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是个信息交流窗口,也是画家和买画者之间的桥梁。美术馆是不负责画作买卖生意的,美术馆只负责策展事宜。
各种美展是画家的竞技场,尽管在美展中的竞技原则往往不是以技艺高低定胜负,但依然还是竞技场,虽然在竞技过程中,师承关系和钱规则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画廊是为艺术家提供衣食的所在,画家若要生存,就必须要找画廊合作才有可能找到饭碗,要么,或带班授徒或钻进学校里做个食国家俸禄的教师。
然而画廊却不是那么容易经营的,画廊的本质就是店铺,要出售大批量的绘画作品才能赢得经营利润。因此画廊的生意好坏并不取决于画作的质量,而只取决于买画者的个人喜好。
若买画者喜欢庸俗的东西,那么画廊就会拒绝接收高雅的作品;若买画者只喜欢用低价购买名画家的作品,那么画廊就只能经营伪作和盗作,因为名画家的原作根本不可能低价卖给画廊,肯低价把作品卖给画廊的画家,基本上都是些无名之人,尽管他们的作品也许很好,但因为无名所以贱卖画作的画家数不胜数;若买画者只喜欢购买某种流行风格的作品,那么很多个性不同的画家就会一窝蜂地去批量赶制那种流行的图式——画廊的生死决定在顾客手里,而画家的生死则决定在画廊手里,因此画家画什么及不画什么根本由不得画家自作主张。在画廊业中,画家个人的名气大小是成交量的第一要素,其次是画家的作品是否迎合了大众化的低级和庸俗口味儿,第三要素就是价格比。通常来讲,买画者大多喜欢购买名家作品,这样就会感觉买得放心,但是他们往往又承受不起名家的漫天要价,因此伪作和盗作就很流行。
在低价格比,画家的名气,及买画者的低级和庸俗趣味儿这三种极度矛盾的栅栏之间徘徊不定的就是绝大多数的买画者。画家和画廊对此早就不堪承受,但因为市场决定产品的铁律,所以即便是名画家也尽画些下三滥的垃圾也就不足为奇,更何况大多数为生计而迫不得已操作商业画的无名画家和画廊。
画廊若想生存,只能投市场所好提供相应的画作,画家若想生存,也只能随着市场的喜好左摇右摆地漂浮不定。画廊业更像是一个低级的美术品店,即便用“地摊”二字形容也不过分。投身于画廊的画家,也只能通过出卖艺术家的灵魂讨生活。低微与卑贱的耻辱感,将时刻笼罩在画廊经营者和画家们的心头。
画作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真是奢侈品,真正舍得掏钱买画的人绝对是小众面的富裕阶层而不是大众面的普通阶层,而小众化的富裕阶层,真正懂得欣赏画作的人,历来都是极少数,大部分买画者,无非都是些不学无术的暴发户。暴发户买画,决不会尊重“艺术”二字的分量,在他们眼里,画家的名气是第一要考量的因素,其次是低价位,再次是画作的主题和风格是否是媚俗的。媚俗的东西在暴发户们的眼里往往是最美的,一个画得和照片差不多的女人体画,远比很多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更容易成交。
因此画廊就变成了一个让真艺术家绝对尴尬的地方,有名气的画家往往会把名气毁在画廊里,没有名气的画家会把才气毁在画廊里,绝大多数画廊都是买卖假恶丑的地方,而艺术却是追求真善美的创造行为。画廊在这种进退两难的选择中只能抛弃艺术和艺术家而选择了媚俗和庸俗的低级趣味。这么做虽然并不是画廊经营者的初衷,但盈利却是所有画廊经营者的原始梦想。尽管大多数画廊的经营者也愿意和画家一起共同推出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创作作品,但市场若不接受,画廊就会倒闭。于是在天使和撒旦之间,绝大多数画廊只能被迫选择撒旦。
脂粉气十足的画廊作品是永远都无法和艺术二字沾边的,但艺术品市场就喜欢收集这些破烂。能看懂好画的人吧,大多是欣赏为主,收藏的事儿坚决不干。“好画,画得真好啊”,赏心悦目的时候却根本不舍得掏钱,而舍得掏钱买画的人,却又分不清好赖。
绘画和音乐的最大不同,在于无法批量拷贝同一幅绘画作品,不像音乐那样可以用一碟母盘压制无数专辑。因此绘画是悲哀的艺术,尽管可以复制无数印刷品,但绝不是画作,不像音乐那样能流行于市井大众之间。
人们的刻薄和吝啬也就表现在这里,喜欢欣赏好画的人,却舍不得为画家贡献出哪怕一分钱,而真正的画家就像活在真空里。难道画家都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妖魔鬼怪么?显然不是,但人们却都在潜意识里认为是。
画家,画廊,市场,这三个永远矛盾的三位一体,同床异梦是必然的。
冥冥中到底是谁在主宰着这一切呢?引用《圣经》的说法,是上帝在缔造并操纵着这一切的混乱无序。
2011年6月8日
山野居士
-全文完-
▷ 进入山野文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