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系陕西谓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原系主任,严安政教授为拙著《烟雨红尘江南》写的一篇评论。他是一位国内在诗词丶红学研究领域颇有影响的学者,著述甚丰。对我在诗歌上的传承创新一事,给于了诸多的指导和帮助.此文提出的一些关于诗歌在民族传统上创新的见解,对我以及热爱诗歌创作和研究的朋友们,都有着启示和指点迷津的作用.故推荐给朋友们.并在此向他致以诚挚的谢意! 张梦辉
继承和创新道路上可贵的探索
——读张梦辉诗集《烟雨红尘江南》 严安政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创新,是一切创新、包括文学创新的老话题,也是理论界和创作界公认的真理。但由于“五四”以来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致使其成为阻碍我国新诗健康发展和得到我国公众认可的症结所在。
这个问题本来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没有什么好说的。
在理论上,毛泽东主[xi]早就说过:我们不能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批判地继承。毛主[xi]还强调过:“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在新诗的创作上,毛主[xi]甚至还具体提出过在古代诗歌和民歌基础上创造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诗的问题。毛主[xi]的这些话,现在看来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对走入误区的我国诗歌创作,仍具有真理性和针对性。
在实践上,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程,也是在继承中创造、发展的范例。
我国古代诗歌,不论诗也好,词也好,曲也好,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流传下来最早的诗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就是民歌。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越来越丰富复杂,人们的思想感情也越来越丰富复杂,短小的句子难以容纳,所以诗歌的句子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不断加长的趋势:由两言而四言,由四言而五言,由五言而七言,由七言而句子长短不齐的词,再由句子长短不齐的词而可以加衬字的曲,这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突破旧的格律,不断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新的格律的过程,是一个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解放、创新的过程。由此看来,在曲的基础上结合民歌继续突破、解放、创新,甚至形成新的格律,似乎是我国诗歌发展的的必由之路。可惜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尤其是“五四”以后诗人们对西方自由诗的盲目崇拜和模仿,割断了我国诗歌发展的道路,以致造成今天新诗为公众所拒绝,成为少数人自我咀嚼、自我欣赏的东西这种令人遗憾和难堪的局面。在这中间,也有些有识之士提出建立新的格律诗,如三十年代闻一多等人的努力和解放后个别诗人如郭小川的探索,但可惜的是这始终没有成为我国新诗发展的主流,以致出现当今诗歌这样令人痛心的局面。但仍然有人在做不懈的探索,《烟雨 红尘 江南》的作者张梦辉就是其中卓有成效的一位。
张梦辉的探索是自觉的、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探索。在其为自己这本诗集写的序言《诗的宣言》和《后记》中,作者明确表示反对当前诗坛那种“脱离传统而锐意西化”的倾向,对那些在创新的旗帜下流行的以意象的叠加代替情感自然流淌的“醉汉呓语”和“纸糊美人”式的所谓诗歌,对以晦涩甚至猜谜为“含蓄”“朦胧”并以“多解”自我标榜的故弄玄虚和借口“我手写我口”粗制滥造的不良风气,表示深恶痛绝,认为那只是一种“糟蹋行当行为”,实在和诗歌无缘。在张梦辉看来,在内容上,“爱和恨是诗的长青树两个主干”,诗歌应该回到“情本位”这条正确道路上来;在形式上,则应该坚持走“在民族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创新的路子”,在继承从屈原、李杜到郭沫若诗歌思想艺术经验的前提下广泛吸收象征主义等西方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成功经验,闯出一条既充满时代精神、又为我国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中国诗歌的新路子,以便使我国诗歌“以当年《女神》的姿态,驰骋在当今的诗坛上”!
张梦辉的探索又是富有成果的。他将自己对新诗体的探索分为“现代格律诗”、“新词曲体”、“新辞赋体”、“半格律体”和“自由体诗”五类,实际上还有古体诗、歌词、民歌体和诗剧等类,每一类的探索都有成功之作。我们仅就前五类举例以见一斑。
最成功的是现代格律诗。如《我是》:
我是失落在沙滩的贝壳,//渴望着大海不断地抚摸。//虽然说承受着浪的嘲弄,//但那是十分惬意的颠簸!
