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浅谈黛玉的性格与命运紫色菊

发表于-2004年09月17日 下午3:23评论-20条

有人言:不读红楼三遍勿谈红楼。小女子我前前后后倒也是把红楼读过了三遍,心头便萌发了一抒所思的感觉。在这本书里,每一句话在不同的时间去读便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而总是让我有相同心情的便是众多人物当中,独独最欣赏与喜欢的是黛玉。

作者在此书中运用最成功的手法就是隐和喻。不仅把故事的结局、人物的性格还有贾家两府的兴衰都或隐或喻在一首首诗、一句句词、一条条灯謎之中。同时人物的命运与结局也都被隐喻在了她们的名字与她们身边的丫鬟名字上。今天,我就以黛玉的命运来和大家探讨一下。小女子文浅轻狂,不足之处,还望各位红楼迷们勿怪和莫笑。

通常我们都讲,性格注定命运。

黛玉的名字里,黛:苍青色。玉:温润而有光泽的石头,寓意纯洁而美好。黛玉这个名字显是以玉为主体,黛只是映衬玉的颜色。而这玉,一字便注定了黛玉的性情是一生清纯,不染尘泥的。而这苍青的颜色,又暗射着一种古时画眉的颜料。黛玉又名颦儿,颦,轻轻促眉的意思。这黛玉的风流韵致便都被作者集中到了那样穿着“淡淡衫儿薄薄罗”,有着“轻颦双黛螺”的柔细如柳却又如石般倔强的弯弯眉上。

那么,作者给这样一位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的命运又将是怎样来隐或喻的呢?

首先,书中就提到“假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用这“假”喻这“贾”,那么黛玉以一种苍青的颜色在这以白玉为堂的官府人家里生存,唯我独尊的是那一块白色的玉,而与之相反的苍青色又怎么能被安好地保存?此处便已浅浅地先行点出了黛玉的命运必然是因为有着与贾家相悖驳的对立而将要沦落到一个凄惨的境地。

笔者认为:这里的白玉当然可指的就是贾宝玉,做为一个成熟的男儿,他有着小男孩一样的娇痴,有着女孩儿的柔细,性情纯朴而善良。且又是宁、荣二府各人敬奉与喜爱的人。更是衔一块通体灵透的宝玉而生。宝玉的这玉,便就是这众人手中、心中奉若神灵的一块白色的玉。当然这句话同时也隐喻着贾府是世代的书香与财富共有的官宦人家。这种一物多喻的方法是曹老先生用惯的写法,这一点在此就不一表了。

>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李执带领大家摇掣花语占花名时,黛玉抽出的是芙蓉,上面题着“风露清愁”四字,这占花名的游戏本身就是预告所测之人性情与命运的,而擅于用隐喻手法的曹老先生岂能不好好把握这样一个机会?

孤高傲世,目无下尘的一代才女偏偏却又逼于无奈寄居在肮脏得在京城有名的官府人家,却又只身不染,这不正是一朵清丽的芙蓉吗?而众所周知,芙蓉是荷与莲的别名,出淤泥而不染。这芙蓉一花也正影射与印证了黛玉这两个字所表达的内容。风露清愁,更是喻出了黛玉的一生是充满着忧郁的。

读者们请注意了,这占花名占的是人的一生,却不是结局。曹老先生把“清”这一字付与黛玉的人生,是不是就不代表着黛玉的悲呢?

且让我来看看黛玉的两个丫鬟吧!一个是幼时跟随自己而来的雪雁,一个是大观园里与自己情如姐妹的紫鹃。

这两个名字,第一个字都取自于颜色,第二个字都取自于天上的动物。我认为这二个名字的第一个字则喻意着她们与黛玉的关系,第二个字则隐却着黛玉最后的结局。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雪与紫二字。雪:质白却易溶化。不是一种真正的纯洁。紫:红颜色加深即是紫色。

有一外国伟人曾经说过:“雪,是虚假的纯洁。”虽然曹老当时并未知道外国友人这一句名言,但这一句话却在雪雁身上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当初她跟随黛玉从南而来时,是纯洁而单纯的,是黛玉身边最亲近的人。本应该只两人是从南而来且又是最亲密而到后来将感情发展的更为亲近。可是到了后来,却是紫鹃与黛玉的关系最是要好。却是紫鹃事事都只想着黛玉,挂着黛玉,为黛玉操着自己的苦心,掉着自己的眼泪。有时紫鹃甚至忘了自己,忘了贾府的规矩。紫鹃为黛玉的照顾与体贴在红楼一书中处处体现着,特别是在“慧紫鹃情辞试宝玉”一章节中更为着重刻画出了紫鹃对黛玉的关心。而曹先生却在书中未提几处雪雁对黛玉的关心,又在最后安排了雪雁去扶就宝钗步入她与宝玉的婚堂。

