辇下山河一望收(二)——神奇中轴线——走近古都(九)
在世界都城建筑史上,最为神奇者,莫过于北京皇城的中轴线。中国现代建筑大师梁思成(梁启超儿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是“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其实这条神奇的皇城中轴线至今还是一个费解的迷,其中之玄机还不知要深藏多少岁月,苦苦地却又是欣然地让后世子孙悬念。
神奇之一者:这条中轴线南起外城永定门,经内城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穿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神武门,越过万岁山万景亭,寿皇殿、鼓楼,直抵钟楼的中心点(元朝帝国都城的正中心)。这条长达7.8公里长的中轴线连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好似北京城的脊梁,鲜明地突出了九重宫阙的位置,体现封建帝王居天下之中“唯我独尊”的思想。正如孔子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因此这条中轴线充分体现了执政之君王以德治天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处在天的正中,形成众星环绕的局面。
神奇之二者:皇城建筑均以南北中轴线为主轴,自然对称。一是东西对称:从永定门起,东边为天坛,西边为先农坛;到天安门,东边为太庙(现已经改建为劳动人民文化宫),西边为社稷坛(现在已批为中山公园),可谓对称整齐。再看中轴线两边的东便门、西便门,崇文门、宣武门,东华门、西华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和德胜门均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所有的皇室宫殿、坛庙、政府衙署和其他重要建筑都依附着这条中轴线而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布局特点。二是“天圆地方”南北对称:南天坛、北地坛之二坛巧妙地摆放在中轴线的南北轴线的东面。而在中轴线南面永定门东侧的天坛为圆形建筑,在中轴线北面的钟鼓楼东侧的地坛则为方形建筑,巧妙地应验了“天圆地方”之说。三是五坛拱卫。以“日月照天地”、“四坛镇北京”为最大特色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之四坛,再加上西南端的先农坛,均匀地分别分布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成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天地日月神灵的圣地,呵护着皇城北京的风水灵气,频添缕缕神秘而厚重的色彩。四是在若大之紫禁城内部,不仅殿堂建筑此起彼落,互相对应,甚至连道旁的石兽石栏,城边的角楼,屋脊上的雕刻,也全部成双配对,相映成趣,端庄肃穆而整洁对称地摆列在北京皇城中轴线上,构成了北京城市建筑上的独特风格和宏伟的气势, 给人以稳重、博大、恢宏的感觉。这些对称的建筑既是古都北京的象征,又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实在令人扼腕称叹。
神奇之三者:20世纪50年代,在一次施工中,从北京地安门地下挖出一只石鼠,从北京正阳门地下挖出一匹石马。这两件孤立的文物,在地底下不和埋藏了多少年月,却同时出现在北京皇城的中轴线上,不管是否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存在着某种隐秘联系,只要我们联系中国十二自生肖仔细想一想,就会恍然大悟。因为中国生肖中,所对应者则是子为鼠,午为马。那么这两只分别被埋藏在南北两地的石鼠和石马,是否在暗示北京皇城的中轴线实际上是城市的子午线呢?今天北京整个城市的建筑都以此线为对称,即使850多年来皇城四周的景物不断被时间篡改,而这两只被埋藏的石兽也将自豪地述说着紫禁城里历代皇权背后的光荣与耻辱。更为奇特者,今之世人测定,北京皇城中象征皇权的的太和殿正中的金銮宝座,就正在这条子午线上。正如太和殿正门的楹联云: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凤城回北斗,万邦和协颂平章。这虽然是造物者对其当朝君主(皇帝)的称颂与期盼,祈愿其天子要坐在天地之间的正中位置,始终保持中正,这样才能举国和谐光明,四海臣服与拥戴,有如北斗之星居其中而众星拱卫之。或许这就是当年那把石鼠与石马长埋于地底下者的良苦用心吧。
神奇之四者:2004年冬季的一天,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委员夔中羽和相关测绘专家在永定门城楼下向北的甬路上,开始了立竿见影之子午线测试。经过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发现北京中轴线偏离子午线2度10几分。根据这一计算,从永定门开始的中轴线到钟楼,就已经偏离子午线300米之多。 作为元明清三朝皇权至上和大一统帝国之标志,岂可偏颇?中轴线是突出“正”和“中”的中心部位,同时也是向心对称各级建筑为依据的轴线。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条有着730年历史(金朝皇城在此线之西南)的中轴线并非想象中的正南正北,而是向逆时针方向倾斜。如若把子午线看成神权的象征,那么难道入主北京皇城的33个皇帝,欲以其“真龙天子”之皇权而藐视其正南正北之神权而有意将其龙椅坐偏于子午线乎?
