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成长之路木伯

发表于-2011年05月30日 上午10:36评论-1条

每个人都有一段只属于自己的独特童年,于是也就都有了各自独特的成长之路。轿车里李刚为儿子铺就的路是充满阳光无忧无虑的,学校里哈佛女孩们走过的路是一马平川坚实成功的,镜头里拾荒者的儿子的路是幸福而善良的,他们都因独特而在历史的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然而有些孩子的路却完全不一样,他们如风儿一样来去匆匆的走过了,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周末遛弯,在大街上看到一场并不精彩的打斗,十几个十来岁衣衫褴褛的乞丐群殴一个显然是同伙的同样十来岁的女孩。女孩始终没有还击,开始是痛苦的哀嚎,后来只抱着头流泪,最后则直直躺在人行道上。战场离公交站不远,战斗持续了十几分钟。进行时没影响丐帮正常的下跪和乞讨,结束后挨打的女孩自己站起来消失了,如果不是行道砖上那几片暗红的血迹,这场战斗就像从没发生一样。旁观的人如同看猴戏,只是没人喝彩更没人报警,包括我。相信过不久那片血迹也会消散,而这帮小丐却照常来到这里,如同我们每天上班。

今天早晨,一十字路口堵车十分钟,通过后知道这里发生了交通事故,一条白色床单盖在路面上,部分遮住一道长长的血迹。有同事说是那个常在路口拦车擦玻璃的男孩死了。提起这个男孩不少人认识,因为他总在这个路口拿毛巾给人擦玻璃然后拱手要钱。对他的死,有人叹息说可怜这么年轻,有人激动说是活该没准在碰瓷。其实他的擦玻璃也只是比划一下,而给钱与否也只取决于车主心情。不过从此以后这个路口再不会有这身影了,他已走完了自己的路。

现在平静的坐下来无所事事,又想起那帮小丐和那个男孩。也许这一切都很正常,生活是这样,世界也这样。如果有哲人对他们进行跟踪,这过程和结局也许可升华成什么理论。如果有导演将他们搬上屏幕,这平淡也许能成伟大的艺术。

想起巴西电影《上帝之城》,上帝之城充满诱惑,到这来寻天堂的人,慢慢知道有两个首都,一个是供权贵们生活的,那里有的是高雅华贵和希望。而他们则只能生活在这里:这里没有电,没有公车,没有水泥路。有的只是残暴贪婪复仇野心背叛和掠夺,以及暴虐成性的狂躁和疯狂的欲望。而生活在这里的主角,也在不断成长:从少年的随从,成长为合格的毒贩,个别的还可从毒贩变身为毒枭。而更多的却倒在成长的路上。

或者幸运儿也有,如阿佳突然顿悟皈依了上帝,而“我”则机缘巧合用相机记下了一切。或者残暴里也有温柔吧,然而枪口下的爱情是如此脆弱而不堪一击。看着那群持枪的孩子残暴杀人不会让人愤慨,正如看着那持枪的孩子迅疾躺在血泊里不会让人同情。宿命的悲哀,社会的悲哀,一切都已漠然。因为这一切早已注定:注定了的出身,注定了的未来,注定了的日子,注定了的绝望,注定了就不可更改。面对这注定了的一切,连上帝也无可奈何:他只是在远处观望,观望这城市的发生、变迁、死亡、结束、继续、重生,直至绝望。而活着的孩子们,则欢呼着拿着新枪离开,好让上帝之城的故事继续。

或许这只是艺术的夸张,毕竟要承认还有希望。正如同样反应少年成长的《雾都孤儿》就给了你希望。尽管那昏暗的画面让人窒息,那冷漠的眼神让人绝望,那疯狂的恶狗让人恐惧,那貌似正义和慈善的法官、孤儿院、教堂,是如此冰冷。但奥利弗还是幸运的:在途中他遇到了一个将仅存的食物总给他的老太太,在丐帮他碰上了因拯救他而献身的南希,在社会他巧遇了有钱而慈爱的布朗罗,正是冷漠里这点微弱的光辉,让他知道这世界尚有温暖和希望,也正是靠了这点让他保留了自己的善良淳朴和坚持,在赢得信任的同事,也终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或者这冷漠只是人类文明发展前的愚昧吧,毕竟奥利佛的年代已经过去二百多年。现在的社会一定都如《温情橄榄球》的故事一样温情:吸毒的母亲一样可以养一个善良的儿子,开宝马的女士一样有善良和爱心来收养这个无家可归的黑人。于是一个注定了童年流浪、成年犯罪的黑人,开始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然而,更现实的想,艺术终归是艺术。狄更斯笔下的真善美爱犯罪和救赎来的太容易,大个麦克的巧遇只能让人感慨这世界上好人的缺乏和孤单,作为普通人,更多的奥列弗们还在经历着自己多舛的命运,更多的麦克们还在走着上帝之城里孩子们注定了的路。

一向认为,社会的最底层,不是偏远的山村,而是大城市的角落。角落里的孩子们,或者用膝盖乞讨,或者把肉体出卖,或者用双手犯罪,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榜样里,在一代代效仿中学习和长大。如果说他们是上帝之城的阿佳,只是手里缺了抢。如果说他们是奥利佛,只是终究会变成机灵鬼。如果说他们是大个麦克,只是很难碰上好心的陶西太太。可以肯定的是,城市的大楼会越来越高,城市的幸福指数会不断攀升,而他们也会在日出日落里不断成长。不管是什么结局,他们每天都在现实里长大,而不是在镜头下演戏。

忽然想起《上帝之城》的两个情节:那个被绑的宾馆工作人员说:你们应该去读书,或者去找工作,你们还只是孩子,甚至不像是强盗,然后他被打死了。而影片最后在一片尸体和血泊里,一个小孩子将自己跑丢了的鞋子又捡了回去,仔细穿上后摆个天真的pose,仿佛自己又从地狱回到了人间。但愿这样的结局不只发生在屏幕上。

六一节又要到了,在鲜花和笑脸的海洋里,再也不会有那个擦车男孩的身影,可有谁会听到那个躺在路上的少女乞丐的哀嚎呢。

于木鱼宅

2011-5-30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亦源精华: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亦源点评:

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是个很发人深思的社会问题,环境与教化决定成长的走向,为了下一代健康的成长,让我们给孩子更多的关爱,给孩子一个宽舒的环境,这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节日礼物。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上午咖啡下午茶,午后带着香茗来看望老朋友,请!at:2011年05月30日 中午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