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位朋友的日志,说自己赶时代潮流,在城里买房,卖掉了原来在农村的老屋,现在居住的现代化楼房代替了过去农村的老屋,但失去的怀旧情感却已无法弥补,她懊悔极了!由此我想起曾读过的作家孙犁写的一篇关于老屋的散文,老作家至他死都没有卖掉他村子里的老屋,他说尽管他母亲去世后,没人住了,哪怕它烂在那里,房子在,就象征着他还是这村子里的一户人。由此我又想起我们村一个退休的老教师,她一直在城里,老屋房子自她母亲去世后,也是多年没人住了,房子破损,院墙都倒了,邻居要买,她就是不卖,因为她给她母亲顶的的门,她临死还给孩子留下遗嘱,她死了后老屋也不能卖,那是老祖先创的基业,不但不能卖,还要翻修重盖,至于以后谁住,她不管,反正不能卖,要孩子逢年过节回老屋看看。今年过年后,她的一个儿子,按照母亲的叮咛,雇了一个技术员专门负责,终于把房子盖起来了。三间平房,挺漂亮的。 由此我还想起一个亲戚,多少年一直在城里,二十年前,把在农村的老屋卖了,最近托人说话,又想在村里要一片地方做庄基地。这个事情当然难度大了。
为什么孙犁和我村的老教师至死不卖自家破旧的老屋?是因为他们在坚贞不渝的守护着一份老屋情结,在自己的老屋,有着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清晰的脚印,在这里,印记着多少与我们有关的人和事,那院子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镌刻着我们曾经的多少欢声笑语喜怒哀乐,真的,卖掉它,就是卖掉了的一份感情,一份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从此,我们从村子里,从那片故土上消失了!那片深恋着的故土也慢慢地对我们失去了记忆。
2011年5月7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守拙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进入守拙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