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母亲商量后,仝志决定将底楼大房子稍稍装修一下,因为二楼亭子间实在是太小了,平时大家来看母亲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由于老宅防潮层早已损坏,每当梅雨季节来临,地潮气升,四壁半人高墙土脱落将砖块裸露在外,家具亦潮湿生霉。多次修缮,年年如故。
此次装修主要解决这个问题,仝志决定将四壁墙土由地至顶全部敲掉,没想到此老宅内墙还是泥巴涂层,甚至墙壁内方柱下段有的竟已烂缺。岁月沧桑,春秋寒暑,此宅算来亦有古稀之年了,仝志不由喟叹起来。
仝家进驻此楼时,仝志大约五、六岁,正值文革初期。记得那时全楼只住着一个老太,姓金,一个极其瘦小白皙的老人,背景不详。每日晨起躬行于菜市,摆个葱姜摊。那时老太住二楼正房,仝志依稀记得房间里全是紫红色的家具,其他房间都锁着门。后听说金老太有个唯一的女儿在苏州工作,文革盛期,苏州造反派来上海炒家。结果金老太被扫地出门赶至隔壁弄堂里的一间亭子间居住了。
2、
前弄堂口当时搭有一间简易板房,住着一户姓周人家,以扫弄堂为生,后来此户被房管所分配住进三楼亭子间,周家小儿子属牛,绰号叫牛搭子,是六六届初中生,他比仝志整整大一圈。后听其闲聊,这个金老太炒家时被炒出很多金银财物,光昂贵的洋酒就有好几箱,这死老太还装模作样天天到菜市场摆葱姜摊哟!仝志暗想这金老太摆葱姜摊也是颇具智慧的,但文革大运动,风扫尘埃终难逃一劫。
周家大儿子高中毕业去了新疆,唯一的女儿患有精神病,后竟也嫁人了,家中只有这个牛搭子在上海闵行的工厂工作。人长得高高帅气,是个挺聪明开朗的一个人。别看他只有初中毕业,但学习功底扎实,记得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制度,当时在中学读书的仝志及仝弟常常与其探讨数学题,牛搭子功夫匪浅,照样会做。
仝志小时候管周家老头叫老爹爹,这老头是个苏北人,一口正宗的苏北话或许只有他们家人才能听懂。平时老头没事就坐在厨房内周家炉灶旁,一声不响闷坐着。犹如一只潜伏着的一动不动的警犬般,如果有陌生人进楼,在拐进楼道的一瞬间,他或她一定会被一声河东狮吼吓破胆,喂!你找啦个?倘若来者支吾不清,老爹爹立马绰起棍棒,我扔死你妈妈. . . . . . 所以,那时楼里邻居们都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后来老爹爹死了,大殓那天,仝志代表家里去了火葬场,这是他人生首次见到死人。老爹爹很安静地躺在手推床上,如睡着般,与夏季睡在弄堂里纳凉的板床上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没有鼾声,这让仝志觉得死人并无什么可怕的。
3、
金老太被扫出楼后不久,三楼搬进一户姓潘的人家。仝志对此户印象不深,因为还没怎么熟悉却又搬走了。与其换掉的是一户当教师的人家,女主人是个中学音乐老师,她的女儿叫阿英,楼里都叫她阿英姆妈。男主人则是搞音乐的,姓徐,是一个杂技乐团的指挥。清秀的脸上架着一副黑色眼镜,进出与人话不多,徐是个瘸子,走路撑根拐,其实他完全可以扔掉拐杖的,可能是出于瘸子所特有的风度吧。他要比阿英姆妈年轻很多,是其第二任老公。他们家大儿子去了黑龙江军垦农场,阿英七三届的,在一家商店当售货员。
徐非常有才华,会很多乐器,他们家时常聚集了很多音乐人,茶后饭余,他们不是吹就是弹,非常的热闹。记得有一个夏天,晚饭后,人们都在弄堂里乘凉摇扇。他家突然传出刺耳的唢呐声,嘟嘟哒哒吹个没完。仝志觉得吹得不错,很好听,只是声音实在太响了!直到对面楼里的人家实在忍受不住,拿起铁畚箕,哐哐乱敲,声嘶力竭地叫骂,方才嘎然而止。