神奇之五者:让人迷惑不解的是,这条偏离子午线2度10几分的中轴线,沿着其延伸线笔直向北延伸下去,竟然直指270公里外的元上都(古开平: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兆奈曼苏默)。而元上都正是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最初的首都——上都,北京则是忽必烈南下统治全国南迁而新建的都城——大都。因此,至少有迹象表明这条中轴线就是当年忽必烈一统天下定都北京后确定下来的。那么这条长达270多公里长的中轴线与子午线究竟有什么联系呢?为什么在中轴线朝着逆时针方向偏离了2度10几分,而其北京太和殿中的皇帝之金銮宝座却又正好处在子午线上呢?这是否在暗示世人:当朝天子是神的化身,但决不被神灵左右,反过来应该是当朝天子左右神灵乎?再者,建造元上都与元大都的设计与测绘者竟然出自同一个人:当时享有盛名的天文和数学家刘秉忠(精通风水算术)。参与测绘设计的还有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郭守敬(刘秉忠的学生)。这两位以师徒相称的天文家数学家(主要设计者)竟然会在这么庄重的事件上面犯如此不可饶恕的错误吗?
神奇之六者:这条南北长达270多公里的中轴线,就像一座空中彩桥,连接南北两座都城,一头挑起漠北骑射之勇猛(上都),一头挑起大汉儒雅之端庄(大都)。代表游牧民族的锡林郭勒盟的主人从蒙古高原雄鹰展翅,在征服东欧中东之后,最终把统治天下之心安放在在远古幽燕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一条中轴线竟然就是南北两个都城的连接线,更是从游牧民族融合于大汉民族的桥梁。
神奇之七者:北京皇城四周本无山脉,尤其是皇城北面更没有高山,若按照中国古礼制而定都城,山是龙的势,水是龙的血,因而,龙脉离不开山与水。自古以来,山环水抱之地有可能就是风水宝地。而一条长达约8公里长的中轴线上,居然没有一座青山翠绿而屏障之,如何都城乎?但古人智者却别出心裁:挖海造山!事实上,今天北京故宫背面的景山就是一座地道的“挖海造山”之人工山,就像当年北宋时期的河南开封之艮岳一样。经元明清三朝(特别是明朝)挖海造山,而形成了今天以万春亭(景山主峰上的亭子)为代表的五座山峰。然而更有奇者,当年明王朝朱棣挖海造山竟然有两个目的,一是必须把原来元朝的皇宫正殿深地埋在地底下面(景山底下),以镇元蒙之王气(故而又称之为“镇山”);二是按照天象四极“苍龙、白虎、朱雀、玄武”(首都南京之样式)之风水要求,造万岁山(今为景山)以为屏障,把皇城向前延伸,这就是今天壮观宏伟端庄的紫禁城。
神奇之八者:如果我们今天隐去大元帝国时期的上都开平(中轴线起自上都)至今天新造之奥海仰山这一段长达270公里的轴线不说,仅从仰山至永定门,北京中轴线已经由明清时期的7.8公里长扩展到25公里之长。如果在皓月当空的夜晚,你站在今天的景山主峰之长春亭上,北眺龙首之仰山,南瞰龙尾之永定门,婉如一条金色的巨龙横空出世;再把目光从仰山脚下的人工湖泊“奥海”水系(从仰山一直延伸到鸟巢,其夜灯光恰如一条水龙光芒四射,称之为奥运水龙),再逐渐把目光慢移到后海、什刹海、北海,中南海(原旧皇城之水龙),那么呈现在你面前的北京夜景就是一条活灵灵的东西水龙,盘旋在中轴线东西两侧,在象征天地乾坤的金龙身边逶迤婆娑。此时此刻,你一定会在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中去感悟那真人天子“奉天承运”之王者霸气和文明古国的自豪与自信。我忽然想起《易经》中的“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句子来,此时似乎已经感悟到了些许“真龙天子”乃“九五”之尊的寓意了。原来造物者之设计布局一旦变成了现实,其人文意义就已经远超出了设计布局者之原意,个中滋味就实在太神奇太玄妙了!鬼斧天工如此,尘世之人焉能不信乎?
