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张胡之恋
来亦来去难聚数十载的人世游,分亦分聚难分爱与恨的千古愁。
于是不愿走的你,要告别已不见的我。滚滚红尘仍有着隐约的耳语追随我俩的传说……
高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好友送给我一本散文集,在这本集子里,我看到了一句曾被很多爱情故事引用的一句话:“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点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我看了一下这篇散文的作者,原来,这句话就缘自于张爱玲。
大学毕业后,在《知音》的“知音精品屋”里看到了张爱玲的一张半身照片,穿着旗袍的她,头微微向上仰着,短发。文中写道,张爱玲是一代才女,气度如闲花照水,文中提到她与胡兰成之间的一段感情,言及不多,总体感觉是,胡辜负了她,她是痴情的。在那时我也知道了,张爱的是当时系汪伪南京政府宣传部政务副部长,《中华日报》社论委员会总主笔, 一个世人眼中的汉奸,而且还是个已有家室的男人。
我在我订的《散文》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张胡之恋的散文,文中提到了张的一部小说《封锁》,我到书柜里翻出张的小说集,我看过《封锁》这个题目,但没有看内容,我以为是讲关于锁的故事,当时就没有看。现在才知道,里面讲的是女教员和男职员因为封锁以及一个微妙的关系,在公交车上相识,然后有了一点爱情,但封锁解除后,又都回归原有的状态。胡当时就是因为这个小说而知道了张爱玲,因为他和这个故事里的男主角有几分相似,想要浪漫,却又脱不了俗。于是他寻了机会,登门拜访,张先是不见,第二天却打电话,反去拜会他了。
在胡的眼中,张是个安静的女孩,虽然不喜欢,但也不讨厌,而送张出门时,胡的一句:你这么高,怎么可以?...这句话让两人仿佛感觉很近。
后来听另一个同学说,胡第一次进张的房间,才知道低估了张。她房间的布置把她的家世显现了出来,华贵、大气还有现代感,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缱绻才女气十足吧,让胡意外。
至时,爱情,是一生一次的邂逅。至于政治,那是政治家的事情。 正如,胡说,因为相知,所以懂得。这样的男人还是让张动心了。
胡向张求婚。张回以一纸空白。胡匆匆赶回上海,满目疑问。张言:“我给你寄张白纸,好让你在上面写满你想写的字。”是年男人三十八岁,女人只有二十三岁,二人成婚。
后来,在我喜欢的一档文学专栏里,听主持人讲到张爱玲及她的文集,张爱玲写她的宅子和她的祖母,还有二月里,过诸暨,走丽水,回首曾与胡在此的一段记忆,是悲伤的,还有些哀怨。胡当时已有了别的女人。
“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这句话反映了当初张的失望与悲哀。
张要胡取舍。胡无心眷恋,却亦不肯放手,言曰:“我等你,天上地下,没有得比较。若选择,不但于你是委屈,亦对不起小周。人世迢迢如岁月,但是无嫌猜,按不上取舍的话。而昔人说修边幅,人生的烂漫而庄严,实在是连修边幅这样的余事末节,亦一般如天命不可移易。”
张终于第一次质问胡,而胡终不肯诀择。
1947年6月10日。张寄信与胡诀别——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虽然之后张还寄些钱物给胡,但终究没有再见面。
1951年,张孤身远走美国,在很多年后,孤孤单单的死在了公寓里。
那几日,天天看到关于张和胡之间的故事,网上的,书上的,而与朋友聊天时,说到此事,每个人都了解一点,他们建议我去看三毛的书,我不想去看,我不想太过于明白他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经过,有着怎样的细节,又有着怎样真实的结局,只是我还想保留一些想象在自己的记忆里,任她去伸展。
如同我们的人生,我们并不见得有多明了我们的现在和我们的将来,更多时候我们是在探索,至于究竟到了什么样的结果,至时已不那么重要,有时候,不要有太明确的答案反而会让我们不至于那么累,目的性太强有时会让我们迷失方向。正如我与断断续续张胡之间的恋情,如我对张爱玲的认识。
但有一点我明白,滚滚红尘,来亦来去难聚数十载的人世游,分亦分聚难分爱与恨的千古愁。 人与情,人与人,便是那滚滚红尘。
本文已被编辑[烟雨琳静]于2004-9-22 12:53:4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遥远的风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