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个朋友说,假如早知这个世道会是这样的话,他当时就不会选择读大学,或许现在的他已经发达了。所以,他现在都动员他的弟弟读完初中就出来工作。他说读书既浪费青春,又浪费钱财。……朋友的话,久响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或许,这样的话,我并不是第一次听,也不是最后一次听,相信以后还会听到类似的话语。因为,他的话涉及到一个旧话题:读书真的有用吗?不过,朋友不明白一个道理:所谓的大学教育,其实就是读书!
这让我想到我的表弟,当他读完初中后,那时他自己想选择读中技,专业是厨师!他说有这样的爱好,同时每当过年、过节时,看他的厨艺还不错。那时大家都为他有这样的想法而感觉高兴。可是,不知为什么他只读半年就不读了,那时他的父母、我的父母都劝说要继续读书,将来才能拥有一技之长,但是都无济于事。后来,他选择去广州打工,或许外面的世界总是令人向往的吧!而今,他也在那里漂泊多年,依然处于换工作的状态。。。。。。每每谈到他,总觉得好可惜!假如他能够坚持读书的话,至少他以后可以被人聘请当厨师,又或者他自己可开个小型的店!可惜归可惜,别人的意愿是不能代表当事人的意思。总之,在他看来,他同样也是觉得在学校里根本学不了什么厨艺,不如不读,不必要浪费父母的钱财。或许,他站在不想浪费父母的钱财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也说明他能够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可是,他却忽视一个问题:长远利益!假如他当厨师有出色的话,或许日后可以以双倍或几倍的钱归还于父母的,而不是这样为父母节省钱。
这让我想到,上星期看了高尔基的《在人间》的电影,电影>是高尔基三部曲之二,剧情描述孤苦的阿辽莎从小就开始了自食其力的艰苦生活。他在绘图师谢尔盖耶夫家当过学徒,又在伏尔加河上的“善良号”轮船餐厅当洗碗工,在画圣像的作坊里当学徒,最后失业回到外祖父的家中。贫穷的生活,让他尝尽人间的酸苦。特别是他那种求知欲望,令我震撼不已,回想起自己同他一样大的时候,并不懂得知识的价值,而他,无时无刻都在学习,即使是在当学徒时,他同样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这一点是非常珍贵的。对于一个小孩来说,就已经懂得知识能改变命运,而且是唯一的出路。正是这样拥有如此强的求知欲,最后也成就了他,成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单从高尔基的例子来看,读书是必要的,“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可见他对读书的态度。因此法国著名的散文家蒙田曾经说过:“书籍可能带给人们愉悦,那是含蓄而渐进的。”是的,书籍极具生命力,极富感染力,它们不会让人在原地停滞不前,而是让人成为一个更具有思想的人。
现在想想,社会上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有些人永远觉得知识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于知识要拥有学无止境的态度;而另一些人总是认为没有知识同样生活,同样可以赚取金钱,对待知识觉得无所谓,又或者说总是忙,无时间学习。当然,还出现其它种看法。不管如何,读书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必要的,否则的话,当我们还是小孩子时,父母就不必要让我们进学校。所以现在当一些小孩只有2岁时,家长就给她们报读兴趣班。现在的兴趣班不叫做兴趣班,而是叫做培才班,比如说学跳舞,为的就是提高女孩子的气质。现在的家长都有这么好意识,可见连家长对读书的理解也更高一层,不仅仅局限于将来能有一份好工作,而关乎到精神层面,这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人生,是需要与知识为伍,与智慧融为一体!最后以南宋的尤袤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结束语: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全文完-
▷ 进入liangji88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