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每次在自己一个人静静的时候,我的心中就会响起这首让我魂牵梦绕的歌——《到吴起镇》,一首伴随我17年的歌曲,在我的每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难舍难分,余情难了。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旗(当时称吴起)镇,进入西北苏区,从而胜利地结束了中央红军的长征。毛泽东曾在马背上感叹:“如果没有吴起,红军就没有落脚点。” 《长征组歌》是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到吴起镇》是《长征组歌》的第七首,是一首带有浓郁的陕北音乐特色的优秀合唱作品,音乐采用陕北歌曲常用的以2为主音的商调式,全曲结构是“引子+a+b+a”的三段体。
引子带有陕北信天游民歌悠扬、抒情的音调,不免使人联想起“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心绪。音乐中朗诵诗词缓缓道来,充满了红军历尽艰险摆脱了雪山草地的困境、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阴谋之后的喜悦心情。
a段音乐以陕北秧歌舞蹈音乐为基调,伴以急速热情的梆子和唢呐声,将红军杀出血路、开辟陕北新天地的激动心情和盘托出。音乐中领唱、合唱前呼后应,嗨声震天,喊出了红军将士的无畏勇气、高昂士气和冲天豪气。合唱中一声声“嗨”必须做到底气充沛、强而不炸。
b段旋律是作品的华彩乐段,悠缓抒情的速度与前段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音调采用了陕西地方戏曲郿户调和碗碗腔的特色,加以板胡等乐器的尽情渲染,将委婉动人的旋律演绎的如醉如痴。
我第一次接触这首歌曲是1995年,当时才十一岁,在我们村的小学读四年级。那一年六一儿童节,全学区组织合唱比赛,我所在的小学选择的歌曲便是这首《到吴起镇》。因为我当时学习比较好,而且积极参加各类文艺活动,自然受到老师们的偏爱,最后学校就选我作为大合唱的总指挥。那时,为了熟悉词曲,可以说是废寝忘食。连我妈都说:看把我儿给积极的,连口饭都吃不好。当时就是那样,我几乎把自己的一腔热情全部投放到歌曲的排练上,我虽然是指挥,但是也得熟悉歌曲,首先得能唱,最后累的嗓子都哑了,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听说竹叶水喝了可以让嗓子恢复,放学后,我就跑到村子里找竹叶,拿回去后和着白糖泡水喝,好让嗓子赶紧好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六一那天,我终于站在全镇的大戏台上,这个戏台上演过成千台秦腔戏,演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才子佳人,忠义贤良,大奸大恶,是全镇的文化阵地。当我手持指挥棒,一板一眼的开始指挥,随着节拍我的小手起起伏伏,歌声悠然流淌出来,引来台下一片喝彩,那是我第一次在那么大的舞台上演出,也是我最为难忘的一次。后来,五年级、六年级都在别的小学上,没想到,我刚去,好多老师都认识我,当然就偏爱一些,也正是因为这首歌,因为那次演出。
2003年,在非典疫情四处蔓延的局势下我经过了紧张的高考,最终考上了大学。考完试不几天,恰好有个同学要举行生日聚会,因为我们关系好我当然在邀请之列,当时我在校外租房子住,索性就把生日聚会定在我的住处。我们班是重点班,而那次聚会几乎邀请了我们班里所有的精英分子。虽然不是我的生日,但是在我的地盘,就要尽地主之谊。于是有人提议让我献歌一曲助兴,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到吴起镇》。激情、高亢,进而又委婉、舒缓。歌曲唱完,在场的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让我的心几乎要爆裂了,我很激动,把求学多年终于得成正果的压抑、无奈、辛苦全部唱出来了,也让自己的情怀彻底释放了,而那首歌也将我和在场的所有人的感情紧紧地绑在了一起。现在他们都奋战在各个行业,依然那样出色,而我们的友情没有变,我们当年一起度过的青春岁月依然光彩,我想我的歌声也深深的埋藏在了他们的内心深处,无法忘记。
2004年,我读大二。校团委和学生会组织第十七届大学生艺术节,其中包括大合唱比赛,而我所在的学院自然也在参赛之列。院团委给各班下发通知,各班出4个人参加大合唱演练。大学里,这类活动一般不是很受欢迎,让大家去观赏还行,让他去参与很难的。当时我和班长住一屋子,当然就不用去了,就在别的宿舍选了四个人。没想到排练的第二天,有一个同学有事情让我代他去一次,我没有推辞,就答应了。当我去了之后,发现我们院选择的两首歌曲中,竟然就有《到吴起镇》,我的热情突然来了。排练完第一场,中间休息,院团委从音乐系请来的两个音乐专业的美女做指导,她就随便问一句,有没有人以前唱过这首歌,我自然就说我唱过。她的兴趣也来了,就让我唱一下,其他同学们也就跟着起哄。我看盛情难却,就决定一展歌喉。顷刻间,我的歌声便在整个教室里回荡,从请来的两位美女直直的眼神中读出了惊讶,从她们起伏的胸脯中感受到了心潮澎湃。第二天,院团委通知我,让我担任大合唱的领唱,我欣然接受。经过长达一个月的排练,最后获得全校三等奖。那一年,院党委将我发展成为一名积极分子。2006年6月,我转正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在转正大会上,我作为那一批转正的党员代表,在大会上作发言。2007年五四青年节,我作为校代表参加了陕西省大学生青年节大会。我一直把这些成绩都归功于《到吴起镇》,是它给了我自信,给了我力量,也给了我机会。
2007年,我参加工作。单位组织部就组织一些文艺活动,他们知道我是陕西人,特意要求我唱一首西北风,我就选择了《到吴起镇》。强烈的西北风暴,荡气回肠,让在场的每个人心里跌宕起伏,随之而来的便是阵阵掌声。集团公司组织2007届大学生入厂培训,期间就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再一次,我被单位的人推到了前台,就唱《到吴起镇》。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坐在台下,来自各个单位的各级领导坐在台下,我不仅想起了我第一次在舞台上表演这首歌,那个舞台是全镇的文化阵地,而今天我站在了渤海之滨的舞台上高歌,我的心情无比感慨。
17年,这首歌伴随我走过了自己的青春时期,在我即将迈进而立之年,回首往事,总与这首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剪不断理还乱。一首歌,一生情,我想当我老去的时候,手牵自己的老伴高歌此曲的时候,依然是心潮澎湃,豪情满腹,因为它与我有着难解难分的情缘。
-全文完-
▷ 进入豳州濯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