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我和叔伯兄弟一行带着各样供奉的东西,在这个传统的日子里来到先人的墓前为其祭扫。山径浅道,野松高柏。沿着山间长满杂草的细碎小路,经过一株株参差错落地生在山里不知年岁的高大松树,拔开杂乱的野草,折断挡道的横枝,终是来到了爷爷的墓前。高高的土堆被野草爬满,坟前高低错落满是碧色的蕨草,依稀见到插在坟前未腐化完全的香烛。
一行人各自拿着工具清理杂草,或是铁铲或是铁犁,铲去长了杂草的表层泥土,钩清爬在墓围上的杂草,露出爷爷的墓本来的面目,似抱月状,背枕青山,面望碧水,苍山秀峰,一副壮美山水图。
杂草清理完了,接下来就是拜祭了。我把阴司纸一张张挂在墓围上,几个堂兄弟分别拿起一些香烛点燃了,插在爷爷的坟丘前。挂山纸挂好了,我拿出几个杯子放在坟前,一一倒入茶跟酒,我爸说爷爷好酒,让我多倒一些。爸爸和几位叔伯把带来的供品陈列在坟前,供奉给爷爷,堂弟拿着两柱香分别给前庭跟后土上了一柱,另几个堂兄弟则拿出元宝冥钱给爷爷烧去。冥钱烧完,一行人轮流上前给爷爷鞠躬,表达追思祈求护佑。我捡了些糯米饭还有肉,混在茶水里,撒在坟墓的四周,最后点燃了鞭炮,扫墓的各项事情在鞭炮声中全部完成了。
我从未见过爷爷。他给我的印像除了父辈口中的嗜酒教书先生外,就是每年清明面对的孤坟荒草了。安土重迁,黎民之性也。中国人特别注重乡土观念,对故乡的深深热爱根植到骨髓里,无论在生或是离世,抚着故乡的土,总是感到特别的欣慰。生于故乡埋于故乡,所谓叶落归根,也不过是这样了。爷爷埋在了这里,生他养他的故土,我不能窥见他生前的点滴,却能从这片土地猜想到他生前的点滴。
纸灰被风轻轻一吹,悠扬地飘到了空中。那些在墓前烧去的香烛元宝,不正是孝道的体现吗?所谓百行以孝为先,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极其重视孝道。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优,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子孙后代总是希望能使长辈安乐、幸福,竭心尽地为他们多买些吃的穿的用的,尽量地抽时间伴在他们的旁边听他们说话,哪怕是已经入土为安的先辈,也尽可能地多为他们烧去香烛元宝,希望他们在阴间安康、快乐。一杯清茶、一杯酒、一柱香、一个躹躬,都只是子孙的一点点孝心。
可是社会的超速发展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各种问题随之而来。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大量向城市集聚,地少人多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死之后已经不可能再为逝者寻得一处安静沉睡的土地,土葬在社会的飞速发展中渐渐被遗弃。
城市公墓、树葬、海葬等新的安葬方式倒是解决了以上问题,却也失去了向下一代身体力量进行中国传统文俗文化教育的机会。
-全文完-
▷ 进入守墓の血族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