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沉溺于柔情万种的文字里,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很多时候,我都很劝自己,少看点书,多关心关心工作。可是一遇到工作的麻烦或者黑暗包裹身心时亦或者无聊的时候,我总是不由自主的拿起书,静静地咀嚼,静静地品味。听见书页一张张翻过的声音,就像一溪缓缓的泉水静静流淌的声音,涤荡心灵,沉淀繁芜。
读书,往往也安静也容易深思。我喜欢夜晚或者阳光洒满的小庭院。前者比较适合稀释生活的苦恼,或者适合培养生活的情操。夜晚,酌一杯清茶,持一卷古书,静静观赏,方能觉文海之浩瀚,宇宙之无穷,掩卷深思,看窗外月色映照读书人,吟一句“明月半墙,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一、亦可抛烦恼于窗外。晴天,半躺在明媚的农家的竹椅上,听鸟儿绽放歌喉,吟唱春之瑰丽,看柳丝翩翩起舞,演绎出农家之悠闲,吟一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亦可畅述幽情,自我愉悦。
书,我读过很多,也从书摊上淘过很多,尽管书摊上的书都是盗版的,或者连盗版的级别也不够,粗糙的纸张,印刷错别的文字,偶尔几张褶皱的页面,不过对于时时囊中羞涩的我来说,倒是实用。经济的不足往往是造成以次充好的主要原因,不过读了很多书后,凭借脑海里的记忆可以将一些印刷的失误应付过去,很多事都可以应付,读书也一样。实在读到不明白的地方,用一用“不求甚解”的读书精神去诠释自己的疑惑,未尝不可。也可以尝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过很多时候,发现前一种较为实用,读书的人都不多了,书读百遍更是天方夜谭。
晚上自由市场的书摊很少有人驻足,一是中国人的爱好进化了,人们关注的是明星的绯闻或者是青春小说,像我经常去淘书的那位老者那里,四世同堂这样的经典著作已是无人问津。二是网络书刊的兴起,去网上百度一下,足可以阅读,而且方便,经济相对也实惠。不过对于我是不实用的,我读书往往很慢,“过目成诵”这个词语显然对于我来说,很难做到,而且我有一个习惯,读了这一页数,往往在树上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者把精彩的句段默写在书的空白处,偶尔也点评一下作者的文章,对于网上阅读,我总是给予不反对也不提倡的态度。书是有生命的,文字是书生命的血液,将文字储放于僵死的屏幕中,多少有点遗憾。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而网上的快速浏览,我总是难以做到“心到”。少了“心到”读之无味。
以前和一个书友聊天的时候,我说了一句“买书是一种习惯,藏书是一种爱好,而读书是一种兴趣。”开始没在意,书读的多了,就渐渐的理解了,买的来书而不读,书就成了华丽的摆设,而不是文字的载体了。我总是为那些“怀才不遇”被囚禁于书柜里的书感到难过,似乎很久以前,书就是知识和高贵的象征,而正是这一象征,往往造成书成了摆设品,而毫无用武之地。
读书是一种单纯的兴趣,而不是为了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那只是读书带来的副产品,平庸的我们往往透过世俗的双眼将其放大,投射出来财富巨大的影子。当然,我并不是说读书是多么清高的修养,我只想说,读书是一种兴趣。对于雨果先生所讲“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我不敢苟同,我认为书不是工具,对于有野心的人来将,或许是。
读书不是唯一的兴趣,但对于造就美好灵魂,自己修养,确实是一条捷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先生讲的很好,一语中的。人无完人,我们通过长久的读书积累,宏观上讲,可以以史为鉴,自己反省;微观上讲,可以自己反思,自我娱乐。用干净的书生气洗去自己灵魂的污点,不求做一名圣人,但求彬彬有礼。
书像是一棵以天地精华为生的古书,在每一个枝叶上都散发出知识的芳香。诗词,小说,散文,或者名言警句,再者,话剧,种类之多,容纳之光,让人目不暇接。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如果选择一种兴趣,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书籍。著名作家毕淑敏曾在《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写过》“感谢这一过程,让我清晰地得知什么是我生命中的真爱——就是我手中的这枝笔啊”或者这句话说的太过矫情,不过显然看出这种性情对人的影响之深。
朋友劝我少读点书,多关心关心生活,言下之意,要我现实一点。我忽然想起了韩寒的一句经典“别人都这么现实了,你还这么现实干什么”做一回答。另外加一句,书是我的兴趣,请,不要否定我的兴趣。写此文做一回答。
-全文完-
▷ 进入少年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