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矬子里面拔大个山野文選

发表于-2011年05月24日 上午10:19评论-2条

若单独看一些成名油画匠的作品,感觉很无聊,也很无奈,若把他们的作品和其他油画匠的作品相比较,则会翻涌出一股莫名其妙的情绪:原来,他们都是从矬子里面拔出来的“大个”。

艺术追求有向上与向下的区分,多数画匠还是喜欢向上努力的,而向上努力是看不到上限的,少数画匠喜欢向下走,向下也是没有底线的。很多人只是因为改不掉画匠思维,因此向上的冲力就很小,后劲儿明显不足,画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循环自我复制之路,大多数成名画匠都如此。少数喜欢向下走的画匠,以冲击人类的审美底线为目的,专门批量生产假恶丑的垃圾,以刺人耳目。

绘画审美的最底线是了无生气且没有内在灵魂的商品画,商品画有低档,中档和高档之分。低档商品画基本就是批量生产,中档商品画带点主观创作因素,高档商品画则是很多成名画匠每天都在画的东西——杨飞云,冷军,艾轩等等无数成名的画匠都在干这个。

冲破审美底线的假恶丑作品,已经不能用“审美”二字去衡量其作品的价值,改为“审丑”比较合适。通常来讲这类画匠基本上都是那种黔驴技穷的主,很多流里流气和江郎才尽的画匠就喜欢干这个。

在商品画之上,就是纯绘画创作,纯绘画创作也分层次,并以侧重技术层面和侧重艺术层面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标准。艺术层面的创作显然高于技术层面,因为艺术需要技术作支撑。

不过就目前而言,稍有点创造力的画家,基本上都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徘徊个不停,这是中国油画的整体面貌。

就目前而言,我们根本看不到有点意思的创作作品。在商品画生产大国里,艺术早就被边缘化了,而把艺术边缘化的人,正是那些每天都喊着复兴纯绘画的那些美协官僚及无数画院的画匠们,当然还有为数不少的美院教授及所谓的“名家”。

靳尚谊虽然说过很多毫无疑义的假话,废话,官话和套话,但的确曾说过一句实话:中国的油画家在创作方面普遍对自己的要求太低。但靳尚谊本人却是从技术层面上解释这种低度,而非从艺术层面上进行阐述,因此靳尚谊的这句还算比较客观的话,要打5折。

能激动人心的绘画作品究竟在哪里呢?画价倒是炒到天价段位了,但能让观众在看了一眼之后还想再看一遍的画,在这个时代里基本上不存在了。都说电影是一次性艺术,现在连中国油画也变成了一次性艺术。看一遍之后不说后悔,起码引不起想再看一遍的欲望。

即便是从矬子里面拔出来的“大个”的作品,也大多属于一次性艺术。甚至很多成名画匠的作品,只需看过其中一幅就足已,其他的根本无需再看——自我复制个不停的垃圾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也没有任何欣赏价值和美学价值。在美术史上,不但大师是无法复制的,就连真正的杰作也是无法复制的。何况大多数成名画匠的作品根本就算不得杰作。杰作和泛作的主要区别是:杰作经得起反复鉴赏,泛作则归列于一次性艺术。而不少趋向审丑的垃圾,则连艺术的皮毛都够不着。

用“是否经得起反复鉴赏”的标准要求中国油画家的创作,就目前而言显然过于苛刻,而这个标准当然也不适用于日韩两国。中日韩三国算得上是亚洲的美术大国,却很难用“经得起反复鉴赏”的标准去要求艺术家的创作,因此只能暂定中日韩三国的美术创作仅仅属于一次性艺术。因为是一次性艺术,所以中日韩三国的画匠们都热衷于搞巡回展览,以便能让更多的人买票看一次。

我记得n多年前印象派大师的部分原作在北京美术馆展览的时候,根本不用在全国巡回,几乎各地喜欢画画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争相蜂拥到北京美术馆门前排队买票。时隔这么久,我依然无法忘记当时的排队盛况,更无法忘记莫奈画的《睡莲》。

2011年5月24日

山野居士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山野文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山尖流水点评:

矬子里面拔大个,能拔出个“个顶个”也行啊!不光是美术界,不论哪类艺术,几乎都面临着这种昙花一现、青黄不接的窘境,值得我们思考!问好山野,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共[2]个
山尖流水-评论

问好山野君!at:2011年05月24日 中午12:32

静月清荷-评论

这话跟我们老家时常说得矮子里面拔将军一个意思。先生近来佳作甚多,欣赏并问好。at:2011年05月25日 清晨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