其实奇者不奇,不奇者却自有奇妙之处。大凡世人疑惑之处,却是忘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世间的事,无论怎么奇妙,大都是智人谋划的,岂可一切出自天然鬼斧耶?有如这北京皇城的中轴线和盘旋于中轴线两边的水龙一般。从北京皇城的中轴线的确定,到景山和今天的仰山之挖海造山之壮举,不难诱发奇思:既然江山是人打下的,皇城是人建成的,中轴线是人测定的,龙脉是世人按照皇帝的懿旨确定下来的,那么这条自大元帝国以来确定的北京皇城中轴线,不也正是人为设置的一道万世玄机么?也许除了当年的忽必烈一个人心知肚明外,恐怕连刘秉忠郭守敬等直接设计者也难解其中滋味。也许解密的钥匙不知在哪个猴年马月重新改天换地之后,或许是100年,或许是1000年,或许是数万年,或许……
不过反过来思考,作为北京皇城中轴线,以及中轴线与之对称的皇城建筑,虽然并非天然物造,而是地道的人文景观,但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之人文景观,又能有哪一处不是按照人的意志排列组合从而宣称这是“神”的懿旨呢?有如欧洲的歌德式建筑,美国首都华盛顿之“十字架式结构”等真的是在体现神的意志吗?只不过是信仰崇拜基督教的人们按照自己的思想意识以约定俗成的理念来进行建筑罢了,古往今来又有哪位仁人志士见过“神”“主”建造过的“神殿”呢?恐怕只在影视中见过,在神话小说中看过。因而北京皇城的中轴线以及与中轴线相关的景山仰山以及中南海北海什刹海奥海等等一切的人文景观,一但与君权神权结合到一起,那不就是天干地支之“子午”,八卦之“乾坤”么?西方国家自文艺复兴后,就强调君权神授,无论是最原始的犹太教,还是后起的佛教,基督教,不都在渲染神的伟力么?但是救世主的伟力也不知为什么一到了中国的地盘,就不那么灵验了,中国人就不信那个邪乎,所以中国的皇帝大都会称职地代表神权,但决不会完全按照神的意志行事,而应该是神灵听从“真龙天子”的“皇帝诏曰”方可“奉天承运”。因为本身世界上所有的神灵菩萨都是人“造”出来的!所以北京以皇权至上而再现神权的古都礼制,基本上都是在以“人的意志”主宰世界的理念之下,以表象形式而展示“神的意志”,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或许这其间多少有一点当年忽必烈确定北京皇城中轴线时的些许意念吧。我们不妨先从人造景山、人造仰山之挖海堆山的壮举来看人的意志决定神的意志之人定胜天之伟力后,再回过头来品味北京皇城中轴线偏离子午线2度10几分的时代意义,也许个中滋味自然心领神会了。
今天坐落在北京皇城背面的“万岁山”(即景山)并不是一座天然山脉,在洪荒蛮远的年代,在古燕京之永定河改道之前,还只是一处地势较高的河床而已,永定河改道后才逐渐成为一片土丘。即或是到了东北辽国占领燕云十六州并把燕京作为陪都而营建瑶屿行宫(今北海公园琼华岛)时,将余土堆积此处而成一小丘焉。金代大定十九年,金章宗在该地南侧建太宁宫(金国都城“中都燕京”在其西南永定河畔,被元忽必烈焚为灰烬),凿西华潭(今北海),仍然将西华潭之土堆积于土丘之上,故而小丘逐渐增高增大而建成皇家苑囿,称之为“北苑”。至13世纪中期,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将蒙古上都从古开平迁至北京(古称燕京),于至元四年(1267年)在金中都城东北面(太液池琼华岛的周围)营建元大都,原土丘一带正处元大都城中心,位于元皇宫的核心建筑延春阁以北,被辟为专供皇帝游赏的“后苑”。同时将原金代始至蒙元建苑时止所堆积而成之土丘称之为“青山”。这就是今天景山最早的名字。明初年间,为防备蒙元南侵时北京物质供应短缺之需,曾在青山堆放煤炭,故又有“煤山”之别称。永乐年间朱棣决意将大明帝国之首都从金陵迁都到北京,故而大兴土木,再一次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即护城河)和太液(原北海和中海)、南海的泥土堆积在“青山”上,形成五座较为高大的山峰,美其名曰“万岁山”(亦称之为“镇山”)。山下遍植花草、果木,故有“后果园”之称。封建帝王常来此赏花,习箭、饮宴,登山观景,是一座优美的皇家花园。至清兵入关后顺治大帝因其山为皇城中轴线之最高处,故取《诗经·殷武》之“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意,将万岁山正式更名为景山。因此景山之成焉实乃地道的“奉天承运”的历史杰作,更是“风水兴焉”之载体,能不奇乎?
