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韶关游记二——南华寺乔弓

发表于-2011年04月27日 上午11:21评论-3条

南华寺距韶关市中心约22公里,韶关的摩的很多,一到韶关便能感觉这里的摩的师傅和其他地方都不同,在其他城市,每每有摩的师傅来拉客时开口便问:“去哪?”我挥手表示不坐,他便摆出一种让我感觉很不屑的表情扬长而去。而韶关的摩的师傅却总是微笑着向你招手,并不问你去哪,也许韶关没有摩托车到不了的地方,这个也许和不问似乎没什么关系。但他们的微笑却是十分的和蔼的,和蔼到你不得不以和蔼的微笑向他摇头。我决定乘摩托车前往,之后摩的师傅的热情证明了我的第一印象并没有欺骗我。

我向一个微笑着向我招手的师傅问道:“南华寺多少钱?”摩的师傅:“南华寺很远的,你给25吧。”我知道南华寺有22公里,所以摩的师傅并没有宰客的嫌疑,而且算实惠了吧,我又加五块钱叫师傅先带我到风采楼看一下,风采楼是明代为纪念余靖修建的,楼前有一塑余靖的雕像。如今的风采楼是几经修整后屹立在闹市中心的建筑,它也是与天安门同一时期的建筑,表现了明代的建筑风格的很多相似之处。风采楼的整体算来并不大,屹立在现代建筑之中显得那么孤独。风采楼由四根方柱支撑,楼底便是道路,风采楼底下来往通过的车辆,也表现了与现代文明的一种融合,韶关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如今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却表现的很好,在去南华寺的路上也可见一斑,有一段路每隔不到30米就有一塑石雕,讲述着很多故事,如:曹冲称象、孔融让梨、闻鸡起舞、司马光砸缸、守株待兔等,这一段路摩的师傅开的很慢,和我讲了很多,从他的讲话中我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韶关人的那种骄傲。从他的交谈中我得知韶关像是一座四面环水的岛,出城都是要过桥的,韶关也被誉为“桥城”。还有新建的火车南站连接着武广高铁。从这些便可以看出韶关将来会是一个魅力四射的城市。

