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残缺之美,芳意竟何成司马剑雪

发表于-2011年05月10日 晚上7:31评论-2条

残缺美吗?太多的错过,构成的竟是一个个痛心疾首的故事,只待今后的岁月掩去尘埃,重新翻阅。

陈子昂在《感遇(其二)》中吟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暗喻自己怀才不遇。香兰和杜若属草本植物,绚丽多姿,若无人欣赏,那就落为“独幽”了。

当追逐爱情的心灵,等待的是一片玫瑰色的疑云,染红的时光随之隐退,或许倩影只留给月光淡淡的影子,任周遭的风吹微,在浓密的树荫下寻找慰藉。

多少柔情蜜意在坚定的时光中散去,零仃在都市圈里编织荒漠的虚墟,所有微笑挂着嘴角边上,竟有一些恬淡,又有一些嘲讽,这些岁月的印象越来越不真实了,仅有心灵上沉淀下来的苦涩才为真知。没有谜底,也没有谜面,那些风刀霜剑的残痕,活脱脱剥落了美好的憧憬。如果不换来咬牙切齿的痛,那是最好的了。

在我小时候,对面那栋楼住着一对年届四十的夫妻,夫妻俩都是文艺爱好者,经常活跃在话剧舞台上。按理说这样的婚姻和爱情牢不可破。不知怎的,妻子竟与邻居的一位五大三粗的司机男人偷情。丈夫或许知道吧,只是充耳不闻。后来妻子得了一场怪病,没两年就死了。丈夫在妻子死后的第三天,立马娶了一位老婆。尽管这位丈夫备受谴责,但随着时光的推移,很快烟消云散了。有时,我在想,那位妻子活络的灵犀来自哪里呢?舞台上的人物角色与生活中的角色不一定搭界。惟妙惟肖的角色,在生活不好找,我们找到了冰山的一角,那也是经过阳光折射过的。

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构成尘世间的“生态平衡”。

多少年前,我因为爱好文学,竟跑到枇杷山公园的亭子里与一帮子文学爱好者交流。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位老大哥,他叫阳雪。我一听名字便说:“真好听名字,阳雪,阳春白雪。”老大哥只是淡淡的说:“这是我父亲取的。”年纪代表着生活阅历丰富,我好像突然对这个名字发生的兴趣。一次,我和几位文友驱车去了歌乐山上的山洞。山洞这个地方离市区较远,车子得爬很长一段盘山路。在一栋有些破旧的平房里,我们找到了他。文学离生活很近,更多的话题扯到了生活。那时,阳雪已经是大龄青年了,在纱厂找了一位纱妹,正在筹办婚事。我对他说:“你也该把你的房间扮靓一点,好迎娶新娘子。”阳雪说:“扮什么扮?这栋平房都是我家的。”原来阳雪的父亲是一位国民党的中将,解放后吃了枪子。阳雪小小年纪成了孤儿,他在路边敲过石子,卖给西瓜、冰棍。没读过什么书,偏偏喜欢文学,或许是从文学里更能让他看到人性吧。看来阳春白雪并不名副其实。此时的阳雪已经领到政府的赔偿10万元了,于是就有了娶妻之事。10万元,那时是莫大的天文数字。

听完这段故事,让我轻轻的叹一口气。不知是生活太现实了,还是现实太生活化了。一直以来,我以为人与人之间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与阅历有关。后来在报纸上看到一篇阳雪的散文《半块钱浪漫》,文中谈到他舅舅——台湾一家企业董事长小时候的故事。

台湾散文作家张晓风在《月,阙也》这样说道:“在中国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的被一般人接受,也许是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抛开书本,我常常感到生活中残缺之美,这样的美,需要心态来诠释。比如过年,真正年到了这一天,每个人都会觉得自然而然,而没有到来的那一天,那种迫切的心情,往往才是真切的。月亮圆了,意味着美好的,但许多时候月亮是残缺的。即使月亮是圆的,那也意味送着美好终点到了。

我们常常在残缺中生活,月亮在水里抚摸着树枝的倒影,清远的余辉永远没有停靠的港湾。片刻的宁静也有被风吹皱的时候,于是,独自的呢喃更为可靠。

遗憾,并非一个人独有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司马剑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我们追求完美,然而,那断臂的维纳斯令我们心醉,那种因残缺而更显美丽的魅力震撼人心。
一如作者所说,我们常常在残缺中生活,月亮在水里抚摸着树枝的倒影,清远的余辉永远没有停靠的港湾。
是的,是的,残缺也是美,遗憾,也并非只有我一个人独有。文章富含辩证法,读后受益。

文章评论共[2]个
songmay-评论

独自的呢喃更为可靠!(:002)at:2011年05月10日 晚上8:46

文清-评论

我与明媚的阳光,盈盈的绿意一起,为朋友送上祝福:祝平安快乐!at:2011年05月10日 晚上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