试问各位读者,如果贾府安排紫鹃去做这手扶宝钗去当宝玉新娘的人,你认为紫鹃会去吗?紫鹃一定是拼就一死也不会去的。在黛玉与宝玉的爱情上,紫鹃是打内心眼里盼望着黛玉能嫁给宝玉,盼望着黛玉能将一身难去的病通通去掉的。紫鹃在宝玉与黛玉的爱情中所起的推动作用也是她心底深深自愿去做的。她希与她情同手足的林小姐会嫁给宝玉而会有一个好的心情和结局。但聪明忠贞的紫鹃最后还是失望了。

雪雁做为文中与黛玉相处最久的一个人,却弃黛玉重病中于不顾,就连黛玉最后的一刻也未在身旁,对黛玉而言,实实在在是一场落地就脏,虚假的纯洁啊!而紫鹃,对黛玉一片热心,满腔热忱。从黛玉初来贾到后时与黛玉的感情,一点点地加浓,最后都浓成了那深深紫色。

我们再来看两个名字中最后的一个字“雁”与“鹃”。

雁,年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

鹃,杜鹃啼血,那声声啼的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简单一想,这不正是隐喻着黛玉的最终结局是会回到她来时的地方吗?而她来自哪呢?黛玉来自南方,来自天上。所以,黛玉最终的结局是也回到南方,回到天上。曹老先生在这雁的归乡与杜鹃凄凉的悲泣中,给黛玉最终的泪尽、恨恨而亡打下了一个长久的伏笔。轻捧>,不得不赞叹曹老先生是中国文坛中近百年来屹立不倒的几代巨豪!同时也感谢他成功地为读者塑造了黛玉这样如此令几代人都深深为之悲叹的凄凉人物形象。

后记:读红楼,总是因黛玉而深深悲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紫色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遥远的风铃点评:

文笔细腻,立意完整,深入浅出详尽的道出了人物的特点,好文章!

文章评论共[20]个
烟雨若黎-评论

嘿嘿~··看到菊子的谈黛玉,真是开心,我勉勉强强算是个红学迷。忍不住要长篇大论地跟贴了……
黛玉与宝钗,一个是玉脱俗,却易碎;一个是金虽俗,却经火烈。“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指的便是宝玉对黛玉,可惜的是,玉之恋恍若镜花水月,终是一场梦,注定了香魂归天。又有指宝玉与黛玉是前世的“木石前盟”,与宝钗则是今世的“金玉良缘”,所以,黛玉的结局只能是此女只应天上有。那么,宝玉爱的到底是谁?黛玉?可能他对黛玉真的有爱,我不否认。那他对宝钗呢?只怕也不单纯。
  【烟雨琳静 回复】:无论古与今,世间男子皆博爱,翻开红楼宝玉爱的何只是她们两个呢,这跟上天造物有关,女人天性是多愁善感,自然将爱情就看成是生命重要的一部份,而男人比较率直,在感情上就随意许多. [2004-9-18 13:00:00]at:2004年09月17日 晚上7:15

烟雨若黎-评论

从他对宝钗的“美则美矣,只是犹嫌不足”“见了姐姐便忘了妹妹”便可看出。黛玉虽较敏感,但断也不会胡乱拈酸的。女人对爱情的直觉总是很准的。其实,我很不喜欢宝玉,幸而后来的表现尚可圈点。“都道是金玉良缘,却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说明心里惦的还是黛玉,“齐眉举案”意的是宝钗。

  【紫色菊 回复】:是啊,宝黛的木石前盟,终抵不过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
这在二人的名字上皆可看出,宝钗所取是宝玉中的第一个字宝,而黛玉所取是宝玉名字的第二字玉。但这名字中宝又是为衬这玉而存在的。也喻宝钗虽得宝玉,但在宝玉心中却总是为黛玉而痴。宝钗本就是作者安排来为黛玉映衬的。 [2004-9-17 19:22:42]at:2004年09月17日 晚上7:15

