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那有灵性的雪花卢浪秋

发表于-2011年06月11日 中午1:54评论-2条

那有灵性的雪花

——读张文散文集《永远的鹅毛雪》

卢浪秋 

我在枣庄参加青岛市社科联组织的社会组织年会,在宾馆和张文先生同住一室,他送给我一本散文力作《永远的鹅毛雪》,当晚张文先生睡了,我在小床头灯下一口气读了其中近10篇文章,爱不释手。在开会的几天里几乎读完全书,在我心里留下的最为深刻的艺术印象就是二个字:“朴实”

任何一件能够打动人心的文艺作品,必然是在创作过程中倾注了作者丰富的朴实情感的作品,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给读者带来最为强大的心灵震撼和思想共鸣。张文的散文正是在这一点上,有着他独到的深邃。在他的《永远的鹅毛雪》中我读到这样一段,是描述他父亲走了后的怀念的心情的。那天下着鹅毛大雪,作者感情的真切与追思赋予了雪花的灵性。他说:那有灵性的雪花,它时飞时停,情牵着!一位长者的生命,牵动着儿女的焦虑疼痛的心情~~在那个大雪漫漫的时候,父亲真得走了,天塌下来了,怎么能不空留一地的坠心痛!回顾慈父一生的功德,怎能一个“谢”字了得,愿他伴着美丽的雪花,走向天堂!文字到此戛然而止。读完这一段文字我真的很受感染。因为,我的父亲也走了,我读着张文的散文,也把我的心情带回到父亲走的时侯的那种情境。父亲走时是秋分时节,芳魂不耐秋霜迫,在送走父亲的路上,那“灵车著素,麻衣似雪,孤幡飘荡”,令我有一种“泉路凭谁说断肠”的感觉,而张文先生送走父亲的时候,遇上的是一场飞飞停停的雪,一定也是伴随着那素著的灵车,似雪得麻衣,飘荡的孤幡。这样的一种情景、情境的重叠,透骨悲凉,“怎么能不空留一地的坠心痛”!在这里雪花的灵性,凸显的是晶莹朴实的父子情深,又怎能不引起像我这样的读者的心灵共鸣呢! 

张文先生散文的真情朴实,还在于他的文风不矫揉造作,能够真实平和地还原往事中的历史真实与思想真实。在他的散文中,他回忆他的往事,儿时的家境贫寒,老屋的陈旧破烂、父母的琐事争吵,困难时期的苦日子、文革中的思想狂热,点点滴滴真真切切收于笔下,他没有更多文辞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无不透礻见他自己朴实而独立的价值思考,读起来有一种心胸坦荡、亲切自然、平和朴实的感觉。其实,判定一件文艺作品是不是优秀,并不在乎他的华丽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要看重他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是作者个人精神世界的外在表露和经过理性思维后的崇高的价值定位。如果文艺作品没有作者自身对世界对社会的独立理解与思考,就极易沦为他人的附庸与工具,丧失生命的本原价值。张文先生散文的朴实,无处不使人感觉到其思想灵魂的独立自由。这是一个作家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也是他的作品的艺术生命力所在。

文艺作品的产生,总是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活千差万别,作家的个人色彩无疑会部分或全部带进作品,这就导致了文艺作品海洋中的丰富多彩和千差万别,由此也必然导致不同人群间的不同艺术追求和欣赏的差异。一部文艺作品,不一定非要符合所有社会群体的审美价值与需求,实际上也做不到。同样我们对张文先生的散文,也不能苛求满足所有人的审美价值。他能够独立地表达自我情感,朴实无化地反应出一部份或大部份社会群体中的感知感受,并引起其心灵的共鸣,就可以称得上一部很有灵性、很有价值的好作品。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卢浪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呆贝贝点评:

朴实的文字,就像朴实的人一样,总是让人有真诚踏实的感觉。
每一位作者,都应该写出富有个性的文字,会让读者读完后有感同身受,受益匪浅的感觉,那么这样的文章就是最打动人的文章。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拜读佳作,送朋友一个惬意的夏天,愿朋友快乐永久长驻,家人平安健康!at:2011年06月11日 晚上8:34

卢浪秋-回复谢谢,好友的祝福。 at:2011年06月12日 下午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