以风水论之,景山正好处在北京皇城龙脉之脊梁上,是北京皇城北起钟楼、南止永定门之南北中轴线上的正中心点,全长7.8公里。有人说随着历史王朝更替与时代进步,北京皇城的龙脉在逐渐向北延伸。如北京因亚运会和奥运会两次扩建就是沿其中轴线向北扩展的,最终使中轴线由原来的7.8公里延长到今天的25公里。即从景山背面之钟鼓楼起,延伸至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逐渐消融在层层绿色丛中,至仰山嘎然而止。于是有人说这是当今的设计大师与风水先生精心布局的北京龙脉之首(即龙首),象征着中国“龙”抬头。也就是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重新确立世界地位的一个新起点,过去被外帝国列强欺凌以及内战自侮的那一页永远作为历史翻过去。虽然仰山也是人工增高且人为布局的一座山峰,但她比景山高许多,且是燕山山脉的延伸。“仰山”之名取自《诗经》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与正南方向的景山相吻合而暗含“景仰”之意;状若飞龙的“奥海”水系则与由积水潭、后海、什刹海等六海构成的旧城“水龙”,在中轴线东西两端遥相呼应。于是沿着“仰山-奥林匹克公园-景山-紫禁城-天安门-永定门”这条长达25公里之长的中轴线一路走来,不但走出了中国皇城的端庄与秀丽,更走出了中国皇城的威严与霸气。世人也许会慢慢从这起伏延伸的中轴线中领悟到“古代轴线”“时代轴线”“未来轴线”三个阶段的历史含义。至少还充足的理由让世人感悟到国富民殷世界大同之后,这条轴线或许还会继续延长,一直延伸到最为理想的境界……
至于未来中轴线是否无限延长,凡夫俗子是难以预料的。但是我想,既然皇城龙脉一但认定,岂可随意更改?除非往者已矣,物毁人非,如长安、洛阳、金陵、开封等皇城的消失而导致紫气飘移。今天我们从正统的理念思考,两运会的地面建筑的扩建,只是把早已存在而隐形于视线之外的龙脉在皇城中轴线上显现出来而已。北京皇城的中轴线的确定当在忽必烈统一中国之时。在远离北京皇城270公里的古开平,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兆奈曼苏默,它就是元上都遗址所在地,这就是北京皇城中轴线的发脉之处。因此北京皇城的中轴线实际上北起古开平,南止永定门,全长270多公里。这应该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皇城中轴线,更是世界上罕见的一条最长的龙脉。而从仰山至永定门的这一段轴线,只不过是其整个中轴线上的精华部分,也就是“中国龙”显身扬威之处。
如果仅仅按照影响了中国3000年建筑文化的《周礼·考工记》中都城建设的“……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之“方正”理念,北京皇城应该是充分体现了儒家封建大一统的建筑思想,包括“城左为太庙,城右为社稷坛”等对称建筑都符合要求。不过有心人不禁要问:子午线代表正南正北,那么代表国家皇权意识的皇城中轴线岂可偏离子午线呢?从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都城建筑来看,虽然有的开始冲破《考工记》的礼制约束,但其整体建筑都符合都城建设的“方”、“正”之理念,而唯独北京皇城却“方”而不“正”呢?在目前我国考古发掘难以找到可靠证据的前提之下,也许这个玄机只有忽必烈本人知道,将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迷团而诱惑世人。但我常在思考,既然世人可以用大智大勇改天换地,而且北京的古人现代人今世人可以造景山造颐和园之万寿山造仰山,来达到仰观宇宙之大俯视江河之丽而为愉悦者,为何元代之忽必烈就不可以改变皇城中轴线的走向以实现江山大一统之目的呢?况且在确保皇帝龙椅恰好处在子午线的正点上(今天的紫禁城金銮宝座是元朝灭亡之后大明天子朱棣重建的),不就是居“中正”以示“君权神授”而为“真龙天子”之意么?
