪下。在那个年代,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他看到的哪是父亲一个人,分明是一份渴望已久的亲情。
父母亲经常会这样对我们说:“要想爱自己,首先要学会爱别人。”无论我们有多困难,只要家里来了客人,父母就一定用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无论谁家的孩子来我家玩,父母都是像对我们一样对待他们。
七十年代初,大家的生活都还很困难,街上时常出现一些乞讨的老人。有一天,我们家刚要开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拿着一个碗,拄着拐杖来我家讨饭。说实在的,我们家为了不浪费粮食,每天就量着那点米下锅,又怎么会有剩饭呢?看着又老又脏的老奶奶,我们愣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见母亲马上盛了一碗饭,又夹了一些菜,一起倒到老人家的碗里说:“你拿去吃吧。”
老人家含着眼泪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接着,拿着碗微微颤颤地走了。
我问母亲:“你把饭给她,那我们就不够吃了。”
母亲笑了笑说;“妈妈身体好,少吃一点没关系,那老人家多可怜,我们应该帮助她的。”
从父母身上,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情和爱。他们无论对谁,不管是亲人、朋友、同事甚至是素不相识的陌路人,都会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都会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付出一份情,一份让别人感到温暖的真情。
我们就在这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或许,因为血管里流淌着父母亲的血;也或许,因为他们的教育已经深深地渗入到我们的骨髓,所以也传承了他们乐于助人的精神。
87年我从幼师毕业,将省吃俭用剩下的100元钱拿回家。100元,在那个说多不算多,说少也不算少的年代,怎么用?被提到了全家探讨的议题上,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将钱送给父亲的一个最困难的战友。
在2004年的一天,我和妹妹上街时,看到人来人往的广场旁停着一辆无偿献血车,车外挂着的血液告急宣传一下子吸引了我们。就这样,我们第一次参加了无偿献血。回家后,跟父母说起献血的事,谁知,父母竟然同时反对,他们的理由是,害怕献血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看着正在慢慢苍老的父母,我突然觉得鼻子一酸,他们用自己一生的心血教育我们做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却在花甲之年因疼爱女儿而宁愿放弃那份对信念的执着追求。他们是善良的,因为传统,所以有一些观念并不容易接受。我和妹妹一起做他们的工作:“你们一直在教育我们要多帮助别人,这难道不是在帮助别人吗?我们知道你们是怕献血影响我们的健康,可是你们知道吗?如果大家都不献血,那,那一个个等着鲜血救命的生命该怎么办?而且献血一点都不会影响健康,不信,你们可以去咨询。”父母无言以对。
第二天,他们真的去咨询有关献血的情景。当得知献血并不影响健康后,父母很高兴,也要求参加,听他们说,那里的工作人员因他们年纪太大而拒绝了。在这近7年以来,我和妹妹以每年800毫升的献血量参加了无数次的献血,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生命需要这样的鲜血,只知道,如果每一次的付出都能挽救那濒临垂危的生命,就足够了。
父母亲老了,虽然帮助别人一直是他们一生所恪守的信念,但很多时候,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天,我陪着母亲乘坐公共汽车,坐在椅子上的母亲看到一个老人上车,赶忙起身让座,那老人抬头看了看母亲说:“好像你比我还老吧。”母亲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下车后,母亲问我:“我是不是很老啊。”我说:“没有啊,你永远不会老,因为你的是个高尚的人,你的灵魂可以走很远很远。”
母亲奇怪的看着我,“你说的是什么话,我怎么不懂?”“不懂就对了。”我做了个鬼脸。
去年中秋,我在母亲家吃饭的时候,顺便提醒他们,赶在节日前看看还有什么亲戚朋友需要走访的,乘早带上月饼和水果去走访。母亲思量了一下说:“那些亲戚该走访的,都已经去过了,就是还有两个比较困难的工友,夫妻都下岗,很可怜的。我准备送盒月饼和水果,再打两百块钱封包给她们,你们看好吗?”坐在饭桌上的全家人都表示赞同,更是对母亲周全的提议表示由衷地敬佩。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或许,很多人都想利用节日送礼给那些比自己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这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某种利益“锦上添花”,有多少人会想过那些比自己困难的朋友或共处过的同事,又有多少人会想着帮助那些生活在底层需要“雪中送炭”的人们。
我真为自己有如此平凡且伟大的父母感到自豪。“锦上添花”固然能让人开心,而“雪中送炭”更能体现一种情怀。帮助别人是不需要讲时间或地点的,也不需要刻意去寻找任何途径,只要在别人最需要感受温暖的时候给予一份真诚的关爱,比什么都重要。
父母用一生的时间,一直做着那些看似平凡却又是他们认为最该做的事情,在用自己的人生书写着人间的大爱,爱自己,也爱别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他们在付出的同时,从来就没有想过需要任何的回报。今天,生活已经在回报他们,虽然他们已有七十多岁的高龄,却能健康、开心、幸福的过好每一天。这,不就是最好的回报吗?
而今,我已习惯了,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老人时主动让座;习惯了在街上遇到走失的孩子时,上去牵着他的手,将他送回父母身边;习惯了在路上看到盲人时,扶着他们走过马路;习惯了每年去福利院看望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送给他们一份渴望的礼物;习惯了定期资助几名贫困的儿童,为他们添加必要的学习用品;习惯了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自己的手。送给别人一份温暖,带给别人一份关爱。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让自己的心灵在繁杂的世界中永远保持那份纯净。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是我们所应该传承的经典,在今天这个社会,或许雷锋精神已远离我们,但是,以助人为快乐之本,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涓涓江河可以汇成大海,用一份情温暖别人,用一份爱感动世界。那么,我们生活着的不就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了吗?
-全文完-
▷ 进入千古柔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