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言:不读红楼三遍勿谈红楼。小女子我前前后后倒也是把红楼读过了三遍,心头便萌发了一抒所思的感觉。在这本书里,每一句话在不同的时间去读便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而总是让我有相同心情的便是众多人物当中,独独最欣赏与喜欢的是黛玉。
作者在此书中运用最成功的手法就是隐和喻。不仅把故事的结局、人物的性格还有贾家两府的兴衰都或隐或喻在一首首诗、一句句词、一条条灯謎之中。同时人物的命运与结局也都被隐喻在了她们的名字与她们身边的丫鬟名字上。今天,我就以黛玉的命运来和大家探讨一下。小女子文浅轻狂,不足之处,还望各位红楼迷们勿怪和莫笑。
通常我们都讲,性格注定命运。
黛玉的名字里,黛:苍青色。玉:温润而有光泽的石头,寓意纯洁而美好。黛玉这个名字显是以玉为主体,黛只是映衬玉的颜色。而这玉,一字便注定了黛玉的性情是一生清纯,不染尘泥的。而这苍青的颜色,又暗射着一种古时画眉的颜料。黛玉又名颦儿,颦,轻轻促眉的意思。这黛玉的风流韵致便都被作者集中到了那样穿着“淡淡衫儿薄薄罗”,有着“轻颦双黛螺”的柔细如柳却又如石般倔强的弯弯眉上。
那么,作者给这样一位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的命运又将是怎样来隐或喻的呢?
首先,书中就提到“假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用这“假”喻这“贾”,那么黛玉以一种苍青的颜色在这以白玉为堂的官府人家里生存,唯我独尊的是那一块白色的玉,而与之相反的苍青色又怎么能被安好地保存?此处便已浅浅地先行点出了黛玉的命运必然是因为有着与贾家相悖驳的对立而将要沦落到一个凄惨的境地。
笔者认为:这里的白玉当然可指的就是贾宝玉,做为一个成熟的男儿,他有着小男孩一样的娇痴,有着女孩儿的柔细,性情纯朴而善良。且又是宁、荣二府各人敬奉与喜爱的人。更是衔一块通体灵透的宝玉而生。宝玉的这玉,便就是这众人手中、心中奉若神灵的一块白色的玉。当然这句话同时也隐喻着贾府是世代的书香与财富共有的官宦人家。这种一物多喻的方法是曹老先生用惯的写法,这一点在此就不一表了。
>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李执带领大家摇掣花语占花名时,黛玉抽出的是芙蓉,上面题着“风露清愁”四字,这占花名的游戏本身就是预告所测之人性情与命运的,而擅于用隐喻手法的曹老先生岂能不好好把握这样一个机会?
孤高傲世,目无下尘的一代才女偏偏却又逼于无奈寄居在肮脏得在京城有名的官府人家,却又只身不染,这不正是一朵清丽的芙蓉吗?而众所周知,芙蓉是荷与莲的别名,出淤泥而不染。这芙蓉一花也正影射与印证了黛玉这两个字所表达的内容。风露清愁,更是喻出了黛玉的一生是充满着忧郁的。
读者们请注意了,这占花名占的是人的一生,却不是结局。曹老先生把“清”这一字付与黛玉的人生,是不是就不代表着黛玉的悲呢?
且让我来看看黛玉的两个丫鬟吧!一个是幼时跟随自己而来的雪雁,一个是大观园里与自己情如姐妹的紫鹃。
这两个名字,第一个字都取自于颜色,第二个字都取自于天上的动物。我认为这二个名字的第一个字则喻意着她们与黛玉的关系,第二个字则隐却着黛玉最后的结局。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雪与紫二字。雪:质白却易溶化。不是一种真正的纯洁。紫:红颜色加深即是紫色。
有一外国伟人曾经说过:“雪,是虚假的纯洁。”虽然曹老当时并未知道外国友人这一句名言,但这一句话却在雪雁身上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当初她跟随黛玉从南而来时,是纯洁而单纯的,是黛玉身边最亲近的人。本应该只两人是从南而来且又是最亲密而到后来将感情发展的更为亲近。可是到了后来,却是紫鹃与黛玉的关系最是要好。却是紫鹃事事都只想着黛玉,挂着黛玉,为黛玉操着自己的苦心,掉着自己的眼泪。有时紫鹃甚至忘了自己,忘了贾府的规矩。紫鹃为黛玉的照顾与体贴在红楼一书中处处体现着,特别是在“慧紫鹃情辞试宝玉”一章节中更为着重刻画出了紫鹃对黛玉的关心。而曹先生却在书中未提几处雪雁对黛玉的关心,又在最后安排了雪雁去扶就宝钗步入她与宝玉的婚堂。
试问各位读者,如果贾府安排紫鹃去做这手扶宝钗去当宝玉新娘的人,你认为紫鹃会去吗?紫鹃一定是拼就一死也不会去的。在黛玉与宝玉的爱情上,紫鹃是打内心眼里盼望着黛玉能嫁给宝玉,盼望着黛玉能将一身难去的病通通去掉的。紫鹃在宝玉与黛玉的爱情中所起的推动作用也是她心底深深自愿去做的。她希与她情同手足的林小姐会嫁给宝玉而会有一个好的心情和结局。但聪明忠贞的紫鹃最后还是失望了。
雪雁做为文中与黛玉相处最久的一个人,却弃黛玉重病中于不顾,就连黛玉最后的一刻也未在身旁,对黛玉而言,实实在在是一场落地就脏,虚假的纯洁啊!而紫鹃,对黛玉一片热心,满腔热忱。从黛玉初来贾到后时与黛玉的感情,一点点地加浓,最后都浓成了那深深紫色。
我们再来看两个名字中最后的一个字“雁”与“鹃”。
雁,年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
鹃,杜鹃啼血,那声声啼的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简单一想,这不正是隐喻着黛玉的最终结局是会回到她来时的地方吗?而她来自哪呢?黛玉来自南方,来自天上。所以,黛玉最终的结局是也回到南方,回到天上。曹老先生在这雁的归乡与杜鹃凄凉的悲泣中,给黛玉最终的泪尽、恨恨而亡打下了一个长久的伏笔。轻捧>,不得不赞叹曹老先生是中国文坛中近百年来屹立不倒的几代巨豪!同时也感谢他成功地为读者塑造了黛玉这样如此令几代人都深深为之悲叹的凄凉人物形象。
后记:读红楼,总是因黛玉而深深悲切。
-全文完-
▷ 进入紫色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