烟雨若黎-评论

木石前盟指的是仙镜中的爱情,所以在人间是终不能成真。而金玉良缘则喻的是人间的婚姻,因为真实,所以宝玉才会说美中不足。作者的这个结局真的是很现实,但也感觉落入了俗套之中。相信假如是曹雪芹执笔收尾,定会更精彩。
  【紫色菊 回复】:张爱玲平生有三恨,其一,便是红楼未完,,俺也恨尼。。。。。 [2004-9-17 19:36:30]at:2004年09月17日 晚上7:32

漠孤寒-评论

路过,大家继续。。
  【紫色菊 回复】:呵呵,你来个雁过留声。 [2004-9-17 21:21:37]
  【漠孤寒 回复】:没办法。。没看过红楼梦 [2004-9-17 22:12:31]
  【紫色菊 回复】:[已过滤**]的吧,没看过红楼梦,鬼才相信。 [2004-9-18 6:15:38]
  【漠孤寒 回复】:爱信不信,真的没看过。家里是有一套,我老爷子30年前买的,不过我碰都没碰过。 [2004-9-18 8:33:34]
  【紫色菊 回复】:唉,不可与你共谈红楼了,那份快乐你不懂尼,还小。。小不点, [2004-9-18 9:33:21]
  【漠孤寒 回复】:。。。。。。。。。。。。不看就有过错啦?不理你了。 [2004-9-18 9:34:05]
  【紫色菊 回复】:不看红楼不是真正热爱文学的人, [2004-9-18 22:27:46]
  【漠孤寒 回复】:深刻啊。。。。 [2004-9-18 22:52:27]at:2004年09月17日 晚上8:05

风琳-评论

其实红楼美的就是她的残缺,玉虽稀却易碎。是落魄后的宝玉所不能受的。所以最后的归宿还是不如归去……
  【紫色菊 回复】:是啊,那份残缺,总是让人遗憾又在幻想中美丽。 [2004-9-17 21:22:40]
  【风琳 回复】:就如夕阳,美却凄婉 [2004-9-17 22:56:30]at:2004年09月17日 晚上8:08

夏日子薇-评论

其实那本书我已经看过八遍了,但每每被感动的只是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但却不如你想的透彻,佩服哦

  【紫色菊 回复】:红楼真是千年难得的好作品。 [2004-9-18 6:14:29]at:2004年09月17日 晚上10:09

风荷-评论

难怪说红楼会让人百读不倦,原来这其中有太多的玄妙.
  【紫色菊 回复】:更玄妙更隐喻的地方还有很多呢,但我只在黛玉身上关注,呵呵,别的一概不管。嘻嘻。 [2004-9-18 6:16:50]at:2004年09月17日 晚上10:24

洋浴海-评论

我不知如何评论只知好
  【紫色菊 回复】:老兄,不是这样吧!怎么也得给提点有建设性的意见好让俺进步啊。 [2004-9-18 9:32:21]at:2004年09月18日 早上8:09

烟雨琳静-评论

红一书宛若一座生活拱桥,她正好横跨徘徊在古代情感..如果说文学史正是人类情感史的一种反映再现,那么《红楼梦》一书在时代中的位置就更加清晰了。在我的思绪中《红楼梦》永远是一部刚刚出版的新书。它令我叹息\令我惆怅\也令我迷惑和心碎。每每想起它来总觉得历史是在不断地重复着以往。后人,总是在重复着前人的路,脚步。重复着悲,与喜。 


  【紫色菊 回复】:红楼梦已经超越了时代对于它的束缚,相信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捧起此书都会感叹几声。它不仅在它的年代里闪着灼灼的光茫,也在后来的时代里散发着它永恒的魅力。 [2004-9-18 13:26:24]at:2004年09月18日 中午1:11

乔辉-评论

你看的很细,分析的也很独到,佩服。
  【紫色菊 回复】:对于红楼,想说与想写的总是太多太多。可惜总是难以一次说完。 [2004-9-18 22:27:14]
  【紫色菊 回复】:真正理解透还差很远呢, [2004-9-18 22:28:33]at:2004年09月18日 中午2:42

玉茗清梦-评论

红楼梦一书,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潇湘妃子的才情确实让我仰慕,其悲剧命运也着实让人同情。相比较,我还是喜欢史湘云,晴雯和贾探春。
  【紫色菊 回复】:人各有爱。 [2004-9-18 22:28:58]at:2004年09月18日 下午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