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董桥的语言周兆燎

发表于-2011年06月01日 上午11:47评论-4条

香港文人梁文道采访香港雅士董桥(见《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读书人》,梁文道著,广西大学出版社),一开篇哥俩儿好啊,一唱一和,梁称董是“当今华文世界里第一流的文章大家”,就算是吧,当被问及有没有他最喜欢的书时,董桥表示没有,只承认某部书中某个段落、章节或结论还好,这就好比“看到漂亮的女孩子,我会心动,我会想抱抱她,可是我不会想到要跟她结婚。”这是什么话,你董先生不是写过很多书评吗,在我的印象里,差不多全是拍马屁、献殷勤,为什么现在翻脸不认人?这就是文人雅士之可恶——文章总是自己的好,总想在适当的时候显示唯我独尊,“一览众山小”!

接着两个人嘻嘻哈哈就更不像话了,谈到大陆作家,董桥说:“老实说,文字写得好的,真的没有几个。”我不知道一向谦虚博雅的董桥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轻狂,他读过多少年轻的大陆作家呢?梁、董瞧不起大陆作家,大概是大陆资讯有限,作家多是土包子,不懂外文,没有好好读过几本书,可是,据我所知,司马迁也不懂外文,更没读过什么董桥,他照样写出了不朽的《史记》。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董桥把语言放在第一位,这个,我们没有意见,问题是最好的语言从何而来?照董桥看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却认为,最好的语言主要从生活而来,没有生活,下笔如有鬼。王朔的语言生动活泼,就是一个例证,试问,董先生写得出王朔那样的文章吗?写不出,董先生只会掉书袋,引经据典,人云亦云。他的语言是很精致、考究,可惜如同一件做旧的“青花瓷”,了无新意。其实他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他确实饱读诗书,知道甚多,但比起来还是不如我们大陆的钱钟书,与台湾的李敖也不能比。

董桥之类的文人雅士只识书香,不辨“铜臭”,须知,书房之外的俚语村言才最有生命力,是活生生的语言,没有这个活性,文章便是一潭死水,酸腐讨厌。我们不妨随便听听某老百姓茶余饭后胡扯吧,其句式节奏多变,用字逼真确切,真是上好的语言,为何毛泽东的文章甲天下?就是他善于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善于打比方,深入浅出,连胡适之也对“叛逆”毛泽东赞不绝口。另外,我发现,如今的网络写手也相当了不起,语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比如表示高兴、得意,一位漂亮的上海女孩曾经这么向我表达:“嘿嘿,哈哈,嘻嘻——”另一位北京网友则说:“我的想象开始咕嘟咕嘟冒泡泡——”“善良就是别人挨饿的时候,我吃肉不bia ji嘴。”这样活生生的语言,董桥先生怕是难得入文的。

从梁文道记录董桥的谈话看,董桥厚古薄今,书卷气和贵族气皆重,但他不善言辞,语句干巴巴的,乏味无趣,只好多引述洋文、古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为何对当下那么时兴、活泼的语言没有任何关照?因为他清高如妙玉,拒人于千里之外,连刘姥姥仅仅喝过一口水的名贵茶杯也要摔了,嘿嘿,哈哈,嘻嘻,董先生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所以他对大陆当代文学既不知道,更无知识,凭什么褒贬大陆作家!

董桥先生大半辈子埋在故纸堆里,过着青灯黄卷般的文人生活,下功夫临得一手好文章,但他的语言只有继承,缺乏创新,这叫什么文章大家?他使我想起司马迁的《史记》和欧阳修的《资治通鉴》,前者是汉代口语之集大成者,后者乃是宋朝文人亦步亦趋,编纂前人的“摹本”,究竟哪部书更富于文学价值,董桥先生知否?

2011-5-31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周兆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亦源推荐:亦源
☆ 编辑点评 ☆
亦源点评:

作者的文字,对董桥之言有一番评判,其实我们知道,文章的好坏,不是一、二个大家所能左右,而在于时间的检验,所以某个人的说辞已不重要,愿说什么就让他说去吧!

文章评论共[4]个
文清-评论

春天,已悄然走远;夏季,已到面前。祝朋友夏安!at:2011年06月01日 中午12:57

周兆燎-回复谢谢 at:2011年06月01日 中午1:42

风儿那么缠绵-评论

问好朋友?欣赏了!at:2011年06月01日 中午2:36

周兆燎-回复thanks a lot at:2011年06月01日 晚上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