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大江绕绝壁,草圣伴诗仙楼兰故人

发表于-2011年04月18日 下午5:57评论-5条

在马鞍山采石风景区万竹坞,有座以茅草为顶,粉墙红窗的仿古建筑。这就是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建立的当代草圣林散之艺术馆。

艺术馆设计为园林风格,占地三千八百平方米,绿草茵茵的庭院里有主馆、副馆和学术馆,排列错落有致。主馆名“江上草堂”,内藏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一百余幅,大多为草书精品。他生前所作写生画稿及诗作手稿则保存于副馆内。先生生前用过的手杖、笔砚、印章等都摆放在橱窗里共游客观赏。

庭院里花木繁盛,高大的树木和常春藤郁郁葱葱。设计者还从江苏运来了几株距今1亿3千万年的史前时代的树木化石--硅化木,伫立院中,与先生晚年自号的“散木”相对应,喻散木不朽。

在艺术馆的一隅,建有林散之墓园,属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墓碑上“林散之先生之墓”几个字是启功先生题写的。墓后的水泥围屏上有“雄笔映千古,巨川非一源”几个大字,那是赵朴初先生的手笔。墓旁有一株树龄150年的参天古柏,象征着先生的艺术生命万古长青。

据馆内资料介绍,林散之先生祖籍安徽和县乌江镇,一生酷爱山林。早年受益于书画大师黄宾虹。他每遇山水佳境,必登临、吟咏、图貌之。得写生画稿八百余幅,诗作二百余首,尤精于书法。他六十岁起始作狂草,却功深力到,妙造自然。到七十五岁才得以成名,典型的大器晚成者。

1972年,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拟编发“中国现代书法作品选”特辑。评选中,他的草书条幅《毛主[xi]词?清平乐会昌》得到郭沫若、赵朴初、启功等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书名初震。是时他七十五岁。次年元月,《人民中国》第一号出版,其作品单独列于特辑首页,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此后,日本书道界的访华团体来中国,都以能拜会林散之为荣,对其书推崇备至。1984年5月15日,日本书道访华团拜访林散之,团长、日本书坛巨孹青山杉雨敬题“草圣遗法在此翁”为赠。同年,北京《瞭望》 周刊四十七期发表《草圣遗风在此翁》评介文章。林散之“当代草圣”之称从此传颂四方。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1989年12月6日林散之因病辞世,终年90岁。

林散之先生艺术馆和墓地为何选在采石矶呢?

其一,先生终身仰慕李白的人品和才华。先生生前曾十余次放歌采石,心仪先贤,素有“归宿之期与李白为邻”的愿望。1982年清明节,先生为夫人题写的墓记称:“翠螺山色阳晴变,扬女潮声近近连;身后一柸平静土,共君永此傍青莲。”(翠螺山即采石矶,李白为青莲居士)。把墓地选在太白楼之侧,取诗仙为邻,诗书两绝,成万世嘉话。因此,在他百年之后,马鞍山市为他设馆于采石公园内,以遂其愿。

其二,林散之原籍为安徽和县乌江。采石矶与乌江隔长江相望。林散之生前也多次登临采石矶,面临滚滚长江,遥望家乡,写生做画,抒情赋诗。采石矶正是先生的望乡台啊。

于是,“大江绕绝壁,草圣伴诗仙。”大自然造化了采石矶,采石矶挽住了李白,李白吸引了林散之。只是两人的卒年已相隔了1227年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楼兰故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精华: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虽然两个人未曾谋面,
虽然两个人相隔上千年,
然而,大自然采石矶却把两个人的距离拉近了。
非常厚重的一篇写景散文,
情景交融,给读者带来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文章评论共[5]个
文清-评论

又是春天,我与明媚的阳光,盈盈的绿意一起,为朋友送上祝福:祝平安快乐!at:2011年04月18日 晚上10:28

楼兰故人-回复感谢文清总版的关注与加精。顺致编安, at:2011年04月19日 清晨7:16

楼兰故人-回复问好老朋友。 at:2011年05月16日 下午4:36

亦源-评论

欣赏佳作,问好朋友!at:2011年04月19日 早上9:22

楼兰故人-回复感谢关注,问好朋友。 at:2011年04月19日 晚上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