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南子长篇小说《滥觞情》读后之一
【1】
齐鲁大地,人杰地灵。
是丰厚的生活阅历,在岁月的长河中,积累了一个作家永不枯竭的写作素材;是一双敏锐的眼睛,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提炼着生活,把生活编制成脍炙人口的文学;是深厚的文学功底,信手拈来那些多情的文字,演绎成感人肺腑的故事。
继《落花屯》之后,在俗世缠身中我一页页细读着斗南子老先生的长篇c女作《滥觞情》(在烟雨红尘文学网书名叫《一大家族》),文刚过半(方读到陈毅攻打济南府),情已荡然,一股难耐的情愫,在我胸中翻滚、涌动。
斗南老祖斗南子,之所以敲下这个题目,是因为我想我知道了王其学为什么叫斗南子,虽然遗憾终生的是老先生已经远去,在现实中再也不可能和其谈论文章,挥斥方遒,但其文学的灵魂,始终缠绕在我周围。
我知道,斗南老祖在那尊斗南神像的尘埃中依旧璀璨夺目,不会走出时空,斗南子老先生也是一如他的笔名,不会随人生的来去而消失,依旧在历史的苍穹中如一颗平凡的星星,在思考、闪烁。
我们这里的俗话说,三穷三富不到老,两袖清风下九泉,人过半百,回眸时,才发觉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凄风苦雨,那逝去的岁月,那一幕幕鲜活的场景,一个个刻骨铭心的故事,重情重义的人不会遗忘,没有遗忘!在午夜时分,涌上人的心头,折磨着人的情感,情感炽热,镌刻在永恒的文字中。
肃然中,敬佩斗南子老先生殚精竭虑,伏案疾书,“历时三年,几经易稿”(作者后记语)的《滥觞情》,小说以斗南神像为主线,透过大周庄木匠周大壮的人生经历,把笔触从民国延伸到大跃进时期,真实的再现了齐鲁大地那古朴的农村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
辛亥革命,推翻了千年的封建帝王,三民主义,建立了民国,但“仅仅是挂出一块招牌来(鲁迅语)”,在广袤的农村,普通民众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滥觞情》拉开了帷幕。
中国千年的传统,每一个家族,都有一部奇妙的传说和历史,大周庄的周氏家族亦然,不同的是,他们所经历和所积淀的人文,是不是为岁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问题是,有没有一个才华出众的作家,记录下家族的兴衰,在兴衰过程中留给后人一些借鉴和思考。
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斗南子脱颖而出,用朴实的语言,贴近大众的民间风情,时刻发生在身边的奇闻异事,从一大家族着手,剖析了社会发展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2】
回眸历史,我们思绪如潮。
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走出了紫禁城,军阀混战的烽火瞬间燃烧在大江南北,袁世凯那短命的皇帝梦未醒,小日本悄然在东三省横行。
记得当年有个很贴切的“燕”字拆字谜:“蒋介石损兵折将,吴佩孚丧尽天良,北洋军阀两边交战,四大家族一枕黄粱”,真实的再现了那些年的情景。
任何时代的战争烽火,遭殃的都是老百姓,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北伐战争顺运时代的潮流,形成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号角声声,割据一方的军阀慢慢烟消云散,只留下了盗取皇陵,震惊中外的惊天大案,无数国宝的流失,使人们惋惜到如此。
有人说人类好战,那是绝对错误的谬论,只要是人,都期望和平,但在阶级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战争就不可能避免。于是,国共之间撕破脸皮,在围剿与反围剿的拉锯中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特别值得颂歌的是,共[chan*]党没有在大渡河边变成第二个石达开,只有长征之歌,响彻云霄。
二战的硝烟,瞬间燃遍华夏,小日本气势汹汹,大举进攻,企图把古老的中国,变成他们“大东亚共荣”的殖民地,阶级仇,民族恨,国共第二次握手,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民族翻身解放,共[chan*]党率领人民大众,以星火燎原之势,横扫蒋家王朝,新中国在多少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奋战中脱颖而出。至今,西方人还没有完全解开谜底,为什么蒋介石在山姆大叔的支持下,飞机大炮,没有消灭共[chan*]党的小米加步枪,让共[chan*]党统领了江山。
“人们,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毛泽东这句经典的话语,应该就是谜底。
