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接受上级检查评估,我们精心准备了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汇报稿,旨在感性展示该项工作的亮点特色。孰料,当检查组一行终于隆重到达时,却被有计划地停了电,让曾经的精心变成了现实的伤心,“计划不如变化快”地做了无用功。原来,传说中的“淡季电荒”可以这样光临我们的工作情境。一时之间,不禁有了些许感触:从社会发展前行的整体框架考量,“淡季电荒”是个中过程中必经的阵痛,或许暂时无从改变;但是,作为“淡季电荒”直接承受的微观个体,似乎可在个体自觉的孕育萌发中有所作为。
首当其冲的,当属于个体的认识自觉。曾几何时,“地大物博”的界定犹如“洪钟大吕”,让人们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惬意里,徜徉且梦想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又如黄河之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一样,构筑起了追逐美好生活的蓝图。但“淡季也可以电荒”的现实给我们深刻的昭示: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号角声里,产品供给和资源制约“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因此,要在“淡季电荒”的警示里增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大局意识。“莫道资源足,未到耗竭时。待到无尽处,坐叹悲悯里。”要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洪流中,让其始终成为可堪回首的观照。
同样重要的是,要于个体“举手投足”的一点一滴间身体力行,不断夯实其实践的自觉。撩开节能减排严肃的面纱,不说约束性指标,也不谈宏观性愿景,仅从“低碳,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出发,便足以让个体在琐碎繁杂的细节里书写精彩:滴滴答答的水龙头下习惯成自然地一紧拧,公共场所里“电灯非暗不按也”、“空调非热不开也”的自觉,以及把节能降耗的诸多规章制度物化细化于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其在不经意间成为有机的构成部分。此种自觉,颇具推而广之的普及价值。倘使有所阻却,便当如《孟子?梁惠王》中所言:“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是故,在“淡季电荒”的情境下,个体当在提升认知的前提下,从日常林林总总的琐碎里,积极投身“低碳社会”的建设。果如此,倒也颇得其乐也。
-全文完-
▷ 进入明镜亦非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