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23日早晨送孩子上学后,我和老公去散步,我们今天的目标是游忻州古城楼。
约七点五十分从长征路小学校门口出发,直向东往南拐达新建路。初升的阳光洒满了宽敞的南北大街,洒在了刚刚准备开张的底商门前,洒在了匆匆赶路的行人背上。两旁葱绿的风景树在微微的晨风中轻舞着枝叶。一切显得那么清新,那么舒畅。我们真想边走边舒活舒活筋骨,但这毕竟是大街不是休闲广场。我们沿着路边信步继续往南走。不久来到了北城门楼下,那雄伟高大的朱红色城楼经过多少年的风吹雨刷依然是那样坚固无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和老公加快 了脚步,上了围台便进入北城公园。
这里方石铺地开阔平坦,草坪花池红绿相间,巨塑高耸极显示出时代风韵。最醒目的是 在城门楼洞口的正前方的大花池边,摆放着一部巨大的石书,上面镌刻着城门楼牌匾“晋北钥锁”的得名;镌刻着 忻州从古到今历代名人的功勋;镌刻着忻州现时代的文明与建设成就。这真是一部一时半会儿读不完的忻州发展史。我们穿过门洞进入广场,鲜花竟放姹紫嫣红,喷泉高射如雨如雾,锻炼的人们载歌载舞。那耳目一新的场面,那早晨的凉爽与清新,真使人忘乎所以。我们真想上城门楼看看,可是门都锁着。只好走访一下身边的老者。据讲述: 北城门楼创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楼身座落在12米高的城墙之上,更显其巍峨高大,雄伟壮观。城墙巍巍耸立,外涂朱红,下筑券门洞,洞顶甚高。底阔3米多。城墙内两侧,各有砖砌台阶,曲折通上墙顶。墙顶四周砖砌围廊,中部为上楼。门楼面阔7间,进深4间,重檐三滴水,歇山顶。三层檐下,四周共有红色廊柱22根。两层廊柱间置木栏板。楼内无柱,梁架结构简洁,联结严实,是城内唯一的高层木结构建筑。 忻州城原有四门,城门上均有楼。城楼坚实的建造,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城楼阳面三层高悬一巨大匾额,上书“晋北锁钥”四个雄伟浑厚的大字。整个城楼,红柱蓝瓦,画栋雕梁,富丽堂皇,甚为壮观,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现属于省级文物保护。
由于历史的风风雨雨,自然的剥蚀消磨,仅有北城楼幸存,作为忻州城发展变化的见证,有诗云:昔日巍巍一卧牛,今朝空余北城楼。秀容新姿闻三晋,高台独秀掩风流。
是的,老者充满了惋惜与感叹的叙述却勾起了我继续观看的欲望。于是 我向老公提议我们继续往南,去南城楼看看。 南北相距大约一公里。南城楼的维修状况远远逊色于北城楼。颜色虽也朱红却不鲜艳,敦厚结实巍巍耸立,北门、南门、东门、西门四门合抱,中间好似一座高墙深院的四合院。于是我们往北返回,决定爬坡往西走,很渴望站到城墙最高处一览忻州全景。于是不顾气喘吁吁,一鼓作气使劲攀登。我们望着西边高坡上的路宛若天上撒下来的悬梯,但也吓不倒我们。“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个决心是无人可动摇的。况且也没人来改变我们的想法。上坡的路又窄又陡,简直有三尺宽七十度的陡。那里居住的人像山里人一样,弓着腰带着新购买的食物,一步步在艰难的跋涉。我们也在举步维艰,站着喘一口气继续往上攀。好不容易上来了,但还不是最高点。忻州旧城已尽收眼底。高楼挺拔,绿树葱笼,远处的城楼南北遥遥相对,争相比美,典雅壮观,几个时代的建筑混杂在一起,真是各具风情满眼风光。
此地历来是兵家百争之地。 资料记载:春秋时,忻州属晋国,战国时归赵,秦汉时属太原郡、雁门郡、太平郡。隋代为新兴都、雁门。唐、五代、宋时为忻州定襄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州、保德州。民国初年为雁门道。忻州城有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俗称,叫“卧牛城”。传说因城池地形西高东低,顺坡而建,远望色黄而广袤,状如一头硕牛面东而卧:一侧挺凸如弓弧,酷似卧牛之背;城墙顶上排列有序的雉堞又像牛的脊梁,“卧牛城”便由此而得。
北门“晋北锁钥”是概括忻州凭险扼隘,易守难功,为太原的门户;南门“三关总要”是综述忻州遥控三关,为其后盾,如臂使指,干系甚重;西门“九峰雄峙”,是指出忻州西部岗峦错迭,挺拔突兀,景色绮丽,气象万千;东门“双流合抱”,是指出忻城东面牧马、云中二河奔腾,渐至合流,依山傍水,得天独厚;四门匾额,既有位置,又有景物,既有动景,又有静景,博大精深,耐人寻味。忻州是古文明之地,它经历过厮杀、经历过战火、经历过浩劫、现在迎来了和平盛世,它在继承文明、发展创新,正向国家级的环保城市迈进。
人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和老公饱食风景,也该留心脚下慢慢下山了。他说今天徒步走了二十里,我说今天徒步走了三十里。我不和他计较,我感到我今天是上了一节政治课,读了一本历史书,又多了一条经历中的路 。值得!
-全文完-
▷ 进入幸福一家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