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如天》是一部电视剧片名,剧中说的是一位好母亲用她的智慧、善良和宽厚化解了儿女们家庭中的矛盾,并且还为他们支撑起心灵的世界。这俗话说的好:家无大事,但家事大如天。我想,每个人都会深深懂得家庭的重要性。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家是国的一分子,家是心灵的根,是游子回归的方向和永远的牵挂。如果你不想后院失火的话,如果你只顾城门的话,那么,家无宁日,身心何安?
在这里,我想写我的父亲和我的祖父。父亲就是那种把家事看的大如天的持家男人。他一手撑事业,一手托家庭。没有顾家的好父亲,就没有我们四个儿女的平平安安。没有顾家的好父亲,我们就决不会明白爹爹奶奶和叔叔姑姑那样生他的家庭对于他的重要。养是恩,生更是大恩。亲生父母重要,亲亲手足也重要。他让我们深深地懂得爱家,在家庭最需要的时候要勇于撑起家,尽力为家庭撑船。父亲没有忘记生他的父母和他出生的地方与他的家庭。他工作后即回原籍娶了母亲(说娶不如说随,听母亲说父亲原有一位青梅竹马的女友,可是因为农村户口,父亲也就没追求她;而母亲不仅人好,家境宽裕,是城市户口,更会做生意。母亲比父亲大三岁,离过婚且身边带着刚满一岁的姐姐)。
昨天和静荷聊天聊到我的祖父,其实在我们这地方祖父祖母是管叫爹爹奶奶的。我和我的爹爹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感情却至深。所以,我总在想起与他们度过的日子里,感到一切都非常动心。俗话说:家事大如天。借此征文机会,也算是遂了怀念的惦想。曾经有朋友在我的文字里读到过我写爹爹过世对我的打击和伤悲。其实我自己更加奇怪,为什么都快二十年了,我仍没有放下那种想起时的心情悲痛。要说这辈子对我好的家人太多了,大爹、外爹、外奶都是我的亲人和恩人。我对我妈说,说我写了《坏婆婆》和《好公公》,说我写了《平平淡淡才是福》,并说在文字里着重写了爹爹的生活思想对我的影响。提到爹爹将父亲过继给大爹是为还大爹赠四块大洋给他娶媳妇的恩。母亲流泪了,母亲承认后来她极不情愿接爹爹奶奶来家里过,这一带老的就带来了一大家人,还有我的叔叔和姑姑,他们都非常的贫穷。
我曾在文字里交待过爹将年幼的长子过继给他的哥哥,但我不曾交待他那时膝下只有一女一儿。父亲当时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幼子是在送走长子很多年以后才出生的。后来的叔叔足足比父亲小了十五岁。父亲当时被送的很远,奶奶想儿子的时候,还要挑上家里最好的东西,步行几百里,走上好多天。割不断的母子情呀,奶奶在晚年因了这事确实和母亲争执过。我现在很能理解母亲与奶奶的一些过节了。父亲也常说起他这辈子的苦,提及他送养了三位老人。现在只要叔叔和姑姑有困难吱应,父亲仍然一马当先。父亲一生刚烈如风,可是却也柔肠千千,浓时有化不开的情结。
母亲说祖父平庸,要我说何止祖父呢,叔叔姑姑都一样,是典型的平淡农民啊。他们只知劳苦,甚至连劳苦都不会。听说姑姑年轻时特漂亮,她迷上了看电影,便嫁了放电影的姑父,婚后跟他自愿回了乡里(爹爹奶奶疼女儿,领着还抱在怀里的叔叔索性也下放到姑姑同一个乡里)。姑父做过大队书记,和我家一样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妈妈常说姑姑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连说话都不会说。还说我姑父也老爱占人便宜,在乡里人缘不太好。要说姑姑家不幸也就罢了,姑父生病已经去世了,她儿媳死的更早,是中煤毒死的,表哥也有些痴呆了。叔叔家境也好不到哪,父亲在他当兵的时候就为他送礼,安家时为他找工作,给他盖房子,待他比亲儿子还亲,可他偏偏是个刘阿斗,稀泥扶不上墙的。母亲让他娶城里蔬菜队户口会做生意的媳妇,可他偏生人长得英俊,被乡里的同学看上。更何况是祖父的意思,从此叔就扎根于乡野了。现在想来,也许那里是最适合他呆的地方了,因为他的性情和祖父真是一模一样啊。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得悲哀,但至少叔在农村也用不着为生计犯愁,用不着担心下岗,活的还算比城里有些人要体面的多。
没办法,叔的脑筋就是和祖父一样习惯了平静清宁,妈曾说,她最看不起叔叔整天喜欢抱着电视看。她还说:整天看电视的人不会有出息。可我现在都懂,他不看电视才更笨呢。我老公就爱看电视,凭啥他就聪明呢?我不聪明,我凭啥越看书就越笨呢?往宽里想吧。其实笨点如何不好呢?象祖父一样知足,感恩。在我小初升的那年(1982年),我曾和哥哥一起去乡里度假,和祖父祖母生活过一段日子,时间不短,足足一个夏天。回来后我写了很多篇作文,心情非常快乐。我犹记得祖父祖母在乡下过的日子很好,门前有甜枣树,菜园边有猪圈,猪圈上还有一棵大木枣树。菜园边上的冬瓜大的都有五十斤面口袋那么大。园后的小池塘连着村里的大池塘,常有鸭子在边上丢蛋。那时祖父都八十了,在村子里看打粮食的晒场。晒场旁边有歪脖子老柳树和荷花塘,在我童年的印象里,一整个就是人间天堂和桃源胜地。可是等表哥结婚的时候,我去那里,一切都变了样。也许是因为冬天去的,草率留给我的一点印象是:并不喜欢分产到户后的农村模样。我倒觉我度假时和祖父一块吃小咸鱼和马苋菜馅饺子的日子更滋润。玉米下来剥玉米,花生下来剥花生。
想想,现代人也真是,生活质量总在提高,吃的也越来越丰富,却干吗还要天天喊贫穷?天与地是不能比的。可是,家事再小也顶着天,这是《家事如天》里的片尾曲:家事再小也顶着天/飞鸟再高也要归巢/家事再小也连着心/寸心相知爱有多少……“花问果实,果实啊你在哪里?果实说,花啊我在你心里。母亲说,爱在我们一家人的心里。”(引自《家事如天》)真的,我觉我们每个人都很渺小,啥也不是。喜都是意外的,属于身外之物。我说我祖父心态最好,连儿子都送老大了。最后,儿子还是没忘了他。大祖父去世以后(1987年12月),祖父才来我家。祖父是1992年4月14日过世的(去世时和大祖父去时同龄,也是92岁),他来我家的日子,吃的少,啥也不挑剔。是我们陪他度过了晚年最开心的时光(他爱笑了)。只是到了现在,我才真正懂他和我的父亲。所以,一想他就会哭,甚至觉得他很伟大。我会想,父亲也很了不起。
雨潇说:象我祖父那样的人活得最潇洒。我说:是的,内心舒适。虽然物质条件真的没改善什么。但是却让我们明了:家事如天。雨潇还说:能够将家事处理的妥贴的人,才是生活的智者,所以我喜欢写家事。我说:是呵,有前人的榜样和力量,我们都会过好自己的日子,过安自己的日子。所以,我现在也不嫌自己写的是小文字。因为小文字可以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排遣内心喧嚣与寂寞,领悟读书之理,并且励志、安静、淡泊与坚持。让我更爱我的家,更爱我的家人!
-全文完-
▷ 进入罗军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