徐最擅长的弹琵琶,每天下班回到家,他总要弹上好几个小时。连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仝志竟也知道了什么《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等名曲。春节,他们家好热闹,通常在黑龙江农场的儿子会回家,所以过年时他们家的香瓜子很多,阿英姆妈总是炒了满满一大淘箩。大年初一或初二,童年的仝志总是吃过晚饭后奔上楼挤进阿英姆妈家,悄悄地、狠狠地抓了几把香瓜子在口袋里便伫立屋隅静静地边嗑瓜子边听他们弹奏各种曲子,吹、弹、敲、拉、拨各种乐器同上阵,这架势简直就像开音乐会一样。也就是在那时让仝志熟悉了什么浏阳河、二泉映月、孔雀飞舞、金蛇狂舞等著名民乐曲。
记得有一年有着南汤北刘的上海著名的青年琵琶演奏家汤良心作客徐家,仝志曾亲眼目睹他弹奏《十面埋伏》曲,其双目微合,左指摁弦,右五指忽缩瞬张,沿琴弦上下忘我狂舞,将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以乐曲的形式淋漓尽致、极其完美的表现出来。曲乐高昂,全曲气势恢宏,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使仝志首次从心灵里感受到了音乐的震撼!
在文革时期,读书和不读书是一样。人生的未来仿佛已经注定,如果是老大,中学毕业一定去农村,老二则留城进工厂,而老三就会进模棱两可的技校或是工作比较差的扫大街、大饼摊类饮食店或菜市场等。那时,人倘若有一技之长的话就有可能寻到比较轻松的工作岗位,为此,仝家姆妈就想为老大仝志姐学门乐器,狠狠心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薪水六十多块钱买了只琵琶琴,拜徐为师。只是仝姐学习不够刻苦努力,终无大的成就。
仝志孩提时,顽劣过甚,在校时读书无心,打架斗殴时常发生,每当被留校训斥由母亲领回家后,一顿恶揍总免不了。后班主任家访时对仝家姆妈讲,说仝志上课虽不专心,倒也不调皮捣蛋,她发觉仝志经常偷偷地在画画,老师将其画给画图老师看,图画老师非常赏识,称其很有天赋。她建议仝家姆妈可以在这方面因势利导给以培养。为了儿子收心学好,仝家姆妈听说单位里有一同事的儿子画画了得,便求情拜师学艺,同事儿子满口答应说,谈不上拜师,可将仝志画画周末拿去看看,给予指点。仝家姆妈大喜过忘,反复叮嘱仝志要好好学习。同事家不远,在常熟路长乐路附近,每周六或日,仝志便步行去老师家真正开始学画,他学得很认真,因为他最大梦想就是当个画家。
记得小时候仝志曾与姐争桌子,姐要看谱练琴,弟要铺纸画画,俩人互不相让。结果姐生气将琴往床上一放,没想到正好磕在床架上,琵琶头断了,仝姐伤心哭了。仝家姆妈下班回家见此情景顿时火冒三丈,绰起扫把将仝志狠狠揍了一顿,那顿打是仝志童年时代最疼的一次。
4、
一楼练琴蹬脚节拍倒也无妨,但三楼地板蹬脚,那么二楼人家可就遭殃了。每日不断的练琴蹬脚声,虽非震响却如轻敲木鱼,笃笃不绝。搞音乐的人一旦沉浸于声乐中,其状态是忘我的,他们边弹奏边蹬脚节拍,使得二楼王家日渐生厌不已。以致最后两家结怨较深,互不理睬。二楼的王家是稍稍早于三楼搬来的,王家有一子二女,儿子远赴云南插队落户,两个女儿一个七零届一个七三届的,都留在了上海。仝志小时候特喜欢王家的大儿子,总是叫他二楼哥哥,只要他回家仝志总是粘在他身边和他玩。仝志一般不肯叫他人哥的,唯其除外,颇具莫名。
