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清华在望浅草闲阳

发表于-2011年04月25日 下午6:44评论-17条

人生,有些经历就像酒,需要酝酿,越久越醇,越久越甘。时间够了,再去回味,感受会和当初大不一样。那是甜上加甜,用句成语说,就叫:甘之如饴。去年在清华大学学习的半个月,特意留到现在来写,就是这个道理。不写,绝非淡漠或忘却;写,在于珍惜与难忘。因为感觉那样更加理性,更加深刻。

临行前,部长发来短信:“清华在望”。短短四字,万语千言。是沉甸甸的祝福,也是殷切切的期待,带着如许感动,我们一行六人走进了清华。

清华,是夙愿,曾经仰望。

很多年前,作为一名农村学生,梦寐以求的就是能考上清华。不过,不管自己怎样努力,终究没能如愿。不能如愿的反面便是遗憾,并且这种遗憾“润物细无声”,经常会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点点滴滴,以千奇百怪的方式释放出来。细细体味,竟有些“常使英雄泪满襟”的味道。

比如,在汀子很小的时候,我就会一遍遍诱导她,长大后一定要上清华,或者和清华齐名,瑜亮难分的北大。这样说时,难免一叹,叹过去的过去,很多早已逝去的梦;亦难免一憾,憾现在的现在,一些无法实现的梦;更难免一盼,盼未来的未来,只能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梦。梦,往往是一种更美好的理想,不过通常多半无法实现,在我身上就是这样。

又比如,每年高考结果出来,虽然事不关己,却总会不由自主地去关注本地有无考上清华的学生。有则大喜,欣慰家乡的教育成果又上了一个档次;无则黯然,感慨农村学生的成长之路依然是那么艰难。不由神伤,凤凰涅磐难道真的只能是个传说?清华当然不是一个传说,但,它在我心里一直具有传说的份量,更或许,大多数读书人都有着这样秘密的怀想。

再比如,大凡接触到清华毕业的大学生,便下意识的对他们更加看重一些。虽然,他们未必就一定比同龄人更优秀。但对清华的仰望,总让我不由自主地偏爱与它有关的一切。它的校园、它的老师、它的学生、它的历史、它的坎坷、它的成长……所有这一切,无不让我神往。神往的结果是,很多喜好或取舍都融在水木清华当中。如水的清华,那般绵长;如木的清华,那般直立,做人的境界不知不觉就高远了。

不过,这些都是往事,或者说与往事有关。往事就是这样,总会不经意的泛起最细微的情感,丝丝入扣,纠结入心,之后,就在生活中悄然掀波逐浪。而你,浑然不知。

清华,是现实,正在展望。

生活在清华的十多天里,一天比一天更深刻的感受着它的文化氛围。课堂里,饭桌上,起居间,球场内,甚至荷池月下,无处不散发着文化的气息。它的味道,对于一个仰慕已久的人来说,绝对像太阳。如果可以用一个生活细节来形容,那就是,黎明的晨曦下,深吸一口气,清新之极。

班上的学员来自两个地方,绝大多数是长沙市开福区的领导干部,另外极少的那部分,就是我们几个岳阳君山的同志。人从基层来,班名却很响亮,叫做“清华大学湖南省党政干部高级培训班”,既高又很准确。所以地位高低其实并不总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身处怎样的场合,揣着怎样的心情,干着怎样的事情。授课老师一共是12人,涵盖了多个学科,自然是各自专业里的佼佼者。其实,时过一年,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堂课,每一个细节,多少会有些模糊,有些混淆,牢牢记住的是那个整体。而且,更愿意这样去记他们。因为,12人毕竟不是清华教师的全部,记住那个整体,就记住了作为一个团队的清华学者们。他们的风采,他们的造诣,他们的不矫饰,都展示出治学者的严谨、探求与大度,让人受益匪浅,深感不虚此行。

课后,尤其是黄昏,清华园是最好的去处。亲近它,来源于一个人与一段历史。人,是朱自清先生。历史,是火烧圆明园。《荷塘月色》的描述,让我觉得自己与清华园熟如故人,漫步其中,好比与贴心朋友述旧,无边的温馨就时光逆流般回来;火烧圆明园的惨痛,又让我觉得自己与清华园血脉相连,它的荷,它的池,它的每一条小径,每一座长廊,都是脑海里发烫的记忆。一座从战争遗址上创建并且不断茁壮成长的世界性学府,百年来一直让人感受着中华民族振聋发聩的呐喊与雪耻。于是,再一次想起清华的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也许,它要告诫学生们的是,知识是躯体,精神是脊梁。因为迷失这两样,我们曾被欺凌;因为找回这两样,我们变得无比强大。