我是深夜里幽忽的鬼火,//有多少期待在眼中闪灼;//真正的燃烧是熊熊之焰,//谁稀罕这样沉默的快乐?
我是直冲苍穹的云雀,//喜欢与风霜雨雾拼搏。//安逸会折断腾飞的翅膀,//我不悔曾经遭受的折磨!
我是条悠悠东去的小河,//从不知道什么叫做坎坷;//只有大海才是我最后的归宿,//去完成那壮丽的生命之歌。
再如《致诗人高学礼》:
那是旅途小店的一个梦,//勿扑那沾满泪花的残英。//锦绣年华虽已失落路畔, //却捡来个“人”字镶在心中!
//忠与奸斗已是古老主题了,//历史早备好公允的天平。
那是帷幕上鼠啮的一个洞,//窜出群借风纵火的妖精;//毕竟是珠穆朗玛巍巍难烧,//可怜他也毁了奴才的“尊容”。
//你我留得残华,却不减分量,//严寒正衬托松柏的长青!
那是摆在桌面上的一个镜,//里边藏多少爱爱恨恨的人生?//爆竹毁身,把沉睡的历史惊醒,//当笑慰保留下的片片残英!
//人的价值就在於节骨眼上,//变形虫子,你算得什么英雄?
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冢,//掩埋多少中华民族的精英。//活着的将是死者意志的延续,//以中华的昌盛,来慰死者魂灵。
//业就焚身,不留下骨灰和名姓,//只留下啊,永远大睁着的眼睛!
两首均四段,前一首每段四句,后一首每段六句,隔句押韵,每句的字数和节奏大体一致,用生动的形象而不是抽象的概念表达情思,具有闻一多所倡导的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尤其是《我是》很容易使人想起闻一多《死水》中的充满炽烈爱国激情的名篇,但却分明是现代的、作者自己的。《致诗人高学礼》则从个人的角度思考那一场“史无前例”的民族灾难,化抽象的思考为可感的形象,诗情、哲理、画意交融无间。
半格律体如《石榴梦》:
呵!我梦中的石榴,//你香五月,香在我苦苦觅香的时候!//片片翠叶遮你羞涩,惹一个甜甜的吻,
//多少织默的火热,在心中悠悠!
呵!我梦中的石榴,//你红着脸是姣?是媚?是羞?//虽无言却收六月一团流火,
//是爱?是恨?是有千言万语相嘱?
呵,我梦中的石榴,//你开怀大笑,笑得颗颗灵齿袒露。//我尝甘甜,勃起野心,
却逢层层隔膜,//难道说我不应当全部占有?
呵,我梦中的石榴, //历路的艰辛,艰辛出了一个圆圆的金秋;//圆的金秋就应当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为什么把一个凄凄的诀别,横在后头?
呵!我梦中的石榴,//禁愁恨於心扉,却一夜挂满枝头!//难道说我需要的仅仅是你的甘甜吗?
//而不管你的,粉身碎骨?
这首诗所写的是爱情?是友谊?是理想?还是其他,不妨多解,笔者也不想强作解人。作者曾说“半格律体”和现代格律诗的区别在于和后者相比,前者“只不过每句不讲求顿数的一致罢了”。这首诗五段,每段起句都相同,但以后诸句,句式、结构、节奏就比较自由,与严格的现代格律诗有别,可以说是介于作者所说的“自由诗体”与“现代格律诗”之间的一种格律相对自由,但又自由有度的一种诗体。
新词曲体如《中秋抒怀·致诗友眉子》和《广场文化掠影·戏摊》。前一首基本是词《水调歌头》的现代版。比较成功的是后者:
把弦音鼓点,当做是,//圆梦家园。//河旁柳荫刀枪见,//来一出:伍子胥过韶关。
遥想当年,演员是我,//梦中神仙。//误落杏林复何怨,//难得这:忙中偷闲!
掌声响河畔,竟有几人,//笑迷了双眼眯!//私议窃窃叙己见,//头儿频频点。
谁是神仙?超脱功利,//就在蓬莱山。//秋风黄得菊花瓣,//又何必,秋水望穿?
