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南极卧冰

发表于-2011年06月12日 下午6:44评论-2条

《论语》记载,孔子弟子曾参害病快死了,曾参把自己的弟子叫来:“打开被子看看,我的脚还在吗?我的手还在吗?”弟子回答说,当然都还在。曾参说:“学生们啊,《诗》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此以后,我不用再担心了。”曾参担心什么呢?他怕缺胳膊少腿的,死后没脸见父母。

曾参是在向他的学生启发孝之道。附会为曾参所作的《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是孝的开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彰显父母之恩,这是孝的结束;行孝,始于对双亲的侍奉,中间则体现对国君的忠诚,最终是自己道德的完善。由此可见,行孝的第一步就是全身保命,身体健全且活着当然才能尽孝。儒家是反对冒险的,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曾参也说,孝子不爬到高处,不站在危险的地方,不乱笑,不乱说,不会指指点点,爱自己的身体,就是因为不为父母添忧。

侍奉父母也是很有讲究的。孔子说:“如今很多人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也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心存孝敬,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吗?”孝敬最难的是做到“无违”和“色难”。弟子孟懿跑来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无违。”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樊迟问:“先生的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按礼祭祀他们。”“无违”还在于父志子承,孔子说:“父亲在世时,要看孝子的心志;父亲死了,看孝子的行为,如果三年都没改变父亲的遗志,这才是孝子。”但万一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咋办?孔子告戒说:“要委婉地劝说两句。假如不愿听从,也只能恭敬无违,替他们操劳而不要有埋怨。”即使是父亲犯错了,也不能违背伦理。有次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叶邑停留时,叶公府中的一只羊跑进孔子的住地,被弟子曾点烧了吃,曾点的儿子曾参把这事报告给孔子,孔子知道曾参处于忠孝两难的地步,于是答应同叶公说。叶公故意对孔子说:“我们这地方行直道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儿子出来告发作证。”孔子回答说:“我们老家相反,父为子隐瞒恶行,子为父隐瞒恶行,这之中才有直道。”“色难”是指孝子能体谅父母心情,何时何地都要能和颜悦色,让父母开心。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感慨说:“始终保持好的脸色不容易。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先吃,这也算不上是什么孝。”要从内心感到孝顺父母的快乐才行。

具体到不孝的行为,孟子举了五个方面的例子:很懒惰,不照顾父母,这是一不孝;赌博酗酒,不照顾父母,二不孝;贪财偏怛妻子,三不孝;贪玩好色,败家,四不孝;好勇斗狠危及父母,五不孝。

孝道强调对长辈的恭顺,当然也可引申为对尊者的忠诚,所以《论语》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会犯上的,这样的人恐怕极少;不会犯上,而喜好作乱的,没听说过;君子应致力于培植根本,根本树立了,大道也就存在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因此,孔子强调,自己虽不当官,而推行孝悌之道,其实也是在为政。

汉代儒家奉为正统,孝道自然获得了国家的意志而成为国人必具的操守,有人可以因孝而当官,从西汉开始以“举孝廉”来选拔官员,曹操就是这样上来的;也可能因不孝而杀身,曹操就是以不孝之罪杀了喜欢和自己唱反调的大文豪孔融的。

为了让孝道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元代出了本《二十四孝图》,书中用故事的形式介绍二十四个孝行典型。有的故事让鲁迅感觉深恶痛绝,如“老莱子娱亲”,春秋时期有个老莱子,七十多岁了,为了让九十多岁母亲开心,穿着彩衣,在地下学孩子打滚哭叫,鲁迅觉得恶心。有个叫“郭巨埋儿”,晋人郭巨很孝顺,妻子帮他生了个儿子,他担心无力赡养老母亲,决定把自己的儿子活埋,当然,挖坑时挖得一堆元宝,总算孝感天地,没埋成。鲁迅觉得,这简直是“吃人”。不过鲁迅其实是一个大孝子,早早就背熟了《二十四孝图》,但尽孝让他承担了无爱婚姻的痛苦。

西风盛行的当代人怎么尽孝道?还没看到哪个大师跑出来宣讲。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南极卧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何音精华:何音
☆ 编辑点评 ☆
何音点评:

年轻时总认为一个人的事就是一个人的事,和任何人都无关,现在想来这是错的,任何一件事,都可能会牵扯到所有的亲人、朋友。因此现在很理解作者的观点,孝决不是给父母多少钱,让他们吃好住好这么简单,而是实实在在地去做任何一件事,哪怕是很简单的事。作者治学严谨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以理服众,荐之共赏!

文章评论共[2]个
何音-评论

很有现实意义的文字,问好,敬茶!at:2011年06月12日 晚上7:47

水哥来了-评论

孝字头上一把刀。一时为孝容易,一世为孝实难!at:2011年06月13日 下午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