短暂的十多天里,偶尔也会去校外走走。说是校外,也就是清华的周边。站在外头,隔着一段距离观赏,更直观的感受到它的恢弘、清雅与悠远。那一刻,身处繁华闹市,忽然会有短暂的思维停滞,这片于喧嚣中出现的一瞬间宁静里,只静止着一个字:城。学习的城,学生的城,学者的城,学术的城;发掘的城,发展的城,发现的城,发挥的城;时尚的城,时代的城,时空的城,时间的城。却绝非《围城》的城,尽管这个“城”字让人想起钱钟书,想起更远某个时代的若干,以及若干背后的故事。“风流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今天的清华,到底是让钟书先生辍笔,还是老夫又发少年狂,结论好比历史与现实的对峙,胜负不言自明。

清华,是人生,始终在望。

求学,当有进入清华的思想与目标;治学,当有比肩清华的追求与胆略;做人,当有释放清华的品味与魅力;待人,当有推崇清华的姿态与热情;处世,当有捍卫清华的勇气与才德;经世,当有超越清华的胸怀与气度。“穷则独善其身”诚然可圈,“达则兼济天下”固然可点,却少了一份担当,少了一份积极,少了一份不达目的死不休的豪放,说穿了,不过是孔孟之道的逃避与懦弱。就像戴着帽子的光头,走在大街上,充满了怕被发现的胆怯与遮掩。然而,逃避从来不是成功,懦弱从来不是成就。无论穷与达,都该兼济天下。穷亦思济天下,达必去济天下。或者,这就是大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杜老先生比孔老夫子更该被赞许的地方。

佛家有个说法:每个人头顶都有一片光环,有恒心的修者光环越来越明亮,终成华盖;无恒心的修者光环越来越黯淡,直至消失。或许每个人的心底里,都会有清华般的影子,不同在于,有的人抓住了那个影子,有的人抓不住那个影子,而更多的人则心甘情愿的放弃了那个影子。所以,世间只有少之又少的人光彩照人,而更多的人生活在沮丧里。其实,上天赐给每一个人的是同样的唢呐,有心之人用它吹出了人生的赞曲,无心之人用它吹着一串串肥皂泡,如此而已。

亿万年前,夸父追日,一直追到渴死。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夸父到死也没追到太阳,如果这是公论,那一定是神话史上最大的冤假错案。夸父追日,追的其实是一种精神,他死的同时,就意味着这种精神的生。所以,夸父是真正切切的追到了“太阳”。

人生也一样,需要高度。积极的人生应该始终保持一种向前的“在望”状态,需要不断的去设置并实现新的高度。固步自封,势必裹足不前;知足常乐,未必青春永驻。清华不止是一所高校,也是一种高度,一种莘莘学子所渴望达到的高度。更广泛的说,“清华在望”代表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人生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新的目标永远在追求中。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浅草闲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呆贝贝点评:

清华和北大,是每个学子的梦想之地。
却不是每个学子都可以到达的高峰,于是只有仰望,只有展望。
在仰望中且行且学,真正做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足矣!
欣赏佳作,推荐共赏!

文章评论共[17]个
亦源-评论

欣赏佳作,问好朋友!at:2011年04月26日 早上9:45

浅草闲阳-回复谢谢朋友…… at:2011年04月27日 早上9:19

文清-评论

好久不见小草,问候了,祝春安!at:2011年04月26日 中午1:49

浅草闲阳-回复问大姐安…… at:2011年04月27日 早上9:18

西瓜大王-评论

看了这篇佳作,让人心灵振憾,清华是许多人心中的一个梦,正因为有梦,人生才更加美好。at:2011年04月26日 晚上9:58

浅草闲阳-回复我是西瓜地里的小草…… at:2011年04月27日 早上9:18

千山我独行-评论

清华也曾经是俺的梦~~~~~~~欣赏问好~at:2011年04月27日 早上8:35

浅草闲阳-回复咱们同梦相怜…… at:2011年04月27日 早上9:17

千山我独行-回复寄梦下一代哈~~~ at:2011年04月27日 早上9:23

浅草闲阳-回复我已决定以后让孩子考北大,呵呵…… at:2011年04月27日 上午10:14

水哥来了-评论

清华,令人向往!at:2011年04月27日 下午3:22

雾都孤儿-评论

欣赏浅草斜阳的佳作,问好了!at:2011年04月27日 下午3:31

龙溪野人-评论

学习佳作!at:2011年05月06日 晚上8:12

无缘牵手-评论

[已过滤**]博客,看到了你的这篇文字,百度,原来有发烟雨,竟没看到。愧疚。今特上来留一言,问候老友。。at:2011年05月13日 晚上10:28

无缘牵手-回复晕,是个什么词,还给过滤了? at:2011年05月13日 晚上10:30

浅草闲阳-回复谢谢兄弟有心了!我也来得极少了! at:2011年07月21日 下午4:24

lanhuaner-评论

拜读佳作!串门问好……at:2011年11月10日 晚上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