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一本难以放下的书呼唤的远山

发表于-2011年04月22日 晚上7:56评论-3条

从教近三十年的心开始平静,对许多教育现象已熟视无睹,对诸多的教育问题已麻木不仁,对许多教学常规已习以为常。然而,当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拿起<<湖北教育.综合资讯>>这本直击我心灵的书时,我的那颗沉静多年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了,从翻开书的第一页起,我就感觉这书好像是为我所写。她淳朴,亲切,务实,所以我一拿起她,就再难以放下。

这本书紧扣时代脉搏,纵览教育改革与发展,给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她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重塑了我的灵魂,让我从中了解到国家的大政方针,教育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课改前沿中的领军人物,素质教育的别样天地。从这本书中,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名人名师。他们的先进模范事迹不断地鼓舞着我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在湖北教育综合资讯第七期读到汪金权感人事迹的文章时,我平静的心湖一次次在泛滥。我从中了解到这个被称为大别山师魂的47岁的汪金权,他的先进事迹如平地一声惊雷,振聋发聩;像暗夜里一束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我教书育人的旅程。

这个正处在男子一枝花的壮年时节,山风染就他一脸粗糙,斑斑白发早已爬满他一头,由于他全身心教学投入,塑造了他一副瘦弱的身躯。这个以苦为乐长期和学生吃住在一起的汪金权,竟是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却毅然放弃条件优越的国内名校黄冈中学,回到大别山深处的家乡蕲北山区一所中学――――蕲春四中任教的语文教师,22年如一日,行走在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将1000多个山里孩子送进了大学的校园;他平时衣衫陈旧、让人无法相信他是一各中学公办教师,更让他的大学同学不能认出他是华中师大的汪金权。因为他把从教以来一半工资所得——沉甸甸的10多万元,资助给了200多个贫困学生,而他的老母病妻和弱子,却长时间生活在大山深处几间土坯房中。

这是一支美丽动人的红烛,大别山深处一支在艰难中飘摇的红烛,一支默默无言的红烛,燃烧着青春,燃烧着才华,照亮了无数个山里孩子求学进步向上的人生之路。

我被文中汪老师的事迹所感动。汪老师其实很平凡,平凡得就如学校操场上的一棵在春风中摇曳的梧桐。每一个走进蕲春四中汪金权任教班级的学生,面对苍老、平常的汪老师,最初一瞬都会有怀疑和不解。老师和蔼的笑容,如三月春风拂过;老师渊博的知识,像山间清泉流淌;老师关爱的眼神,似阳光照亮校园。老师心灵的美丽,那般炫目,那般可爱。

面对每天书写一张钢笔字,面对每月一次课前演讲,面对教室读书角每月更新的书籍,汪金权班级的学生,从不适应到离不开、乐意做、争相参与。写字可以平心境、强毅力,课前演讲可以练口才、习风度,每月更新的书籍可以开眼界、明事理。老师的独特在于,循循善诱,积跬步以至千里。

汪老师就如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弟子颜回一样,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种苦中有乐的生活令每个看了都要动容啊!在放假的时候,学生们乘车回家,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中巴车扬起漫天灰尘,窗外是骑自行车回家的汪老师,满头汗水,一脸笑容;校外的街道上,汪老师用自行车拉着柴火,准备平日做饭,学生们躲在街角观察,眼前的汪老师满头汗水,一脸笑容。学生们看他时在偷偷地抹眼泪,可汪老师却笑得一脸的灿烂。

这位善良的灵魂,这位不求名利的精神富有者,当学生迷惘于知识的歧路,汪老师来了,旁征博引,细心引导;当学生失意于人生的挫折,汪老师来了,平等分析,丝丝入扣;当学生徬徨于成长的关口,汪老师来了,慢语轻言,热情鼓励。汪老师在学校的三居室宿舍,常年有着自觉入住的学生,多时有七八个。老师的善良,让学生感同身受。

新中国创建60年,和平日久,承平日久。没有了刀光剑影,没有了血雨腥风。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长路漫漫,今日的英雄,今日的模范,自有今天的风采,自有今天的特征:持久天长为他人谋取福祉的追求,默默奉献为社会营造和谐的精神;救人于急难,关爱于弱者;施恩于人不求回报,帮助于人不索赞美。汪金权就是这样一个英雄,这样一个模范。

读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或教育言论,使我受益匪浅。同时我深沉地感到与名人为友,以名师为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见贤思齐,从而反思自己走过的教育之路,矫正自己人生前进的目标和航程。

书中的“论坛”和“随笔”,也如电光火石一般驱散了我心中团团云雾。教师们站在教改的制高点,透过那些发生在他们身边具体可感的鲜活案例,让我零距离感受课改的探索与实践。教师们的育人风格、人格魅力、教学机智,给了我思想上的启迪和教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反观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科学的推进。因而,“论坛”和“随笔”中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从一些教师的教育博客中,我在不断地学习借鉴以人为本,尊重孩子,善待差生这些全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竟发现课堂教学也可以这样做,从而重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将以<<湖北教育.综合资讯>>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面镜子。“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用先进的思想引领人,用渊博的学识教育人。做一个“有思想性的教育者”。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呼唤的远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谢文龙点评:

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制度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校本课程建设既是国家课程管理的刚性要求,也是推进学校特色的形成,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础。
文章围绕着“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用先进的思想引领人,用渊博的学识教育人”这个主题思想,引经据典,寄情于丰富想象,自始自终保持着一种高洁的品质。

文章评论共[3]个
夜雨不朦胧-评论

坐朋友家的沙发!问好朋友!at:2011年04月22日 晚上9:18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周末愉快!at:2011年04月23日 早上9:06

亦源-评论

拜读、问好!at:2011年04月23日 上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