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散文创作乱弹明然

发表于-2011年06月07日 下午5:38评论-3条

近来,经常在《中国散文家网》的论坛上读到一些网友,以及作家老师们谈及关于散文创作的理论性文章,自觉受益匪浅,茅塞顿开。看过之后,我虽然很少在文章后面跟帖,那是因为鄙人才疏学浅,真的是不敢去妄加评述,怕怡笑方家耳。于是,我只好默黙地读,静静地思考,于从中汲取自身所需的养料来充实自己。

通过这一阵的学习与思考,我逐渐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似乎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今天,冒昧地拿出来与好朋友们在这里交流、探讨,恳请方家不吝指导。

首先,我觉得一篇好的散文,它应该是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身,与此同时,文章还要富于一定的趣味性,这样的文章就会耐读耐寻味,也更加能够让读者在不经意中去记住。想来,这样的文章自然算是好文章了,不知我的这个说法是否恰当?有待朋友们指正。

首先说到散文的思想性。一篇散文有没有思想性,就是这个散文有没有灵魂的问题。如果一篇文章不能给读者一个启迪、一种反思、一份感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个败笔之作。就说明作者的识见浅薄,阅历不够。一个好的散文作者应该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具备能够穿越历史空间的超凡想象;有一双锐利,穿透力极强的眼睛,能够精准独到地捕捉到大千世界中每一个激动人心的瞬间画面,无论是美与丑、好与坏,都能用心灵的文字把它组合排列成某个篇章记录下来,告诉人们一个“真实” 的生活道理。这个生活的道理就是文章的思想性。

例如韩愈的《师说》一文,作者主要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问题。他义正词严地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良好风气。他诚恳地向世人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能因为地位的贵与贱或者是年龄上大小的差异,就不肯虚心地向别人学习。在文末他并以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样的言行来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作法,时人实在是不应该有所背弃的。在这里,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性,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良陋习,表现出了作者非凡的勇气和敢于斗争的精神。这就是文章的思想性的具体体现。

其次说到散文的知识性。文章不能没有知识性,但如果一篇文章仅仅是让读者在阅读中去认知某一个事物,去认识某一个人,那这样的散文就成了说明文,成了所叙述事物的简单介绍了。我们不能去追求单纯的知识性,还要去挖掘知识性后面的东西,让读者能透过表象,探究事物深层次的内涵,以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例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表面上他似乎是在向人们讲述永州野外生长着一种遍体通黑、浑身缠绕着白色花纹的奇异的蛇,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会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就没有能够抵御蛇毒的办法了。然而,如果人们捕捉到了它以后,把它晾干用来做为药饵,可以治愈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的病和恶疮,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这么一件事。

其实,事实上作者是借这件事在阐述其内心某种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愤慨:那就是“苛政猛于虎”。 本文以写毒蛇之害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写捕蛇以抵赋税,借蒋氏之祖、父均死在这件事情上说明环境的险恶,可蒋氏为什么又偏偏甘愿于做此苦差险事呢?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比赋税之毒有甚者是蛇也” 这么一个惊心的社会问题。

文章叙述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已有机地把文章的思想性与知识性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让读者在认识了异蛇之后,透过异蛇这一个体揭示社会的黑暗,现实的残酷。

我们接着说散文的艺术性。何为文章的艺术性?简单说来就是文章的形体美。文章的形体就是指文章的身体。这就像一个人美不美全在他的外在形体上,比如高、矮、胖、瘦、癕肿、曲条、曲线等等的要素要构成。如果各项要素搭配均匀、和谐、适当,那么这个人的形体就协调就很美。文章其实也一样,该繁则繁,当简则简。同时于行文中借用各种技巧与手法使文章变得灵动、丰满、谐和,便就是构建了文章的形体。

我仍拿《捕蛇者说》来佐证吧。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作者大量地使用了对比、衬托的技巧来点明主题。对蒋氏这一人物的描绘也是极富特色的。特别是对他宁肯冒着死亡的威胁也不愿意丢掉捕蛇这一差使的大段申述,讲得是既有具体事实,又有确切数字;既有所闻所见,又有个人切身感受;既有祖祖辈辈的经历,又有此时此刻的想法;既讲述了自家人的不幸,又诉说了众乡邻的苦难:不仅使人看到了一幅统治者横征暴敛下的社会生活画面,也让人感到此人的音容体貌宛在眼前,有血有肉,生动传神。文章紧紧扣住一个“毒”字,衬出了一个“猛”字。可谓是神来之笔,动人心魄。

但是,我们要注意写作技巧的牚握非一朝一夕可就,这是在长期的写作过程当中逐步积累和掌握的,是在写作过程当中潜移默化的结果。如果你在写作之初就去人为地设计,那是很难取得什么好的效果的。即使做出来了文章,也是刀斧之痕太重,有损它的形态。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文章中巧妙地把它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有机融合在了一起,使文章内涵深厚,浑然天成。

最后,我要说到的是文章的趣味性。如果一篇文章全都是教条式的说教,那么这样的文章就成了公文、八股,就会干涩、枯燥、乏味。如果我们在文章中以讲故事的形式寓情于理,寄情于趣,言情于思,那么这样的文章就会生动又有味道,文字也会跟着故事灵动飘逸起来。一如《捕蛇者说》般,作者用深情的语调,锋利的笔触,栩栩如生地向人们讲述着一位捕蛇者的人生故事,字字句句掷地有声,时时刻刻引发读者的共鸣。让人读后觉得这不是在记住一篇文章,而是在记住身边的一个人,一个身边的故事。

综上所述,我觉得写好散文当把它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有机地融汇于一身。这是我的一孔之见,希朋友们不吝赐教,甚幸!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明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曲径幽通点评:

散文贵在形散意不散。作者认为散文应该是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身,很有见地。欣赏并作推荐!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3]个
曲径幽通-评论

欣赏朋友佳作,问好朋友!at:2011年06月07日 下午6:12

文清-评论

看罢文字,受益匪浅,学习了。上午好!at:2011年06月08日 早上8:03

明然-回复谢谢文清。问好! at:2011年06月08日 早上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