其实,北京皇城的中轴线的偏离,应该是在敬重“神”的懿旨的前提下以君权意识压倒神权意识的具体体现,是时代文明进步的标志。因为这条偏离子午线2度10几分的中轴线是“君权至上”的象征,是中国各民族第一次实现大统一的指路标,是漠北游牧民族决意与中原江南农耕民族实现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标志,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
君权至上,应该是忽必烈气吞山河的治国理念,而能以君权压倒神权则是以其雄才大略而治国之霸气。忽必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心中自然有一个“天帝”在保佑他功成名就立地成佛。但是在意念之中的神权与现实中的国家政权的双重选择中,忽必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现实中的国家政权。他认为,不管是以礼制制约世人的“方正”理念,还是“君权神授”的“神权至上”的理念,都是“人”制定出来的。当年“一代天骄”之成吉思汗与他的子孙们以弯弓大刀金锅铁马席卷欧亚,征服高丽,灭辽、夏、大理、南宋而一统中国,四海归一,使中国成为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也是“人”霸气出来的。从漠北高原的上都开平城(今锡林郭勒盟)挥鞭南下,驻跸上都燕京,饮马黄河长江,也就是为了达到“南控江淮,北连朔漠……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之目的。因此岂能以一不能吃饭二不能打仗三不能获取江山社稷四不能恩慧芸芸苍生之子午线而改变一统江山之意愿哉?也许当年忽必烈认为,既然不管上天何方仙圣,地上哪处神灵,都是人的意念,那么岂以一《周礼·考工记》之“方正”理论而奈何我哉?如果说北宋开封之汴梁城的商业大街取代了唐朝长安城中集中设置的东西两市是打破都城建筑礼制约束的开始,那么打破都城中轴线不能偏离子午线的礼制约束者,则始自忽必烈也。在蒙古民族十分崇拜天神的时日里,即或是违背了“神”的意志也在所不惜,可见其征服天下意志之刚烈。也许忽必烈是受了《管子》“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足用,下勿近水而沟防者,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启发,采纳了汉人刘秉忠的建议,毅然果敢地用大都皇城之中轴线与漠北之上都(古开平)连接起来,以示其决不只做蒙人“可汗”,一定要做中华帝国之“皇帝”的宏愿!因而以其超人的气魄与胆识,在挥手之间创造了世界都城建筑史上的奇迹。而这奇迹的出现,则源于忽必烈之“君权至上”的王者霸气与“敢破敢立”的治国理念。难怪马可·波罗说他是真正的“大君主”,是一个“从亚当时代至今,世界上曾有过的、统治着人民、土地和财富的最强大的君主”。
北京皇城中轴线是中国各民族第一次实现大一统的指路标。多少年来,世人一直在思考着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中华民国推翻满清统治以前,中国大汉民族的精神文化尤其是儒、道文化不但影响且征服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而且不论中国哪位少数民族英雄统治中国,却又必然且不得不学习并运用大汉民族之儒道文化来加强其专制统治。可是在如此优秀文化(黄河流域之仰韶文化与长江中下游之良诸文化)熏陶下的两河(黄河长江)流域的大汉民族,就是找不出一位降龙伏虎的时代英雄来征服并一统整个中国,不管是秦王汉武,还是唐宗宋祖,包括虽然打败了蒙古民族并将其驱赶出北京大都的大明天子朱无璋,最终都只能以万里长城作为自己的威严之屏障而“自豪”和“霸道”,虽然在某种历史时期和某处特定的地域树立了大汉民族的历史丰碑,但是并没有建树能够有能力有势力有魅力有王者霸气地去征服并统治如此广袤疆域的中华帝国之丰碑。而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公元前210年——公元191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始至大清帝国覆亡止),“世界上第一位征服全中国的人”和“第一位治理中国的人”竟然是一位来自中国漠北蒙古高原在飘移的帐蓬里喝马奶羊奶长大的成吉思汗之子孙忽必烈!记得东方史学家格鲁塞在《西方人视下的忽必烈》一书中这样写道:忽必烈是“第一位治理中国的少数民族皇帝。”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人征服过世界,那就是成吉思汗,如果说中国历史曾经有一个人第一次真正统一并统治了中国,那就是忽必烈!而象征蒙古民族征服并统治中国的指路标就是北京皇城中轴线,就是这条永远把蒙古高原之上都(古开平)与“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俯视中原……控四夷,制天下,成帝王万世之都”的大都(今北京)连接起来的“北京中轴线”!因此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们可以自豪骄傲地说:北京皇城中轴线形成之日,就是中华民族包举宇内四海归一之时。从此中华民族的地理版图凝固成历史疆域之最,中华民族所展示之剽悍之霸气之威严之征服与统治能力一跃而成为世界之龙首。即或是公元前330多年曾经征服过西亚北非的马其顿帝国之亚历山大帝,还是公元400年左右的罗马帝国之安敦尼王朝,还是公元1800年左右横扫欧洲之霸主拿破仑大帝,在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面前,都只能望其项背而自惭形秽了。这就是北京皇城中轴线向世界所展示的历史伟力!
