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游记
作者:快乐一笑
早就知道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与四川峨嵋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并为四大佛教中心。
据资料记载,九华山佛教始于401年,天竺(今印度)僧杯渡在九华山建寺布道。唐代新罗国(今朝鲜半岛)王族金乔觉渡海来华,栖身九华山一岩洞,刻苦修行,感动了附近的居民,遂为其修建了一座庙宇,名化城寺。死后被僧徒当作地藏菩萨化身,辟九华为地藏王道场,在其坐化处修建地藏塔,供奉膜拜。此后,寺庙林立,至明、清最盛时,有寺庙400余座,僧尼5000多人,香火极盛。
很想去实地感受一下,佛教的旺盛香火和九华山的美景,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实地去考察游玩。这年5月4日,我有幸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在团委的组织下,我们一行12人,在九华山前后尽兴游玩了三日,从而一睹了九华山风采。
九华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青阳县城西南30公里处,为黄山支脉,距离黄山160公里,距太平湖92公里,从安庆过江,公路可以直达。 4日清晨6点钟,我们早早来到预定的地点,乘专车向九华山驶去。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因其主峰有九,又称九子山。其保护区北近长江,南邻太下湖、黄山,周长100多公里,总面积334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四周诸峰参差罗列,号称九十九峰,重峦叠嶂,苍翠峭拔,云烟缭绕,瞬息万变。山体由花岗岩组成,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下,峰奇各异,飞瀑流泉,加上苍翠的植被,名贵的花木,依山而立的寺庙建筑点缀,素有"东南第一山"之誉。
754年冬,唐代诗人李白以“昔日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的诗,改为今名。并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青荧玉树色,缥缈羽人家"的联句。
历史上许多文人骚客纷至沓来,李白、刘禹锡、杜牧、苏轼、苏辙、王安石、文天祥、董其昌、汤显祖、袁枚等都曾留连忘返于此,留下诗作500多篇。
唐朝刘禹锡《九华山歌》写道:"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以淋漓酣畅的歌词,写出了九华山的雄伟气势。宋朝王安石誉为“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昔日还有游人描绘其风光:“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阴涤晓风,九十莲花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为此,我们这次目的地终端,就是徒步上天台峰。
到达九华山上已近中午,领队汪书记在九华街大雄宝殿安排好住宿,让我们稍作休息。吃过午饭,他告诉我们,下午主要是自由活动,游玩九华山两大景区之一的化城寺(九华街)一带。希望大家不要太辛苦,留点精力第二天凌晨3点登天台,看日出。
当时,九华山还没有安装登山索道,去主峰天台,还得沿着千余级台阶逐级攀登。
当天下午,我们去了化城寺。该寺为九华山开山寺。"化城"为佛语,取《法华经》中佛祖指化为城的故事。相传释迦牟尼一次与弟子下山布道,路途艰险,弟子饥渴,不愿再走。佛祖用手一化,对弟子说:"前面就是城池,可前去化斋。"化城寺周围东有东崖、南对芙蓉峰、西为神光岭、北依白云山、虎形诸峰环列,恰似一座山城,故名。古人有“内外峰围涌玉莲,过桥崖塔迥诸天”诗句描述其境地。寺院始建于401年,由天竺僧杯渡来此建庵。唐时改建,定名化城寺,为高丽僧金乔觉所居。现存为明、清建筑,后人多次修缮。此寺为九华山四大禅林之一。为四进,分别是门厅、大雄宝殿、后进和藏经楼。一、二、三进为单檐,四进为重檐。马头墙层层升高,别具一格。藏经楼藏有明正统年间版《藏经》、明万历帝圣谕等珍贵文物。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完化城寺,我们又去了肉身宝殿,并在那儿摄影留念。大家余兴未减,又去了旁边不远的祗园寺。
