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古老的伊索寓言:隆冬之际,农夫出行偶见一蛇,冻馁将亡,于是怜而拾之,衣袖怀之,体温暖之,俄而,蛇觉惊噬,农夫中毒即亡。临终怨悔:“吾怜恶人,不辨善恶,祸己,遭此恶报,咎由自取!”
通常的理解都是说这个农夫太过仁慈,不分善恶是非,一时对坏人起了恻隐之心,最后祸及自身,可怜又可笑!大体将之与东郭先生遭遇中山狼相类。
也有人说,其实农夫救蛇,出于人性恻隐之心,无可厚非,血性往往大于理性,不见基督、佛陀之牺牲宽宥乎?而毒蛇觉后惊噬农夫也是出于动物之本能冲动,亦无可厚非,这不过是存在之现象的偶然涌动。若此解,真乃因缘劫数,莫可名状。
其实,笔者以为此故事若按字面意思理解,则难以抵达农夫怨悔之渊薮。其实,作者借农夫和蛇的表面故事蕴含了一个哀怨沉痛的“失恋故事”!
蛇其实是一个意象,蕴含外表光鲜,袅娜多姿,顾盼生情,令人怜惜而温柔如猫的女子,实则内心却可能是利欲凶狠,冷漠无情,一种本能性的自私拒绝一切爱欲的困扰,脆弱凶残的c女之毒的象征,征服之则深为依恋!
农夫也并非单纯就是农夫,而其蕴含则是老实忠厚的无辜男子,由爱生恨,爱恨情仇,难以割舍。表面上无辜受到致命伤爱,其实乃是由于自己无节制的情*之蛇,推着他走向了爱恨交迭的死亡之途,在劫难逃,爱的宿命!
我们应该明白:一个农夫,贴近大地而深知自然物理,不可不晓世态人情。岂有农夫见毒蛇而衣袖怀之的道理?风险至大,轻易掉命!故而其内蕴绝不是一个农夫遇冻蛇而怜之且因之毙命的表面道理!如果将毒蛇换成歹人,那么还是遮蔽了其深层蕴含,因为人是应该具有基本的防人之心的,如果因为恩将仇报的事情而反受其害,那么就纯属偶然意外,也就不值得大书而特书、流传千古了,毕竟好坏皆属于复杂微妙的人性,有环境的雕塑,有茫然的冲动,存在之存在的现象涌动!
其实,作者自比农夫欲言自己的忠厚无辜,对于爱情和人事是淳朴善良的人生态度。蛇不过是女性的象征,往往则是c女之毒的象征,也可能是统治者的象征,人民善良忠厚,而统治者却如毒蛇般嗜血残酷!从农夫和蛇这一对关联意象中,我们应该看到某种张力,这种张力即是某种爱恨交迭的情感纠结。爱也不是,恨也不是的矛盾心理!
其实,爱是一种希望和信仰,爱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召唤!除非博大圣智的胸怀,鲜有不因为爱欲受挫而陷入爱恨悲欢之交迭的!关于人类的爱,或许是道德理想,或许是宗教信仰,或许是最温柔的毒药,痴情误入的人可能难以幸免其深深的毒素!
人生如梦,有些人不愿意醒来,觉后是茫然无助,痛不欲生,再度入梦已是不可能!剑门若郎认为,农夫和蛇表达的是关于“爱欲”以及因之而来的痛苦与伤害!
-全文完-
▷ 进入剑门若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