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弗洛姆在其《爱的艺术》中如是说。
在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对某种事物的沉思中不能自拔。
我无法获知,对外界的认知兴趣如何从数学转到法律,再到现在的心理。如同非线性函数般,在自我生命变量的可取范围内,无论怎样用线性的时间插值来逼近儿时的梦想,都无法达到对现实的心理满足。
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在错误的时间来错了地方。如同这世上许多刚愎自用的人,总是将错误的惯性指向远方。
以爱或美的名义来判定世界,现时流行而时尚。然而,由此坍塌的不只是自己早年的信仰。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爱的控制性算法,结局其实就是一种非线性离散而非人们期望的线性聚合,当爱收敛于某一零域时,其自适应性控制的紊乱必将影响生命全局的稳定。
于是,我想到了这个看似有点怪异的标题。我认为,任何对于爱的实际测量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我们只需相信,爱在人世间的真实存在就像数学中的非线性函数,有生命的存在就有爱。爱,取决于你发现爱的思维能力,尤其在物欲横流的社会。
但是,迄今为止,由于人的心理系统如同非线性般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于爱的概念、爱的性质、爱的界定,并没有给出完整的、清晰的定义,但这并不影响爱的真实存在。它可以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一句善意的提醒、一次温馨的问候或一个会心的微笑,也可以表现为一次道德行为或一次对正义的呼唤,还可以表现为由于认知的不足而对产生的“误读”进行反思,重新构建自己的心理空间,用一种个人化的“非线性”价值观去尝试消解以往建立在主观线性逻辑上的价值判断。
也有人试图给爱以确定性,并将爱进行分类,如同在非线性中分段进行线形确立一样,于是就有了诸如爱与被爱、真爱与伪爱、世俗爱与宗教爱、狭义爱与广义爱、小爱与大爱、私爱与公爱、个体爱与社会爱、感性爱与理性爱、心理爱与道德爱或法律爱、精神爱与物质爱、隐性爱与显性爱、中式爱与西式爱、自由爱与控制爱等。甚至将爱更具体化为兼爱、仁爱、友爱、母爱、爱情、爱国、爱心、爱人、生命爱、教育爱、同性爱等等。
然而,人们发现,正是由于爱被我们两重化后处于割裂的状态,爱离我们似乎渐行渐远了。无论我们在生活中怎样逼近,也无法与爱完全重合。套用麦金泰尔对道德的评价:就是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爱,其实是各色各样的爱的碎片,而它总体的图景是什么样子,我们却毫不知晓。对于爱的争执,确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观念既不一致,则行为相差更远,无法得到一个共同的根基或支撑的基础。
我们似乎进入了误区。那些关于动物与人类、婚姻与家庭、犯罪与社会、发展与环境以及公共生活中的标准,都陷入了深深的爱的分歧之中。爱所倡导的包容性和永恒性总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发生着冲突,这不由得我们不去怀疑:我们设定的爱是否正确?永恒或完美的爱只在天国存在或只有到天国才可实现吗?
奥古斯丁认为:真爱就是“以最后的原因,最高的善,永恒不变的理想,作为爱的对象的爱”,用佛家用语来说,所谓的最后的原因,最高的善,永恒不变的理想,就是“极乐世界”。柏拉图也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美好而又道德的人性强于兽性。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爱的真谛是如此非线性的表达而无从把握其价值。无论是儒家的“仁爱”还是墨家的“兼爱”,都把爱倾向于维护国家的治理和秩序之中进行阐释,而古希腊哲学家对爱的理解以“真”“善”“美”为基础,得出爱的真谛应是上帝之爱的结论,即按照斯多亚派的理论:人都是神的儿女,有着共同的本性,人与人都是兄弟。这种兄弟关系要求所有的人们相互友爱,而不问他是谁。因此,在耶稣看来,必须“用你全部的身心、全部的灵魂和精力去爱上帝,以及爱你的邻居如爱你自己”——这就是所谓的博爱,它与世俗的爱、理性的爱截然不同。
博爱在陪伴人类文明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后,到现时代遇到了诸多困境,这是社会经济文化状况迅速发展变化的结果,也是道德观念不可能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中依然抱残守缺的结果。但无论你选择的是只爱一个人,而或一部分人,或整个人类甚至整个世界,也无论倾其毕生或瞬间即逝,只要表征了人性善,弘扬了生命真,促进了人的幸福,在人类对于爱的规范还没有达到共识之前,都不应进行道德责问。
然而,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却总是相去甚远。我们见到,许多被奉为伟大的人物一旦进入爱的领域,就会陷入控制与剥夺的泥坑,或以爱的名义进行交易,甚至给爱打上阶级或民族烙印,对外实施暴力,为发动战争寻求道义支撑与合法性。
人类生活是否能够改善?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改善?人类以个体或集体的方式能否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爱的存在。就让爱如非线性的特点吧,横断各个阶层,渗透各个领域,深入每个人心,使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因而,在所有的爱中,我更喜欢博爱。也许有一天,我会去做牧师,对世上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以博爱的情怀淡然处之,消除埋怨,更没怨恨,给所有人以尊严,犹如“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也正是我喜欢上心理学的原因所在。
爱是一种智慧,给人的生活提供价值和理智的方向,需要去学习;爱也可称为是一种道德,用以指导、约束人的行为符合人类的价值取向,需要去担当;爱更是一种信仰,与生命一体,需要去体悟持存。爱,根本无需故意展示自己而强调爱的意义,它是从心底自然流溢的自我表达。我在努力着!
-全文完-
▷ 进入子午书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