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端午佳节刚过去的次日,也就是6月7日这一天,在中国大陆上发生了三件所谓的大事,一件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一件是邓超和孙俪携手走上了红地毯,最后一个就是药家鑫被执行注射死刑。有网友把这三件大事概括为人生三件大事: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回归自然时。¬
被各种媒体吵得沸沸扬扬的药家鑫一案终于以药家鑫的死宣告结束了,说残忍一点我也是和大多关注此事的人们一样是盼望药家鑫人头落地的。自古以来,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也可以这样说,药家鑫不死不足以平民愤,他不死天理不容,他不死人间哪还有正义和公道,他不死法律的神圣和尊严将何以得到捍卫,但是站在关注生命的角度,我要说张妙和药家鑫都是不该死的,尽管这是一命偿一命,但是这绝对不是简单的1-1=0,它的代价太大了,我甚至想到了阴间的阎罗该如何收留这两个亡灵,我也不知他们若在阴间相遇又是怎样一个情形。¬
文强被注射死后,人心大快,鞭炮雷鸣,但是药家鑫死了,我短暂的痛快之余却是深深地、长长的出了口气,我终于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因为在当下看似许多的都在情理之中的事,却常常出乎情理之中,我们口口声声说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时也会被特权和金钱所践踏,我爸是“李刚”,我爸还会有“王强”......因为在当下有许多的不定数,有许多的出乎意料,我没有过多的感慨,我只有沉默和思考,也许再过不久一切都会淡出人们的视野,一切都好像没有发生一样,生活热闹依旧,忙碌依旧。¬
今天一大早躺在床上看到了空间一位好友的分享《亲临药家鑫死刑执行现场一位官员的日记》,这里面没有过多的激昂慷慨、也没有过多的义愤填膺,笔者只是平静地记录了一个带罪生命瞬间消失的全程,描述了一个生命死亡前的凝重和肃杀。¬
遗体可以捐赠吗?审判长:可以,办手续。“请帮我转告张妙的家人,对不起!”¬有工作人员把他从执行床上小心地抬到推车上,目送他被推进太平间后才慢慢走出大门,仰望天空,天色湛蓝,习习春风拂面,为一个生命有尊严地没有痛苦的离去深深地舒了口气,啊……!尽管他是一名万劫不复的杀人犯。笔者最后感慨道: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说,觉得好可惜,好心痛,这都是社会风气造成。我国的教育都太功利了只重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忘记了培养他们心理素质和做事的能力。这个案件并不是药家鑫的错,是这个社会风气不正的必然产物,如果在他一生中有人对他进行过挫折教育,他的父母要是从小能不对他过分溺爱,把家庭教育重视起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一切都晚了。。。。。¬
走在上班路上,我又看到一位好友的分享《药家鑫列传》作者文笔犀利,而且全部是文言文,在这里择录一二:其父散财求京城讼师,诡辩鑫激情杀人,少学品优,以求不死,更有刑部翰林,上书鑫乃抚琴,无意伤人。为富不仁者甚矣,至众怒,民呼速死,而抚琴惯性亦载入籍册,止增笑耳......官二代之风存之已久,整治无道,如此以往,天下何以太平。 ¬
一个药家鑫之案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我想用几个假如来说说我的肺腹之言。假如药家鑫出生在农村,他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不是什么富二代,他也许会利用节假休日去打工当家教,缩衣减食来支付那昂贵的学费,他哪有时间去学开车,他哪有私家车可开,他哪有时间和钱财去泡美媚,去醉生梦死,去飙车,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殷实的家境害了他;假如没有网络等各种媒体及时报道披露,也许正义的法律天平也会倾斜,可以这样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各种媒体把药家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把他架上熊熊的正义烈火之上,他不能不死,他必须死,他不死谁死,他不速死,更待何时。生命无论以何种方式结束都是悲壮的,药家鑫的死却是悲哀的,是社会的悲哀,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是道德和仁慈伦陷的悲哀,漠视别人的生命,得到的惩罚就是以血还血,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来偿还。
行文到此又我突然又想起那位官员最后带有禅味的几句话,吃饭的时候只想着吃饭,扫地的时候只想着扫地,剔除外界的*扰,活在当下,把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认真的完成就很不错了。说起来好简单,又有几个人真真的做的到这个境界,但是现实中我们又有几人作的到呢?
不可否认,在如今纷繁而潦草的现实中,许多人的追求取向随着物质的丰富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以适应而取代创造几乎成了才能的标志,用消费挤兑奉献甚至成了生活的目标,慢慢的人们不再看重信仰,不再关注价值,其结果就是缺少了良心的发现,放弃了道德的约束,在一些那里甚至只剩下了纵欲和消费,利益和交易,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它很容易让我们嬴得更多财富的同时丢失了心灵,药家鑫的死昭示着什么?折射着什么?意味着什么?值得我们这个社会深思,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全文完-
▷ 进入楼顶望月ljh_516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