北京皇城中轴线不但是中华帝国第一次实现大统一的指路标,而且是漠北游牧民族决意与中原江南农耕民族实现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标志。这是中华大帝国实现各民族大统一之后民族大融合、大同化的历史尝试。虽然这种大融合与大同化的历史尝试是在饱尝历史的阵痛与原本不太公平甚至是包含严重民族歧视的历史过程中艰难地痛苦地走过来的,但是走过这一步,中华民族之大融合大同化奇迹般地实现了两个历史性的巨大转变:一是忽必烈成为了“第一位成功地完成了从草原游牧征服者到定居社会君主过渡的蒙古大汗。”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治安),从而也使忽必烈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不是为了只做蒙古大汗,而是为了一定要做中国皇帝的历史承诺;二是蒙古高原以及北方各少数民族初步摆脱原始的游牧生活转变到定居的农耕生活的历史轨道上来,从此蒙古少数民族以及其他各少数民族人民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大汉民族儒道文化的先进与优越从而开始心悦诚服地去认同去接受并学会儒道文化的内涵与实质,大汉民族人民开始放下黄河长江文明的架子而出自内心地去接受认可和学习胡服骑射的勇猛与剽悍。这种南北文化之精华互补的历史局面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向前发展,这是中国历史文明进步的里程碑。
北京皇城中轴线是中华民族摆脱苦难血洗耻辱走向昌盛笑傲世界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这条历经730多年的中轴线,在其至高无上的君权意识和神奇魅力的装扮下,虽然有过辉煌有过苦难有过耻辱,更有过血雨腥风的历练,而今天在其进步与和谐的感召下,一扫昔日委靡不振令人宰割的悲情局面,以其“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的奥运精神认同世界,以其中国龙抬头的世界大国之姿态立足世界,从而重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睡狮已醒的国人终于从盲目痴迷于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的噩梦中惊醒过来,于是乎,在这条神奇的中轴线上,亚运村建成了,奥运村建成了,永定门重新修复了!这条饱蕴人文历史、风俗民情、道德教化和时代风尚内涵的中轴线,成为国人对城市生命之根的现代体认,一国之精神龙脊已然成形。于是我们今天终于可以欣然地告慰当年为拆除永定门之建筑而跪抱城砖、痛哭失声而发出“五十年后,你们会后悔的”之呐喊的现代建筑家梁思成:五十年之后,一百年之后,一千年之后,甚至一万年以后乃至永远,北京人都不会后悔了,因为当年愚蠢的拆除行动而导致北京皇城中轴线“自此像一根断了线的琴弦”的历史悲剧不可能重演,历史悲情的一页在深沉的教训中让中国人懂得了尊严与霸气,懂得了民族魂灵的历史价值。在这条家兴国盛的风水线上,王气萦绕,红旗飘扬。她庄严的向世界承诺:北纬39度54分20秒,东经116度25分29秒的北京皇城,不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是地球村的心脏!
有如当年忽必烈驻跸燕京之胆识,有如当年康熙大帝一览辇下河山之气魄,有如当年毛泽东天安门城楼巨臂一挥之自信,今天当我们站在北京皇城中轴线之脊梁的景山之巅之万春亭上,俯瞰万里河山,仰观天际风云,不说当朝天子,即或平民百姓,迁客*人,能不感慨万千乎?当年忽必烈一统江山威震天下之风范,当年康熙大帝平定四疆海晏河清之感怀,当年毛泽东血洗耻辱重振华夏之伟业,一一镌刻在这中国之龙脊上。今之世人,感怀于这条民族融合天下归一笑傲世界之龙脊,欣闻塞北粗放之马头琴声,静品江南温馨之管弦丝竹,遥想当年幽燕风云,细数金兵小驻蒙元南下大明北顾满清入关,慢品袁张复辟北洋狼狈民国败迹,其中有铁马冰河之入梦,有民族融合之开怀。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之际,万水千山荣辱为证,世人能无感慨乎?
2011年6月3日凌晨草成于养心斋
-全文完-
▷ 进入ferryman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