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一大早, 儿子就打电话说中午回家吃饭,只要不加班、不出差,总是这样。吃过饭,儿子说:“爸,您歇着,我来洗碗。今天是父亲节。”父亲节是洋节,我也不太清楚 是六月份的第几个星期天。可儿子记着,准没错。接下来就像《常回家看看》歌中唱的一样,洗洗筷子刷刷碗。
儿子三岁起,就放在我们厂的托儿所。接着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直到十八岁考上军校,一直没离开过我。
我是这样形容的,儿子上学这十五年来,就像服了十五年的“劳役”。从三岁起,我每天用自行车来回接送,路上还教儿子背唐诗,儿子的记忆力好,不久就能背近二十首了。我有时会让儿子给家里的人表演、朗诵一番,颇为得意、自豪; 儿子四五岁时就能准确的记住父亲、母亲和他自己的生日,并能在生日快到的前一两天提醒父母“妈,明天是您的生日,再过两个多月就该我了,再过一个多月就该俺爸了”。老伴的生日是四月末,儿子的生日是七月初,我的生日是八月中旬。过生日就要买生日蛋糕,这与儿子从小特别喜欢吃蛋糕密不可分,不管是谁过生日,买回的蛋糕父母象征性地吃一小块,最后都是儿子一人的盘中餐。
上小学时儿子的作文就很好,老师经常在语文课堂上读他的作文给同学们听。记得上小学五年级的暑假,我带他去泰山旅游,回家后,儿子写了一篇《登泰山 》的作文。从中天门到南天门,有多少个台阶记数得清清楚楚,我看后,内心挺佩服,小小年纪 居然能有这麽细致的观察力……直到二十多年后,那是儿子结婚以后的一个星期天,偶尔谈及此事,你猜怎麽着,儿子笑着说:“我是粗略计算以后得出的数字 ”。这小子用一串有整有零的数字,居然蒙骗了我二十多年,那一刻,我引以为豪的美好记忆瞬间化为乌有。好在我这二十多年曾经为此自豪过、骄傲过,总比难过、纠结强百倍。小学六年级的暑假,我带儿子去北戴河旅游,回家后,儿子写了一篇《海上日出》的作文。其中的一个字引起了父子的争议,形容海水颜色时,儿子用了“碧”绿色的海水,我说应该是“墨”绿色,因为刚出海平面的太阳,是在白天和黑夜的交替时段,不可能把海水照射呈碧绿色,而应是墨绿色。父子互不相让,最后找到《作文词典》名作家写的日出部分,查到海上日出的章节,确实是“墨”绿色。儿子这才认卯,改了这个字。从那以后,儿子不让我看他的作文。有时忍不住想看看儿子的作文,逼得我像做贼一样,趁儿子下楼玩耍,急忙打开书包,迅速地抽出作文本看一看,然后赶紧按原来的位置放好,因为我和儿子有个约定,不能偷看他的作文。接下来我才慢慢回忆、回味儿子的作文,老师的评语,享受老师用红笔圈画出的好句子、好段落。此时此刻我心里美滋滋的,艰苦地付出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因为老伴当年上班的单位离家远,中午回不了家,晚上到家也已是别的人家吃过晚饭以后了。儿子上学的班主任是谁,老伴都不知道。因为儿子的上学,十五年来,远一点的地方我不能去;长一点的时间我不敢离。直到高考的前夕,一直都是父亲对儿子的说教多,儿子服从、执行的多。
自打儿子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下来,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儿子就要到离家千里之外的南京去上军事院校了,这是儿子一个人第一次离开家,我到底是送到火车站?还是送到南京的学校?儿子早晚要放单飞,不如就从此开始吧。儿子临行前对我说:“爸,部队发衣服、发被褥,管吃、管住,不用交学费,每月还发津贴,别人能行,我就能行。您就放心吧。儿子一定给父母争气。”我说:“儿子,爸就是想让你到部队改改你生活懒散的毛病。”儿子在家从来早上起床不叠被子,一说他,他比你还有理:“早上叠好,晚上睡觉还得拉开,不嫌麻烦。”就凭他这套歪理,我坚持让他上军校的态度坚定不移。
放寒假回家,过年的时候当着全家十几口人的面,他三叔让儿子按部队的要求叠一床被子,给奶奶看看,一展军人的风采。虽然家里的被子没有部队的被子好叠,可儿子叠好的被子有棱有角,像豆腐块一样,赢得大家一片掌声,奶奶高兴的脸上,那皱纹像盛开的菊花。
儿子上大学一去就是四年,有寒暑假,还稍能好一点。可我一开始极不适应,那天送走儿子回到家,刚好是中午的饭点,午饭就是做不成。儿子在家时,三口人的米饭,他能吃一多半,儿子一走,我老两口吃的那点饭量用高压锅都没法做,此时此景,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儿子,你现在走到哪了?这是你第一次离开家的第一次午饭时间,你吃饭了吗?你吃饭时和谁在一起交谈?……十五年来,儿子和我在一起的时间比和他妈在一起的时间要长得多,可儿子还是和他妈亲。也许就像现在年轻人所说的一样“距离产生美”,也许我整天的说教让儿子感到心烦,也许是向他妈控诉我的“罪行”,真的,我有时还会有一丝嫉妒与酸楚“你个没良心的!”