一到南华寺便看到门楼上高挂着“曹溪”的匾额,这便是南华寺的正门——曹溪门。南华寺真是一个依山面水的清净之地,这就是当年被贬至惠州的苏轼以:“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看古佛衣,不向南华结香火,此身何处是真依? ”表达对南华寺的向往之情的地方。曹溪门对面是一个广场,显得很清净。广场的两边则是停满了汽车的停车场。门票20元,一进曹溪门便感觉到香火缭绕,我碰到一个导游领着几个人在介绍着南华寺,我便一直跟在后面,之后便知这真是个明智的选择,那些千年的菩提树,那些罗汉堂内我们熟悉的佛陀,如济公、猪八戒、孙悟空等。如果没有导游的细心介绍,我也许就是走马观花似的过了。也不会知道观音菩萨原来也是个男人的化身,这个也许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经导游介绍我也才了解到,在观音菩萨发髻上有一尊佛像,那便是观音菩萨的原身,为了普度众生,观音大士才化身成女性。南华寺有一个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寺院内有两个墓碑,这里埋葬的却是两位道士,经导游的讲解才明白,原来南华寺前身是两位陈氏兄弟的山头,而两兄弟是信道教的,当年六祖到此传法时看到了这块风水宝地,便向陈氏兄弟借点地方传法,两兄弟问要多大地方,六祖说只要一袈裟之地,陈氏兄弟想这么大个山头只要一袈裟之地,便无条件的答应了,这时六祖将袈裟抛在空中,遮住了太阳,整座山头便都是六祖的了,但当时因为六祖的袈裟很旧了,中间破了两个洞,漏出了两束光,照在了山中的两个地方,便是现在这两个墓碑的位置了。虽然这只是个传说,并不一定属实,但一个佛教的寺院内有两个道士的墓碑却是事实,这便是佛教与道教互相融合的体现,纵观中国的历史,佛儒道三家的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儒学虽然从未以宗教的形式出现过,却一直占据在两千多年封建统治阶级的市场,而佛教和道教却对民间思想影响最深,佛教是由印度传到中国的,而佛经中梵文的众多词汇都是由道教的词汇来翻译的,合则两利,斗则俱损,佛教与道教的教义虽然不同,但发展过程中与道教并没发生过重大的冲突,这两座道士的墓碑也可见佛教的包容性。当走到伏虎亭时,导游告诉我们属羊的和属虎的要走亭子的两边,姓杨的也要走两边,因为属羊的和姓杨的走到亭子里就是送羊入虎口了,属虎的就是二虎相争了,我是属牛的便在亭子里休息了一下,导游又讲在前面就是卓锡泉了,“当年六祖喝了泉水便得到了智慧,等下用泉水洗了手后不要把手上的水甩掉,可以用手上的水在脸上擦一下或在头发上擦一下。”排队的人百十来号,队伍排到了天下宝林的牌坊外面,个个拿着瓶子,我也加入到了排队的行列。排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得到了智慧之泉,但我的智慧并非来自泉水,而是边排队边看到墙是那些佛学经典。胡志勇下午五点多才会到,还有些时间,我就在南华寺内再转一转,穿过一条亭廊,我看见两个僧人绕着一个建筑转圈,我很好奇,便上前看个究竟,原来这是惟因法师的舍利塔,塔基的一角贴着一个字条,“请游客双手合十,心念阿弥陀佛,绕舍利塔左转三圈,右转三圈,不要逗留喧哗,以示对大师的尊敬。”我便如是的做了。在舍利塔的后面有一扇墙,上面镌刻着惟因法师一生的事迹,我便在此驻足观看,惟因法师是1939出家,时年26岁,正值日本侵华战争时期,讲述到80年代时有这么一段:“有如日本教友来寺访问,师仅以古语‘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简短词句,令友人闻之含笑而别”。那个年代的人如果说你不恨日本人的话,即使你有长篇大论的理由,也会被唾沫淹死的,惟因法师却以如此简短的语句表现出如此博大的胸怀,也就只有佛性能释怀这种如此深的民族仇恨,对比基督教的发展,基督教是在斗争中壮大起来的,而佛教却一直以其包容性壮大起来,我有一个朋友是信基督教的,每当我对其谈及佛的时候,他便表现出不悦。我也就再没有在他面前拿佛教和基督教对比过,这也是对耶稣的一种尊敬吧。 

时候差不多了,我该启程前往仁化县胡志勇家了,出南华寺坐公交车到韶关火车站只需一块钱,再转车前往仁化。丹霞山就坐落在仁化,所以去仁化的车很多,基本无需等待,路过丹霞山的时候,看到丹霞山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到山中观看美景了,因为实在是太美了。到了仁化汽车站,胡志勇还未到,由他的弟弟骑着摩托来接我,到了胡志勇家我被他家的美景惊呆了,他家新盖的两层楼房就坐落在丹霞山的后面大概两公里,而这两公里的视线内却是一片平坦的稻田,两公里却又刚好将丹霞山一览无余,胡志勇的家人和亲戚们商量着明天的婚事,我也听不懂这里的方言,于是一个人在二楼看着丹霞山发呆,偶尔想想古代苏轼、韩愈这些人被贬到惠州和潮州的时候是怎么和当地的人沟通的呢?偶尔想想后天到丹霞山上的情形。天黑后胡志勇回来后问我他家怎么样,我说“真是:避世隐居之佳所,饱览丹霞之全貌,不亚南阳诸葛庐,不逊西蜀子云亭。”等明天婚礼后,后天就可以去丹霞山了,我的心已经迫不及待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乔弓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亦源
☆ 编辑点评 ☆
亦源点评:

寺,是每个城市必有的景点,可见佛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只是这原本的清净之所,或多或少带上了现时的气息,也许这是佛祖也未曾想到的。

文章评论共[3]个
亦源-评论

问好朋友!at:2011年04月27日 中午1:16

文清-评论

在朋友的文章中游览南华寺,心里有一种祈佛的静感。at:2011年04月29日 上午11:04

水哥来了-评论

感谢作者带领我们南华寺走一遭!at:2011年04月29日 中午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