王家老爸是个药店店员,王家姆妈是纺织厂工人。此户虽说是普通人家,却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童年的仝志常在王家玩耍,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是蛮大的。当然,人总是脱离不了一些世俗陋习,王家姆妈有时候看不惯别人而喜欢唠叨,甚至在人后。这样势必也引起他人的反感。王家的女儿们非常乖巧,无论在学校或是在单位,她们总是深受领导赏识,她们与时俱进,酷爱学习,且身材高挑,眉清目秀,在她们身上几乎看不到有什么不良的品格及生活习惯。
5、
王家有个小女儿,名叫周彤,长仝志一岁。幼年时过继给了王家姆妈的亲妹为女。仝志记得在王家刚搬来不久,一天,来了一个天仙般的小女孩,童年的仝志不知怎么一下子就喜欢上她了。在以后的年月中,每到周末,彤彤总会来她大姨妈家玩,仝志这时那怕再好要的小伙伴约他出去玩都一概拒绝,挖空心思溜到二楼找她玩,呵呵,这小子明显表现出好色轻友的特质。
彤彤学习成绩优秀,几乎门门功课皆是满分,这让仝志百思不得其解,他搞不懂这个美丽的小女孩怎么会如此聪慧。彤彤自小就是学生干部,而且是最大的干部,学校和老师们心中的可人。仝家姆妈一直将其视为儿童之模范,经常教育仝志说,你看,人家彤彤多乖呀!学习成绩多好呀!你常和人家玩,也要向她学习呀。成绩较差的仝志在彤彤面前似乎有些自卑,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自卑和喜欢几乎同步增长。等到他俩都读中学时,一米六九的彤彤出落得更加美丽漂亮了,扎着两根粗长的辫子,长着一张瓜子脸,两只清澈而滋润的大眼睛上面横卧着细长的柳叶眉,挺直而小巧的鼻梁下一只诱人无限的樱桃小嘴几乎可以让人窒息。这是东方古典式美女神韵的再现,用出水芙蓉,倾国倾城来形容真是一点都不为过!王家爸妈原本就是俊男靓女,而彤彤则更聚父母之优点,简直是天工神造之美女精品。
说实在的,每当在楼下听见彤彤的说话声,仝志都会禁不住心跳加速,总想借口上去与其会面。而见到了她却又似傻瓜一样,哽哽不语。但仝志内心是愉悦的,他只要见了她就行。后来在彤彤高考前夕突然发生了车祸,养伤缺课致使彤彤高考失利落榜了,当仝志得知此事后第一次深深地感觉到心在疼痛,第一次失眠,这种从未有过的情感愫流的就此迸发滔滔不绝,滚滚长流. . . . . .
6、
二楼的亭子间后来也搬来一人,是个鞋匠,与乡下的老婆离婚后他独居上海,儿子与仝志差不多年纪,十几岁跟师傅学裁缝,二十岁就独自闯天下了。曾来上海谋生,因鞋匠老爸新娶,三人挤在一个七、八平方不到的亭子间里生活多为不便,鞋匠便毫不客气地将小裁缝儿子赶跑了。从此小裁缝恨透鞋匠,发誓再也不回这个家。
有一次周末,刚来的鞋匠在楼梯上碰见彤彤,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彤彤看,这让彤彤莫名不解。她一次下楼刚欲推门进厨房时正好听见鞋匠与王家姆妈的对话:
“王家姆妈你家的彤彤我怎么看都不像你妹妹的孩子。倒是很像你呀!”
“哦!是啊,彤彤其实是我亲生,因为我妹妹不能生育,所以就送给我妹妹了。”
“哦,怪不得我看你总是那么的疼爱她哟!她一生病你和老王总是匆匆赶去。”
“是啊,孩子的哮喘病最让我揪心的,这是孩子小时候他们没有带好她捞下的病哟!”
王家姆妈似乎对自己妹妹的不满话语以及充满母爱怜惜话一下子使得原本不明真相的彤彤惊呆了. . . . . .两行滚烫的泪水瞬间流了下来。回到房里,彤彤无语失声痛哭着,将王家老小都惊吓得不知所以。当得知真相的王家爸怒斥王家姆妈,这种事也可以向外人乱说吗?但彤彤是极其懂事的姑娘,她只是默默的流着泪,承受着既定的一切。仝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很想安慰彤彤。但这种事外人是不便插嘴的,他只能默默为彤彤祈福!