儿子不在身边的这几年,父子的交谈主要是通过一封封书信来完成,现在儿子的信我还保存着一大摞。当然有急事也会拨打那很不好接通的公用电话,让值班的学员叫儿子,往往是说不了几句话,因为“该上课了!该检查了!该训练了!”……种种原因电话总会被儿子“无情”的挂断,可儿子在电话里的余音在我耳边萦绕着,久久的不肯散去。
儿子毕业后,到岗上班,一天也忙,工作性质的关系,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出差,双休日有时还得加班。见面的次数并不是很多,交谈的时间也就少了。我对儿子说:“工作第一,完成好领导交给的任务,不要牵挂家里,我和你妈都好着呢,你就放心吧。”记得有一次我上班骑自行车摔倒,小腿受伤住院十天。我和老伴没给儿子说,怕儿子知道了会担心、分心,影响工作。我出院后儿子才知道,把我和老伴好一顿埋怨:“你儿子在西安,又没出差,爸住院这麽大的事不告诉我,我连邻居和同事都不如,儿子心里不是滋味呀,还是你们的儿子吗?”我在接受着儿子“教训”的同时,偷偷地享受着儿子对我满满的爱。我知道,儿子在这一刻有了“责任”与“担当”,内心的“隔阂”在那一刻云消雾散,这一次是父母剥夺了儿子尽孝的机会,是对、还是错?
儿子现已过了而立之年,我觉得父子之间慢慢显露出了变化。交谈少了些,交谈的方式也发生着根本的转变。
现今社会,不会英语,不会电脑,就是文盲。我上学那会,中苏关系好,学的是“老大哥”的俄语。英语没学过,对学电脑望而生畏,好在汉语拼音还凑合,想在电脑上学学打字,有时儿子回家,就“请教”一下,可儿子认为最简单的我都不会,显得有些不耐心。这时我又回到了父亲的位置上:“我又没学过,谁也没教过,凭啥就应该无师自通。你就不能耐心点。”“学生”倒训斥起“老师”来了。有时我也会将写好的文章让儿子看,让他提提意见,儿子看后有时会捂着嘴笑,但不发表看法。也许是我的真诚态度感动了儿子,后来终于提出了批评和整改意见。
学电脑、练打字、写文章,提高文字的组织能力,提高文字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的确是我的初衷。可儿子笑着说:“爸,你有虚荣心。”一篇文章得到编辑的认可,儿子说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因为还得加班,儿子走了。儿子走后,我在想:我改变了原来的初衷吗?我又有新的“野心”了吗?
一个人不断的有新的追求,理想,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知识,活到老,学到老是无可厚非的。人在一生的长河中,从学会走路,到学会跑和跳,是一步步的在前行,在进步。学习打字,学着写文章,学着写出好文章,对得起看你文章的文友们,这些都没错。可儿子说我有虚荣心,看来是到了该仔细地检查、反省一下自己的时候了!
-全文完-
▷ 进入陕西吴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