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中国油画”,众说纷纭,有说中国油画是一摊垃圾,有说中国油画代表了东方审美,有说中国油画是山寨中的山寨(陈丹青语),而西方国家的人,则会指着挂上墙上的用几十美元买来的大芬油画,说“哦,中国油画,da fen(大芬,抑或大粪)”。
吴冠中说,“绘画创作是个人的事情,与组织和集体无关,与政治也无关”。我很赞同这个说法。
因为绘画创作是个人的事情,所以谈不上什么中国油画,法国油画,或俄罗斯油画。在我的潜意识中,我只记得梵高,毕加索,夏加尔,拉斐尔,吴冠中,康定斯基等等一大批真正的大师级画家。之所以记得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是哪国人,也不是因为他们代表了哪国的油画界,而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深深地打动了我,并在我学画的生涯中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以忘怀的审美体验。
当然,一个国家的艺术创作必然会受限于那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及整体的艺术氛围。从模糊角度上观察,“中国油画”无疑陷进了“抄-炒-吵-钞”的恶性循环。创作基本上都是扯淡的,所画的人物全都像木头或石头,没有质感,也没有生命力。
不过“抄-炒-吵-钞”的恶性循环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大师在任何国家都是极罕见的,相反“抄-炒-吵-钞”的恶性循环在任何国家都是最常见的景象。唯独不同的是,中国人总喜欢提到“中国油画”这个伪名词,国人不但喜欢用“中国油画”这个伪名词来麻醉自己,也喜欢用“某某国油画”这个更伪的名词去评判其他国家的油画创作水平,而在其他国家,人们很少会提到“某某国油画”之类的概念,人们更喜欢使用的说法是:“某某人的油画如何如何”。
个人的创作,虽然受其民族文化及国情的背景限制,但少数人能做到超越,多数人只能在“抄-炒-吵-钞”的恶性循环中自我标榜自我陶醉。什么“中国油画代表团访美受到热烈欢迎”,在我看来纯粹是为了出去献丑。中国油画代表团所代表的并不是中国油画,因为谁都知道代表团成员的创作水平,以杨飞云为首的学院派油画代表团,充其量只是代表了频临咽气的僵死创作风格,而油画创作,是无法在抱成团的僵死风格中诞生出杰作来的。尽管西方油画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很多类似抱成团的小组织,但都是涣散的,在印象派内部,每个人基本上都是各行其道,且谁都不听谁的。
中国油画界最扯淡的三个组织:美协,画院,油画学会。
中国油画界是美协和画院这两个官方组织的一统天下,日本和韩国则是各地美术联盟的独裁体制,欧美,则是油画艺术家们自发组成的沙龙,沙龙里没有领袖,没有纲领,也没有必然要遵循的创作规范,气氛是活跃的,创作是自由的,笔下流露的也都是真情实感。当记者问吴冠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时,吴冠中回答:是画家的真性情。
“真性情”,排斥所有刻意而为之的所谓“观念艺术”,更排斥所谓的“风格艺术”。而这两种艺术垃圾,正是当代“中国油画”的整体面貌,真性情显然都已丧失殆尽,只留下了所谓的“观念”和“风格”。
“中国油画”究竟是不是垃圾,我觉得是,除了“观念”和“风格”,人们已经很难在“中国油画”中看到画家们的真性情了,而“观念”和“风格”,也正是当代所有已经江郎才尽或原本就无才可言的所谓“油画家”们的集体精神鸦片——聊以自慰而已。
“中国油画”是个伪名词,“观念”和“风格”也是伪艺术,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所谓“中国油画”和“中国油画艺术家”,也基本上都是伪艺术和伪艺术家,他们只负责批量生产粗制滥造的垃圾作品去欺世盗名。
在国外,人们首先看作品,然后才去关注作者是谁,最后可能会去关注作者是哪国人。而中国美术刊物里面关于画家的介绍,通常都是这样的模式:某某某,某国人,某某民族,毕业于某某某美术学院或师从于某某某名师,作品曾获***美术大奖,现任****美协会员或理事或主[xi]之类,然后是任教于***艺术院校或任职于***官方艺术团体,代表作《***》表现了……,最后是“代表作品有…,…,…”。然后你再看其所谓的“代表作”,不说乏味透顶,大多都是政治的裹脚布。
中国油画家们喜欢用头顶上的各种帽子吓人,不敢用作品说话是中国油画家们的通病,这个是中国美术界的特色,也是全球独一无二的特色。
美术理论在中国无疑是发展得最好也是最完善的,这一点足以安慰无数为中国的美术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美术教育家们。
问题在于:吴冠中强调用作品说话,而美协和画院的官僚们则喜欢强调有组织有纪律地讲话。大概这就是“中国油画”始终都是个伪名词的根本原因吧。
“中国油画”是垃圾,这个垃圾之所以形成的前提是:首先画画的人必须是中国人,其次必须要画中国特色的油画,然后是必须要遵守中国油画界所约定俗成的各种“创作”套路及人际关系套路,尤其是后者,在中国特色的国情下是最重要的事情,画家可以不画画,但绝不能不懂中国特色的人际关系,否则前途暗淡,钱途也没戏。
“中国油画”是个伪名词。
2011年5月7日
山野居士
-全文完-
▷ 进入山野文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