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有多大?无限大。那么无限大又是无限到一个什么样程度呢?那么无限大的“大”又是大到什么样子呢?这个“无限”总应该有个界线吧?应该有一个尽头或者有一个开始的地方吧?总应该…有太多太多的疑问了,我们根本无法想象“无限”到底是个什么概念,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用了一个“有限”的概念去推理和理解一个“无限”的概念,用一颗存在“有”的心去理解一颗“无”的心。我们心中根本就不存在一个无的概念(“无”是什么样概念的“无”,我也不知道。但这个“无”不是表示没有的意思。根据太极图原理推论是:“在无穷大后就会向无穷小转化,无穷小后就向一个无穷大转化。所以“无限”的“无”并不是虚无也不是没有的意思。),所以无限是我们根本是无法理解的概念。
佛家提倡“无我、虚无”的哲学境界。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宗教思想总是有一种神秘的面纱,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做为了一个凡夫俗子的我们用一颗带有强“有欲”的心去理解、了解和探究一种带有“无欲”的思想,这是两个反方向的思想,做为我们是无法站在那种“无欲”的意境里思考这种境界里的一切真知。
所谓的“实用科学”与所谓的“无用之学(即哲学)”,这本来是两个相互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出现这种“实用”与“无用”的观点是因为我们站在两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思考这问题而已。实用派人会觉得学“无用之学”是不务正业、是悲观主义、意志消沉的代表或者这类人是物质主义软弱的代表。但一个实用派的最后还是走上需要精神文明来填补自己灵魂的孤独。物质无法让一个人的灵魂得到升华,可“无用之学”却能做到这一点。而且任何一种“实用科学”它的建立依据都是建立在所谓的“无用之学哲学”的思想之上。
记得在周国平《妞妞》一书中写道:“一个小孩子带着他的父母在小河边玩,教他们兴致勃勃地捕捞河里的蝌蚪。”像捉蝌蚪这类事情在大人的世界里是“无意义、无用、超幼稚”的事情,可是在小孩子的世界里这可比一个穷人突然中了六*采还要开心幸福的时刻了。
继续引用:“我们久已生活在一个功利主义的社会里做“有用、有意义”的事情,而那些“有用、有意义”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那里还有功夫和兴致去玩、去做“无用“的事情呢?”而且我们人的欲望也是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所以我们根本是不会让自己停止做“有用”的事情。
在大人的世界里,一个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世界里似乎除了:“玩、做“无用”的事情”就别无他事情了,可是我们用一颗带“有”的心怎么会理解一颗单纯而且“无”的心呢?在小孩子的世界里他们就认定这些“无用”的事情就是他们的乐园就是他们的天国,他们不需要太多太多的物质,只要一天三餐有了就足以。所以从古到今很多哲学都很提倡回归“自我”,也就是回到小的时候,回到人性最纯真的时候。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开心也觉得自己很累等等,这是因为我们在这个功利社会里一颗“无”的心已经开始进化到了一颗“有”的心了,从一个“无欲”已经进化到了“有欲”的境界了。可有“有”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做完的事情。一个人在自己的欲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就会引发许许多多的内心冲突。并且由此诱导种种的烦恼、压力等等。行为主义者b。f。斯金纳言:“如果我们在人类事物中运用科学方法(即“有或实用”),那么我们必须假定行为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和被决定”,所以我们有时候应该做一些“无用”的事情,学一些“无用之学(哲学)”来克掉“有”的锐气的盛行或者用“无”逃离被规律的支配。身体可以被自然规律支配,可是我们千万别把自己的灵魂也给了自然规律支配了。
“有”中带“无”,“无”中带“有”,“有无”共生共存。
“有无”自然,心情如意。
-全文完-
▷ 进入枯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