7、
彤彤身世的披露使得王家姆妈有些迁怒于鞋匠的多语,或对于疼爱孩子有加的王家姆妈来说也看不惯鞋匠婚后的驱子行为,更看不惯鞋匠的某些不卫生习惯,唠叨也就成了矛盾的导火索。而鞋匠认为王家说三道四,实质是为争公用空间挑拨离间,三楼对二楼也持同样认为,如此最终导致了鞋匠处处与王家作对。另外,王家姆妈总是会定期发动楼里各户出人清扫楼道或厨房,这自然引起了烧饭在三楼的阿英姆妈老大的不乐意,她明显地以为王家姆妈这种吆五喝六的自以为是的行为是不具备资格的。
二楼亭子间隔壁是大卫生间,抽水马桶和浴缸都是公用的,特别是浴缸一到夏天,楼里的人挨个洗澡,仝家姆妈总是告诫家里人尽量早洗,以免人挤同时产生矛盾。三楼由于徐有残疾,故夫妇常常同浴,现在想来也无不可,阿英姆妈总是先帮老公洗好后自洗,占用时间自然长些,这常常引起王家的不满以及极度看不惯,仝志有时在王家玩耍时亲眼看见王家姆妈对此所表现出的极度鄙视态度,这或许印证那个年代的极左思潮的渗透力吧!
不过说实在的,浴缸人人用,但擦洗人不多,王家老爸总是叫上仝志一起经常擦洗浴缸。那时擦洗好的浴缸是铮亮雪白的,但的确会有人不顾别人辛苦或雪白在里面图方便洗带油腻的东西,惹得王家姆妈经常生气不满。王家是一户非常要干净清洁的人家,家里总是弄得一尘不染,故也使得常在王家玩耍的仝志看在眼里,渐渐也养成了喜欢清洁,喜欢在家打扫卫生的习惯。每当仝志在家搞好卫生,周家老爹爹总会在仝家姆妈下班后当面表扬仝志。
对于王家里外的清洁习惯,阿英姆妈曾极度反感。仝志就曾亲耳听见她说,这户人家门槛最精,他们家里连一块抹布都要搓洗得雪白,好像用水不花钱似的。由于矛盾穿插各户,不满各存心间,楼里经常为算计水费出几人而大吵特吵。因为今天这户家里来了亲戚住几天,明天,那户又来乡下亲戚住了几日,你看着我,我盯着他。矛盾生恨,寸利必争。
仝家亲戚道远,基本不来。所以计算水费一直固定人数,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瓜葛。仝家姆妈与人相处和善,和楼里各户基本保持着和睦状态,楼里有什么公共出力之事基本皆由仝志出面,仝志人小情真,做事卖力,各户自然也无意见。有一天,王家老爸可能出于缓解夏季洗澡人多之状况,建议仝家姆妈把连着天井的窗打通,上面封顶,将窗改门建成一个小浴房,全楼对此无一户反对。既然如此,仝家即可行动,立马完成改建,从此后洗澡也就不上去了。
但不知怎么缘故,仝家姆妈和阿英姆妈竟闹起了矛盾,问起缘由,仝家姆妈也不知所以,她说是阿英姆妈先不理睬她,不知何故。而阿英姆妈认为仝家姆妈是受王家姆妈的挑拨离间而不理她的。其实,或许什么原因都没有,只是相视无言,对视错目,就各自自尊起来,你不理我,我也不睬你了,从此变成陌路人。后阿英姆妈与王家矛盾加剧,曾屈尊找仝家姆妈说明和解,虽彼此沟通,但仝家姆妈依然采取不结盟政策。不久阿英家就和别人调换了房子,搬走了。
新般来的人家姓陈,夫妇都是中学教师,但没多久也与王家有了不快,但没爆发。陈家女儿读高中时早恋怀孕,男方上门求婚,但夫妇俩坚决反对,即使女儿已有身孕也全然不顾。在弄堂里与来人大吵特吵,甚感折了面子,没住几年便又换掉了房子,换进的是一所幼儿园老师的一家三口。
