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我评红楼烟雨若黎

发表于-2004年09月18日 中午2:35评论-3条

《红楼梦》曾一度被认为是反书,被列为禁读。后广为流传,为世人为赞叹。如果要问,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相信绝大数人都会脱口而出:曹雪芹。可关于红楼的真正作者却在红学界始终无法确定,众说纷坛。

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五岁那年便被抄家。生于破落,长于贫困,而书中人物的生活尊荣华贵,于细微之处都描写甚详且真实,若不是有过亲身体会,怕也无法写得如此细腻。可翻看曹雪芹的一生,却也没有机会走近那种上流的生活。

曹雪芹生前有二位交往甚密的至交好友,分别是敦敏与敦城,这两人是兄弟,皆为爱新觉罗后代。可无论在曹雪芹生前,红楼梦尚未名传之时,或是曹雪芹身后,红楼梦已然传世之时,都未曾提过有关此书的只字片语,始终保持沉默,显然其中必有隐情。

试想,红楼梦如此巨作,以曹雪芹常年困顿贫病,偶靠画制风筝糊口,酒渴如狂之人,如何有心力完成?有人评他为喜尚空谈而不肯面对现实之人,且诗文水平也只一般。我们来反观红楼中的部分词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简简短短的一首五言绝句便隐喻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命运。相信熟爱红楼的朋友,都该记得园内的海裳诗社。其中各人所题的诗便也是作者根据个人性格特征所拟的写照。我们这里只选一首以窥作者文采。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此诗评的是黛玉,以白海棠自居,又有梨花的洁白,梅花的馨香。而“月窟仙人”又意指到了文中前言的“绛珠仙子”,尽道出了黛玉的任性与任情。

再细看文中细微之处,第二十二回书中写元妃从官里派太监到荣府送谜语让大家猜,而引出的园内灯谜之会,虽说灯谜算不得什么大作,也难登大雅之堂。可就是小小的谜面词都被作者隐入了重义。我们暂且只观其中之一的谜面之词。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借,风雨阴晴任变迁。

此谜面句句拟的是物,却又句句属的是人。“琴边衾里两无缘”便点明了那一场镜花水月梦。抛开谜语,却也是一首难得的好诗。红楼作者的才华是勿需置疑的,那关于曹雪芹的种种评语是又是否属实呢?

四川联合大学张放教授于红学会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论断,《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正是敦敏与敦诚的叔父墨香。《红楼梦》小说最早就从墨香那里传出来。墨香做过乾隆皇帝的侍卫,作为潦倒的宗室也是努尔哈赤的后人,他目睹了皇家的世态炎凉与杯弓蛇影,有条件写一部备极盛衰荣哀,影射皇家生活的小说。而《红楼梦》中不少章节诗文确实是皇子皇孙的口气。如“天恩祖德,锦衣纨绔”,“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等等,绝非皇家奴才的破落子弟所能言的。

提到那墨香,便得提一位和红楼作者关系“密切”的人,就是为红楼一书批语的“脂砚斋”。在脂评中,许多批词都暗喻了红楼另有一位作者。而那脂砚斋的名姓却也巧合地无从考证。若那墨香便是脂砚斋,想来张放的论断,却也有几分道理。因为在那个时代,“文字狱”祸连甚广,假他人之名写小说的确有不少。那曹雪芹与敦敏、敦诚乃是至交,又已是家破人亡之人,自是不用担心受牵连。借他之名,也实是正常。

历史终归是历史,评论有千秋,可无法否认的是红楼一书的成功与价值。几百年来,称其淫秽之物的也有,称其人生悲歌的也有,可今天它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被赞被叹。还是鲁迅先生说的好,“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佳人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烟雨若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漠孤寒点评:

怎么说呢?怕留下武断的文字,还是留给大家来评说吧。
关于红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频道管理员点评:

《红楼梦》是一部历史遗留的巨大悲剧。从辉煌到没落,正如“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一切的繁华落尽,犹如从高空跌落的痛苦。“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切的因果,正是佛家所说的轮回,都是轮回。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着以往。后人,总是在重复着前人的路,脚步。重复着悲与喜。 

文章评论共[3]个
心情菩提-评论

我想我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评论《红楼梦》
因为,一种神圣的情节纠缠在我的心中
我把红楼看成是神圣的禁地
古今中外有多少红学的学者
我想我只能望洋兴叹了
虽然我是那么喜欢曹先生的作品:)at:2004年09月18日 晚上7:36

白水黑糖-评论

试了无数次,就是无法读完本书。一般情况下,看几页就头痛。

  【心情菩提 回复】:你怎么和我差不多
我了解红
更多的是从电视上
再在书上找合适的片段
我最喜欢的是黛玉的那句泳菊的诗
孤标傲世皆谁隐
一样花开为底迟 [2004-9-19 8:26:40]at:2004年09月18日 晚上11:37

流泪的耳洞-评论

一本让前人后者陶醉的书,要评它亦难,一直想用文字表达却又怯怯不敢,今天在这到是见识了。at:2004年09月19日 下午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