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探究自我枯茶

发表于-2011年06月05日 晚上7:28评论-1条

佛家讲究众生之和,道家讲究天地之和,儒家讲究人伦之和。

我与我的心灵讲究何种之和?

恐惧和观念总在冲突和相互破坏着中发展。

没有问题最终能被克服、战胜的,它只能被了解,而不是克服。这就犹如佛家讲的包容智慧:“真正的制胜之道,不在于屈人之兵,而在于化敌为友”。

我们视人生的不幸、痛苦、心灵的恐惧。。。为人生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直在逃避着和与它们抵抗。我们与内心这个“假想敌”抵抗、主宰、争斗、或筑墙防卫、逃避,这只会制造更进一步的冲突。这就像战争一样,从有人类到今天大大小小的战争和种族的冲突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反而那些小小的冲突酿造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爆发。如果我们能了解,逐步地进入,探究它所有的内容。那样会让我们能更好的让心境达到一种解脱的感觉。

万物都在变化着,人的心灵里住着太的“假想敌”了,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从容去面对它,而是选择了逃避,但逃避就像人换衣服一样,不管你换了多少件衣服。你还是你。逃避只是让我们暂时忘却而已,他并没有消失。

用傍观者的态度来看待人生中的不幸,用艺术的手法去品味人生。古代道家:“置身事外,无心而为”。就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为人处事的哲学思想。我以前看过一道这样的iq题:“什么样的痛苦是最不痛苦的呢?那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痛苦”。我们在生活中不也是这样的吗?这不也是很好的说明了旁观者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不幸吗?古代哲学家苏格拉底云:“人认识自己达到了灵魂与肉身分离的状态,那么我们人是不会受到性欲、金钱、权利、物欲、诱惑。”但我们生为凡人何以做到圣人的的境界呢?再说了我们也没哪个必要达到哪个境界。我们只要认识自己就可以了。

人生犹如一幅画,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位艺术家,生活中的无奈、痛苦、心灵的恐惧、幸福、快乐...都是颜料中的一种基色。要想绘画出什么样人生的艺术品,这就靠我们在生活中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去绘画了。

对悲观和乐观,现实和内心世界。我只有一句话:“内心世界可以极为悲观,但是现实中套从容和乐观”。这样看起来有点像表里不一的感觉,但他不是那样的意思。内心的悲观不是压抑也不是痛苦,而是让我们去了解、逐步去探究我们心灵中的“假想敌”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生活中吃水果那样,在吃水果前放点盐在上面这样吃起来会觉得更甜,因为这样可以品味到了咸味味觉对甜味触觉更加的敏感了。我们在内心里品味到痛苦是为了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幸福和快乐的一种方式而已。

周国平言:“学来的东西只是为了和别人讨论和吃饭,而不跟自己谈心,这浪费了学的另一部分精华”。在深夜独处时、孤独之时是我们反省和自己聊天的最佳时机,这时心灵是比较真实的。我们用我们学的东西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去认识世界、去为生活奔波,但很多时候却忘了让学的东西给自己的心灵有生存的领域和认识自己。只有真正发认识自我,我们才能让自己给自己当旁观者,才能更好的认识身边的一切。

孤独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孕育,唤醒和激发精神的创造力。在孤独中探究自我并不是将自我从世界中孤立出来,而是为了自我能更好的融入世界中。要了解一样东西,你就必须活在其中,你必须观察他认识它所有内涵、本质、结构以及它的活动。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活在自我的世界中,而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流着自己的泪,所以我们很容易为自己身边的鸡毛蒜皮的事情让自己的心情大动干戈。我们经常会因为别人的一些事或环境、天气而影响了自己的心情,这是不了解自己的表现。

我认为人生失去的是90%,而我们得到的却只要1%,那9%去那里呢?那9%被我忽略了。人生不是一个得到多少的一个过程,而是失去多少才能我们懂珍惜的过程。我们常常忽略身边的人与事去寻找所谓的幸福,就算幸福在自己的手中自己也“笑着对自己怎么说这怎么可能呢?”其实我们一直不肯正面去面对生活和面对自己,不断的跟别人攀比,跟别人争一口气,跟别人来个你死我活的生活。这都是活在别人的世界却全不知道自己是谁也累了自己,全然感觉到自己还活着 ,这样的生活犹如行尸走肉式的生活。

何谓认识自己?概念我不知道,20世纪最卓越的印度心灵导师克里希穆提说:“我们一旦了解了自我问题的真相,很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因绝望生出玩世不恭的犬儒心态。二是从面对现实中认清:没有任何人,而只有你才能为这个世界为自己、为自己的想法、感觉、行为负起全责,然后所有的自怜才会消失。”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枯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林步山人点评:

认识自己是需要勇气的,也需要智慧。本人以较为客观的笔触,直面人心,直抵人性,好文!

文章评论共[1]个
何音-评论

其实所有的和都建立在自己能不能和的基础上,只有自己能和这才会有众和。at:2011年06月05日 晚上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