二楼王家姆妈家小女儿单位配房调换,王家亦搬至小女单位住宅小区去了,这使仝志郁闷不已,从此他再也没有遇见过彤彤。仝志在读中专时曾跺脚咬牙下狠心向彤彤表白,他偷偷写了情书给彤彤,祈求接受自己的感情。在学校寝室里,仝志抖抖嗦嗦拆开信封,颤抖的手竟将信纸也撕破了,他将撕破的信纸拼接好看,信的开头是这样的:仝志同志,你好!. . . . . .这是仝志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人称呼他为同志,他仿佛听见了彤彤严肃而又认真的语调,这语调突然显得那么的陌生、那么的遥远. . . . . .在以后的思念煎熬下,仝志曾三次冒着风、雪、雨赴王家新居,皆无遇见彤彤,相遇也只是偶遇于梦中了,这或许是相识无缘吧!仝志只得认命。
王家走后新调进二楼的是王家小女单位的同事,姓储,一家三口。甫进时女儿才读初中,如今也已经结婚成家,女儿已经读高中了。
三楼亭子间周家的牛搭子结婚四年后又离婚了,老婆带着儿子回了娘家。他把房子和人调换了,新住进来的这对年轻夫妇有一个八九岁的漂亮女孩,听仝志姐说,那男的竟然是王家小女儿技校时的同学,父母是高级干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一家三口去了澳大利亚。房间空关几年后,重新和牛搭子换回,据说是因为周家欠了好多年的房租没交,此事一直拖着没有解决。不过,牛搭子也没回来住直接又和别人换房了,进来住的是母子俩,九十年代初期去了美国就一直没回来,这三楼亭子间也就空置至今。
8、
自二楼王家搬走两年半后,仝志读完夜大便出国留学去了。五年多后回家,此时,二楼亭子间的鞋匠早已搬走,新配进来的人家一直没来住,房间就这样空关着。回国后的仝志已经三十多岁了,尚无结婚,尚无女友。这个个子不高,学历大专,相貌一般,家境平平的男人由于初恋失败竟一直无心说情,与其无心,倒不如说再也不曾遇到过像彤彤一般的女孩。他时常仰望山顶,却忘了自己站在山脚中。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此时的仝志想要认真找对象了,不知怎么他在开始前有意识地和仝家姆妈聊天,渐渐聊到这楼里的老邻居,聊到王家,聊到彤彤。仝家姆妈告诉他,听说彤彤自学高考毕业后,从研究所调到了市侨办,被一台湾富商看中,成为其儿媳,如今远赴美国定居。百闻不如一见,仝志决定再赴王家以了心结。
王家姆妈打开门愕然,她怎么也不会想到睽违近十年的仝志突然光临家门,寒暄进屋环视,似乎家里没什么变化。王家姆妈虽比以前稍显苍老,但身体健康,家里只有她一人在,她招呼仝志坐定后,转身进厨房煮了碗水潽蛋,仝志接过,碗依然是过去的碗,勺还是过去的勺。王家姆妈似乎知道仝志来意,她直接跟仝志聊起了彤彤,聊起了她现在的生活,说的仝家姆妈差不多,并且还给仝志看了彤彤的结婚照。
辞别了王家姆妈,仝志似乎感到一种释然。
9、
又是一个春节,仝志与妻带着读初中的女儿回母亲家吃年夜饭,这是底楼大房间装修后的第一顿年夜饭。
走进楼里,女儿道:“老爸,姆奶家总是最安静的,一点没有过年的气氛。”
仝志不由叹道:“是啊,爸爸小时候,这时候的厨房里可是最闹忙的。唉!老祖宗说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
“什么意思呀?老爸,”女儿回头问。
仝志没有出声。
“你爸似乎很有感概呀!这句话应该这样说,爸在楼下曰,过往人事就像这空荡荡的楼道。”妻一旁笑道。
“呵呵,不可思议!!”女儿答。
其中
2011年6月12日 14:55
-全文完-
▷ 进入qizhong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