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末携妻子和女儿去青岛旅游,妻女随团去玩海底世界,而我独于无聊中沿着海边公路漫步,无意间看到一箭头标明前方300米处为康有为故居,不忍当面错过,于是信步走去。那是一幢依山傍海的西式建筑,门牌显示为福山支路5号,是1923年夏康有为第二次来到青岛花1000大洋买下的原德国副总督的官邸,并命名为 “天游园”。红瓦黄墙的两层洋楼与房前的几栋高楼相比,已然十分陈旧,但与外界的喧嚣和浮华相比,它于绿树掩映中却显得异常的清幽和端庄。由于游人稀少,我得以在他生活过的各个房间静静的驻足、盘桓,遥想一代伟人于晚年春秋二季来此度假,并老于斯处,竟感慨丛生。
梁启超说:“先生在今日,成为举国之所嫉视,若夫他日有著二十世纪新中国史者,吾知其开卷第一叶,必称先生之精神事业,以为社会原动力之所自始。若是夫,先生果为中国先时之一人物哉。”若说梁公是先生高门,对先生尚有赞誉之词,那么请看陈独秀对先生的评价,陈独秀先生如是说:“南海康有为先生,为吾国近代先觉之士,天下所认同......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吾国近代文明史所大书特书者矣。”
以上两位先生对康有为得评价之辞实在不为过。在康有为1895年先生发动“公车上书”之前,满清政府腐败无能,1848年鸦片战争;1874年“流求事件”中国向日本的第一次战争赔款,10月31日《北京条约》签定;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虽胜尤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1895年4月17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当时国内资产阶级虽有萌芽,但尚在酝酿之中,且并无突破,而满清政府对外一味屈辱卖国。放眼我中华,竟无一人思谋体制之根本变革,自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之后,国人思想蓦然觉醒。而康有为并非因上书失败而气馁,相反以此为契机,创办学会,筹办报纸,大加呼吁并积极筹备变法,直接导致了国人思想的根本改变。其时离顾炎武先生1682年弃世已有213年,而离严复先生于1898年刊印《天演论》尚有3年。由此可见,康有为实为我中华思想沿革之分水岭,是近代文明始作蛹者,是绕不过去的一代伟人。
静静的驻足于先生曾经生活过得房间,抚摸着先生曾经使用过得日常生活器具,遥想先生于1895年偕梁启超、梁小山入京会试时,在得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不顾个人安慰,联合各省在京应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余人,于松筠奄开会,发动著名的“公车上书”,洋洋万言,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三策,并先后四次上书,提出“富国、养民、教士、练兵”等主张,且提出“设议院以通民情”的政治主张。失败后,励精图治,成立带有政党性质的强学会,创办《中外纪闻》,讲学于万木草堂,著述《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春秋学》、《日本变政记》等学术和政治文章。并于1898年成立“保国会”,直接促使光绪帝于1898年6月11日诏定国是,宣布实行变法,“百日维新”开始,到9月21日慈禧“训政”幽禁光绪帝,逮捕维新党人,六君子遇害,“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先生奔难。
期间先生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哪一样不是为了国家安慰、社稷存亡、民生请愿?试以常人度之,可谓曲折鲜活。联想到今日众生,拜金盛行,勾心斗角,挥霍无度,苟延残喘,偶遇不顺,逃之夭夭;或沉缅个人小感觉,怨天尤人;或酒后妄言,不去追根求源,比之先生当年的所处环境之艰巨和险恶如何?如今离先生作古已满80年整,先生事迹却时常萦绕脑间,挥之不去,故记先生平生一二事略,以示追忆。
先生1858年3月19日生于广东南海县苏村敦仁里祖传老屋中,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变法失败后,改号更生,晚年号天游化人,人称康南海或南海先生。先生家学渊源,五岁时便能熟背唐诗百首,为考其才思,叔伯们借院中柳絮纷飞景,出对“柳成絮”,小有为略作思考便对“鱼化龙”,小有为好学大志,在乡里有“神通”之誉,因嗜书如命,远离伙伴,又得“憨为”绰号,每日早间以利锥猛扎书本,扎三本读三本,以读完所扎之书为限,又称“一锥书”。19岁师从粤中大儒朱次琦(又称九江先生),眼界洞开,因常思国家民族前途,心中郁结难解,偿学打禅静座之法,或而冥思苦想,或而仰天大笑,或而苦笑无常,“狂生”之名不胫而走。曾就读于礼山草堂、于西樵山潜心佛道,说明先生并非死读书、读死书,而是目之所致,心之所系,勇于怀疑,善于思考,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南国山水的钟灵毓秀为先生提供丰厚的学养,深重灾难的民族危机为先生提供了施展的舞台。
由于先生曾博得“狂生”绰号,极富盛名,且思想叛逆,在1895年入京会试时,主考官徐桐等人圈定广东有才气者,定时康有为,并约定不予录取,结果有一大臣发现一篇才气横溢的试卷后,以为康有为所作,不予录取,后发现竟是梁启超的试卷,结果康有为高中进士,梁启超名落孙山。而梁启超却是康有为的弟子,想来倒也有趣。
先生自“戊戌变法”之后,缕历死境竟不死,因避难,游历甚广,足迹踏遍36国,并于1902年客居印度大吉岭时著《大同书》,其时先生身心憔悴,病魔缠身,但却完成如此著作,可见其意坚志强。先生一生多情,但不为情困,先后娶妻妾六人,夫人张云珠、妾梁随觉、何旃理、市冈鹤子和张光,均留下诸多优美诗篇。先生年老后创办天游学院,收徒讲学,师从先生的名人有梁启超、唐才常、徐悲鸿、刘海粟、萧娴等人。
先生1927年卒于青岛,据传系被日本人毒杀。先生因不善理财,死后负债累累。更令人辛酸的是,1966年8月,青岛市红卫兵打着红旗,高喊“破四旧立四新”的口号,将先生开棺戮尸,游街示众,连与先生同时死亡的3岁幼女也未放过。再联想到先生的论敌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在1966年竟也惨遭戮尸的厄运,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扼腕长叹......
康有为先生先开创了一个时代,却落后于时代,因保皇而遭到后人诟病,若设身处地为先生想想,受“衣带诏”而忠于光绪,也是人之常情。以当时时势度之,若变法由慈禧行之,或可成功,但后人以先生志大才疏,急功冒进攻击先生,则不敢苟同。因为以在下看来,读史应以当时史情度之,何况历史是无法假设的,假设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先生在学术上于1891年33岁时著《新学伪经考》,次年著《孔子改制考》,此后因忙于政事,著述不丰,因此顾颉刚先生断言先生学术生命到36岁时已告终结,故信之。
离开先生青岛故居时,回想先生一生,跌宕起伏,多姿多彩,以身名为国谋划,为民请命,死后衣冢不保。而今黄鹤已去,旧迹难觅,空余小楼,引游人各怀心思、徒增怅惘。
-全文完-
▷ 进入林步山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