格律诗(词也是一种格律诗)当然是国粹。其格律形式也富建筑美和音韵美。但其谨严的格律要求,已难于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词语、音韵的变化相适应,自然也影响到形象的描绘和现代人感情的自由表达。作者的这种“新词曲体”,既有一定的格律形式,又不为固定的形式所局限,既有旧体词曲的句式、声韵之美,又有新诗自由舒展之长,显然也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探索。
新辞赋体如《黄土吟·寄连战》:
飞过千万里难道只为了一抔黄土?//这抔黄土究竟有多么凝重?
//是黄河的滔滔?是华岳的峥嵘?//是周秦汉唐留下的八面威风?
你去终南山下寻找血缘的记忆;//又去后宰门追扑儿时的童影。
//这儿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亲切,//如同花儿亲吻着来访的蜜蜂。
这儿的人和你一样都有着黄皮肤,//这儿的土地,为来访的亲人沸腾;
//骨肉分离是历史留下的一曲悲歌,//而团聚,则是一股势不可挡的劲风。
这儿的一切一切你能背得动吗?//而选一抔黄土,却是何等的聪明!
//它带去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问候,//那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象征。
张梦辉言其“新辞赋体”是继承了郭小川“新辞赋体”的理论和实践,取古代辞赋“陈事言情”的宗旨。和前面所引几首诗相比,这首诗显然铺排叙事的成分要多一些,而这正是古代辞赋的特点。这种把现代的叙事诗和古代的辞赋结合起来的尝试,显然也是可贵的。
要在继承诗歌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五四”以来新诗和西方自由诗的成功经验进行新型诗歌体制的创造,没有传统诗歌和现代诗歌的深厚素养是不可能的。张梦辉是具备这个条件的。这也是他在诗歌新体式的创制上能取得上述丰硕成果的原因。试看他的自由体新诗《梅村回忆》的前两段段和旧体诗《别友·和河北马士军》:
梅村回忆》:
我离梅村,//秋撒了一把萧瑟的种子,//满山飘落层层黄叶;
//归雁从空中匆匆飞过,//残阳西照,一片腥红如血!
我回梅村,//冬方从心头悄悄溜走,//却正当阳春三月;
//青青的杏子挂满枝头,//梨花一片银白如雪!……
《拜将台吟 七律》:
汉王斩蛇觅英才,庸目不辩珠玉埋。萧何久仰追月下,韩信初登拜将台。
席卷三秦燕赵定,马踩九里鸟江哀。功高盖主忌生恨,此处虽名不忍来!
除了在诗歌形式上的刻意创新之外,张梦辉在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创造上也多有新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非常善于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抽象的情思化为形象新颖的意象,造成优美的意境。如《听琵琶独奏 武林遗韵》,把跌宕起伏而又瞬息即逝的音乐化为可视的形象,使人不禁想到我国诗歌史上写音乐的名篇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所达到的高度:
凝聚着,凝聚着,//一切都向指尖凝聚://一声声,摇曳着扬子江的万顷波涛;//一句句,浓缩成春江南的滴滴烟雨。
//长长的,若一颗流星划过天际,//短暂的,似磷火眨一下眼没了。//仓促的,把窗帘撕碎蜂拥而入;
//舒缓的,半天才见得一个羞字。//呵呵!这便是那夜乘雪而来//留下的一串串足迹吗?//呵呵!这么多:
//楼台亭阁雕梁画栋里的幽怨?//这么多满腹经纶异乡漂泊的潦倒?//这么多沙场围困粮尽弹绝的仰天长啸?
//这么多一腔耿耿落得深陷囹圄的踌躇呵!//都一一捡来,//在指尖流了,流了。 流了黑夜替白昼设置好的美梦!
//流了清醒为醉后积攒下的呓语!//流了追求为失败所预付的坎坷!//流了输得精光之后的万贯富有!