该寺原名祗树庵。位于化城寺东北。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也是山上唯一的一座宫殿式建筑。祗园是释迦牟尼说法处"祗陀树给孤园"的简称,引以为名。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代重修增建。寺分三进,一进山门,高三层,宽五间,上嵌白底青花图案组成的"祗园寺"匾,内供灵官菩萨、哼哈二将;二进为天王殿,是一座亭阁式方形重檐殿堂,供奉弥勒佛,两旁为四大金刚;三进为大雄宝殿,内供三丈多高的释迦牟尼、阿弥陀、药师三尊大佛,后墙两侧列文殊、普贤和十八罗汉坐像。大佛后有高达五丈、宽三丈的"海岛"佛像群,主供观音及其侍者,造型生动。殿后山崖有小路通往退居寮,顺大殿回廊可步入法堂、戎堂、方丈寮、衣钵寮等附属建筑。整座寺宇依山就势,层层叠叠,蔚为壮观。
祗园寺是全山寺院之冠,香火颇盛。
游完祗园寺已是夕阳西下,我们才兴奋地回到了寺院。
第二天凌晨3点,天还没亮,为了看日出,我们早早地就起来,向山顶方向攀去。
由于天未亮,我们在静静的黎明中摸索着向山顶攀去。此刻偶尔依稀听到被惊醒的鸟儿,在鸣啼。正在我们感到上山吃力之时,突然,黑暗的路边不断出现了三五成群卖竹棍子的农民,有经验的游客每人都去购买了一根,我们也不例外,一下为早起的农民小嫌了一笔。
从山下到山上全是石级山道,左盘右旋,人行山径,晨曦晓雾,时隐时现。一路上,我们就这样边走边小心地向天台主峰走去。由于我们走得较慢,直到太阳出来,我们也没有选择到最佳位置,赶到山顶,令我们遗憾地失去了看日出的机会。
天此刻大亮了,一路上信男信女也向天台主峰走去。特别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已是花甲之人,竟然三步一磕,五步一拜向山顶而去。我被她那坚定不移的佛教信念所打动。
一路上,我们过甘露寺、看闵园、赏凤凰松,绕天柱峰,登天台峰。
上午近11点,我们才真正登上"天台正顶"。只见峰顶有天台寺,耸立于悬崖峭壁之上,这是个五层走马通楼式的建筑群,远看犹如一座雄伟的城堡。主建筑有拱形殿堂和万佛楼。寺外西侧有一只六石亭,名"捧日亭",以朝阳初露出其上而名。旁有"观音台",是观日出的胜地。寺后有巨石,色青黛,名青龙背,于是我们在这里南眺黄山,北望大江,环视九华诸峰。只见下有金仙洞、一线天、龙珠石诸景。当我们在天台正顶最佳处,赏"天台晓日"、看"莲峰云海"。只见眼前,阴晴雪月,旦暮异现,出没云雾,变化万状。这里还有"非人间"、"中天世界"等摩崖石刻。从而验证了俗语,"不上天台,等于不来"的说法。我们此次登上峰顶,的确不虚此行。
当我们在登峰造极的天台正顶稍稍休息,一路溪流、瀑布、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山光水色、名胜古迹,尽收眼底。方才感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快感和征服大自然的愉悦。
上山容易下山难。当临近下午,我们完成了登上天台峰的目标之后,在下山的路上,尽管许多同伴脚上起了血泡,由于幸亏有了手上的竹棍,我们才没有显得太狼狈。当我们从原路赶回时,有几名同伴与我们走散了,当我们从寺院休息赶到庆幸之时,不一会,他们回来了,我们嘲笑他们愚蠢,怎么走丢了。这时,他们怪笑地说“你们走回头路了吧,上当了,没看到“百岁宫”吧。”
是呀,百岁宫是九华山另一著名景点,我们确实没看到。再看一看天气还早,想一想明早就要离开,此刻尽管我们几人很累,但一想到百岁宫内有明朝河北宛平僧海玉,号无瑕禅师,由五台山至此山,在摩空岭摘星亭结茅而居,名摘星庵,长年以野果为生,寿一百余岁而逝,逝前嘱弟子三年后启缸,如期发视,其颜色如生,时人慕称“百岁公”,并建宫纪念。明崇祯帝封“应身菩萨”,御题“护国万年寺,钦赐百岁宫”。宫内尚存血经一卷。为此,我们觉得过了此村就没了那店。于是,也管不了许多,带着起泡的脚步,随后又向百岁宫攀去。许是我们的诚心,打动了百岁老人,保佑我们平安上了去,又能在天黑之前赶了回来。
6日早晨,当我们起床时,外面竟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由于,我们已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所有的在山上的旅游项目,特别是在登山过程中,对能去的景点我们都尽可能的去欣赏了一回,虽然在登山过程中,有时感到特别的累,还有半途放弃的想法,但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始终让我坚持到最后的胜利。我想,人生中事业的追求不也如登山一样么!
在回来的路上,我又沿途观赏了一回极其难得的朦朦胧胧看九华山雨中的景色,这更是一番少有的情趣,真的让人终生难忘呀!
因此我每每想起游九华山经历,总感到一种难以莫名的自豪,不曾留下半点遗憾。
2004年9月10日凌晨
-全文完-
▷ 进入快乐一笑519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