战争是残酷的,但建设是曲折的,全国解放后,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国家百废待兴,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建设,成为首要问题。
于是,建国以后,为了经济建设,我们走过了很多弯路,从反右极端的扩大化,到共产风浮夸风和大炼钢铁“超英赶美”;从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急于求成,到三年自然灾害;从人民公社大食堂的解体,到“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骤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全国胜利以后,我们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就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很多国家在高速发展,而我们却在政治运动的风雨中反复折腾,每念及此,无不使人痛心疾首。
不错,苏联老大哥是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但照搬照抄别人的建设模式,不切合国情,注定不会成功。
回眸历史,真正的经济建设,是伟人邓小平视察南方以后,改革开放的浪潮,刷新了中国大地。“发展才是硬道理”,多么朴实而深刻的话语。
文章至此,笔者不仅仅是在叙述真实的历史,是想说明,斗南子老先生小说所处的时代背景。
是斗南子用卓越的才华,为我们铺筑了时光隧道。
【3】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
很多史学家、文学家总喜欢把笔墨,触局限在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身上,不遗余力记录下帝王们那些群雄逐鹿而分割江山、宫廷内乱而骄奢淫逸的奇闻异事,记录下号称 “大家”而玩世不恭放荡山水的才子们,以及“隔江犹唱后庭花”,演绎了无数痴男怨女故事的“商女”身上。而他们不知“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道理,茫茫人海,达官贵人毕竟是少数,大众能够流传的,是贴近他们的文学。
真因为如此,四大名著、《金瓶梅》、“三言两拍”等刻录普通人群的文学作品,才显示出起厚重的价值,不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淡化。
历经坎坷的斗南子老先生,在创作《滥觞情》的时候,也许,正是考虑了如何贴近生活,贴近普通百姓,讲述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很真实的故事。
是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问题是,如何提炼出故事的主题,凸显生活的精华,为后人留下清澈的印迹和厚重的思考。
斗南神像为你诠释,斗南子为你演绎。
我设想,豆棚之下,庭院之侧,一壶香茗,几个老友,在聊天叙旧。斗南子风度儒雅,目光深邃,正襟危坐,侃侃而谈,老友们摇头晃脑,静静倾听。近30万字的小说,蜂拥而至的人物,细枝末节的情景,不仅仅跨越了时空,那些很亲切的故事,哪怕是泼妇间骂街的乡风民俗,流传千古的奇闻异事,言犹在耳。
天干三年饿不死手艺人,是呀,仅靠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田种地,在天灾人祸来的时候,总会饿肚子,有一门手艺,就能吃百家饭。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手艺人也不一定就走通天下。
技术精湛的木匠周大壮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在故事中粉墨登场。
上了爹床就是娘,那个继母季氏,形象是如此的鲜明,欺凌大壮的点点滴滴,无不使人想起“最毒妇人心”的古训,只有几个简单的情节,就把农村里欺负媳妇,虐待子女,撒泼无赖的形象勾画出来。
真鬼子还没有登场,二鬼子(汉奸)蜂拥而至,鬼子汉奸狼狈为奸,老百姓苦不堪言。加之土匪横行,那些“好汉”们鱼目混珠,趁火打劫,然,性格刚直的周大壮,在经历了几多磨难之后,仍矢志不移的从战火和劫难中保护着象征周氏祖宗的斗南神像。
如果说《大宅门》讲述的是闹市里一大家族的兴衰,来衬托一个时代的离合悲欢,那么,《滥觞情》无疑是扎根农村,更能贴近劳苦大众,倾听百姓呼吁的经典之作。
齐鲁大地上的人文风情,通俗俚语,在小说中随处可见,上了年纪的人读到,始终感觉有一种亲切,一份回忆。最难能可贵的,是那些细小的故事,在人物的穿插中讲述得活灵活现,足见作者的文学功底和架构鸿篇巨制的本领。
斗南神像,不仅仅是周氏一大家族的祖先,是一个时代的缩写,是寄托了普通老百姓渴望平安的生活、繁衍的写照,也许就是王其学老先生起笔名“斗南子”的初衷。
在我们身边,《一大家族》还在上演着无休无止的故事。
-全文完-
▷ 进入美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