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行规,门有门道,各种不同行业有它不同的专业知识和门道,相对来说门外汉如果不认真钻研是很难入门的。“隔行如隔山”这一民间俗语说的就很有道理。
对此话的诠释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剃头匠需要有一种高超的顶上功夫,我记得想不通过学徒就能掌握其技巧,其实不然,尽管花了时间去细心领会,单刮胡子一行,曾在有粉的冬瓜皮上反复练习试验,熟练手感技巧,结果到在真人面上用剃胡须的手刀真正操作时,还是把人家的下巴划了口子。
乡间各种手艺行业学艺,千百年来的师带徒都十分考究。先得行拜师的仪式礼节,然后就是吃三年萝卜干饭,替师傅做小伙计。一开始根本不可能让你实践。让你先得领悟这个行业的一些基础要素知识。要熟悉这种行业的业内行情基本概况。说明技术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业务手段。
大千世界包罗万象,需要三百六十行之多的行业组合支撑,就像日常生活的日用品异常繁杂一样,各种物品都要有人凭技艺去制造和生产。一个人是不可能行行皆通的,这样纷繁的各种职业就要凭一定技术参数来操作才能实现。
既然有不同的行业存在,就有不同的职业存在。这些不同的职业服务组合成大千世界的各种服务体系。这些职业体系要想健康地一代一代的接力传承,也就出现了一种传承谱系和传承现象。几千年的传承沿袭也就形成了种种传承规律。
早年的传承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师传,也就是前面讲的拜师学艺,通过老师传接到下代。这就形成了老师与学生或者师傅与徒弟的关系。早年这种传承现象最为普遍,传承辐射面也较为广阔。一师可以带多徒。一位师傅可以有几十年的带徒时间,这样也就可以形成社会上作业实践的团体。
其次是家传,又称祖传。是由家庭或者家族一代传一代地接力,这种传承很容易传到真谛,一般的父母都想望子成龙,也就是上辈人是不会对下辈人保守技艺的。不像那些不听话的徒弟或者不靠心的徒弟,师傅会留一手。作为父辈给子辈的传教也非常严格。同家庭教育联系到一起,这样传承质量也就提高了。在家传中也有兄长传给弟弟,也就是说这是很自然的家庭传承谱系。
第三种是无师之徒,以前又叫半路出家。这些人多是悟性极高的人,多是通过自学和模仿学到技艺。这种学艺比较艰辛,成功也是无数次失败后的成功。这些人尽管技艺不比其它人差,但从传统市侩观念讲他们是低下的,就像眼下的学历证明一样,名师出高徒,他没有与某某某从师的荣耀。这样就业时知名度信仰度明显就不太光彩。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社会里,又出现一种学府传承的新模式。因为每个行业的行为都是在社会上单独存在的,不同行业也就有了一种走向尖端的技术学问。这些学问也就要有专门的单位和专家去研究。难怪在教育领域就出现各类为不同职业服务或者说培养人才的专科院校,出现中技、大专、本科等不同等级的学术进修的学府。出现各种科学门类的研究机构,出现各类学问的高端科技人才。越是高深也就越是高雅而神秘,也就越高不可攀,也就越同其它门类科学的业务越来越远。这样也就形成了一道道山梁的阻隔。这样也就真的隔行如隔山了。
我是钻进死胡同搞乡土民歌研究的,也许就是这特殊而又冷清的项目也引来了好多人的不解。好多外行人看来,这乡土民歌根本就不是一种学问。也只是会唱那几首地方小调而已。记得以前一位领导反对我搞民歌,说什么民歌不民歌,当不了饭吃,还扬言要辞退我,说我可以叫三个教师来搞南闸民歌,你替我回家种田。好像这种民歌研究是人人都可以搞的,我也感到好笑,我说我这么多年的努力都白费了,看样子小学生也可以上大学的。幸亏他没有和我撑劲,如果我蹲下来不问,那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中断,那上级文化主管领导以及一些专家们不同他干上才怪呢,闹出头,他这外行领导的宝座也就保不住了,你隔行者根本没有资格干涉专业行当的发展和传承。
所以,一些重点研究项目的领导多是一些资深的专业学者和教授,因为他自己掌握专业知识,就会有方向地把这种项目的研究推向前进。如果启用一个外行领导来管理和领导这项工作,不懂行他就介入不了这项工作,明确不了这项工作的前进方向,这项专业科学又怎么可能发展呢?
这里我不禁想到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内还没有高深的科技人才,需要苏联老大哥的支持。就在中苏翻脸以后,苏联专家撤走了,国家有好多项目被迫下马。就连南京长江大桥,造到中途停下十多年,一直到一九六九年才造成功。这种经济损失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语叫一行不精万人灰孙。
建国后,由于要安排一批战斗功臣,让一些老革命做一些特殊部门的专职领导不是就闹出许多笑话。那种粗鲁的机械管理作风耽搁了好多事业的发展。俗话说:在其位就要谋其职。你既然介入这个行业就要懂行精行,在这个行业上干出成就来,要把山搬开形成通衢。这样你就对得起手中那个饭碗了。这里我又提到南闸民歌的沙滩,尽管行人稀少,很少人注目,那我就必须钻研下去,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在这个稀有的行业上无怨无悔,像在边疆哨所站岗的士兵要尽心尽职,不能懈怠。
但我也很是惭愧,自己还没有完全懂行,急需刻苦钻研,也敬请专家老师赐教指点,期待更多的新朋友介入参与,以便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将南闸民歌进行到底。
赐教处:淮安市楚州区南闸镇文联
-全文完-
▷ 进入金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