//流了残月,流了凄风,流了苦雨,//流了一声声雁过//仅留下的,那一堆理不出头绪的,//诗的黄昏哟……
如《春歌·绿》把春的到来拟人化:
是风的柔柔,//摇落它晦涩的梦;//又托光的怯怯,//揉开惺忪。
十里长亭长长得它//绒绒一身;//我听到了一阵阵,//瞅啾的诞生……
再如说大运河是“一条柔得甜甜的哈达,把中华大地分为两半,在母亲温热的胸腹,曲曲弯弯”(《大运河吟》),把友人惨痛的经历难以忘却具像化为“带血的脚窝难以充填”等等,都既具体形象,又贴切新颖。
此外还要说到的是,《烟雨红尘江南》的内容虽然林林总总分为十一类,但最多的还是爱情诗。爱情虽为文学永恒的主题,但古今中外,染指者不胜枚数,要写出新意也难。但作者知难而进,还是写出了颇具新意之作。其窍诀,仍在继承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如诗集“情寄雅安”的首篇《白月光》
青衣江上,一片白月光!//月儿给夜,插副//梦幻翅膀。岸柳睡了,//不再婀娜,只留下
//蝈蝈歌吟,却不见呵,//我那心爱的姑娘!
//轻轻地,终于她来了,//如雪花飘然落地,//不带点儿声响。//顾盼着,若似寻觅?
//只留下一声声长叹,//分不清是冷落,还是忧伤?
// 她一抖衣裙,//翩翩起舞;旋转中,//踩碎了江畔的月光。//我忙把惊呼,锁在喉咙,
//怯怯地,没了勇气,//不敢走近她的身旁。
//预编的歌儿不会唱了,//如江河卡在峡谷;男人的孱弱常常失落在女人身上。
// 眼瞅着,瞅着她默默的离去,//远了,远了,更远了……//只留下朦胧的影,凄迷苍茫。
//她的明眸,//她的舞姿,//和她那一身令人陶醉的冷香;//都凝结成一缕忧怨,
//消失了,消失在//滔滔东去的青衣江上。
//我来到她浑舞的草地,//彷徨!把懊悔留给明天;//明天还会有今夜的月亮?
//生是串串缘结就的果儿呵!//那就把命运交给造化吧!交给那个//织结缘的,心爱的姑娘……
读这首诗,我们都会不由得想起《诗经》的名篇《蒹葭》,想起宋代词人贺铸的〔碧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想起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雨巷》:同样是烟雨凄迷的背景,同样是爱而难以言喻只能任她飘然而逝,甚至同样是一水相隔,却恍若天涯,但却不管从内容形式讲还是从语言讲,都显然是现代的。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类似,作者所受的我国从《诗经》以来直到“五四”新诗的情感熏陶和意境感染都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上述三首诗词都有人说表面是写爱情,实则有所寄托;但正如郭沫若先生说的“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我们为什么不能也说《青衣江上》是有寄托的呢?何况这样理解更能扩大这首诗的容量,使其意境更加含蓄离。
最后,我想以作者的《致蝉》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
是凄风苦雨谴你诉说忧患,//碎我夏日织得正热的梦阑://我丢失春正在忙着修补,//你不该过早前来喧布冬天!
看来你心头一定装满心事,//一个早晨就在枝头叫唤;//是不是你也飞来追扑懊悔?//难道昆虫界也有失误的春天?
你的羽翼在我心头震颤,//你心我心都有着雪花点点;//怕正是这儿藏有共同频率,//独我披衣起坐,呆在窗前!//
仔细思量何必长吁短叹,//往事已成苦果,枝头挂满. //面对满山黄叶,是进?是退?//再杀一条血路出来,你敢下不敢?
呵!你我都面对着夕阳的决断,//评头品足的人们只等盖棺://站审判台,你我会不会颤栗?//历史正睁着一双诡谲的双眼!
作者从小热爱文学,尤其醉心于诗歌创作,但鬼使神差,却作了一名医生,医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近年有了《秦中吟》和《烟雨红尘江南》这两本诗集的出版。作者对民族文化未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在其诗篇中得以充分的显示。因为他相信,对每一个人的一生,历史都将做出公断;而每一个人面对历史的审判,都要力争敢于说:我无愧于脚下这片热土!这首《致蝉》,可以说是作者人生宣言。我们热烈地期盼着作者写出更多更好无愧于我们辉煌历史和伟大时代的作品来!
-全文完-
▷ 进入张梦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