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代沟间迷惘的青春tjpbeifangren

发表于-2011年04月08日 晚上10:59评论-4条

一、说说“代沟”

文献解释:“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代沟”往往是因为年龄或时代的较大差异而形成的。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一昧蛮管,就大碍孩子的发展,年龄不等的人,生活圈子不同,接触的事物、人物各异,故此思想方法和行为也有差别。如果这种差别不加以改善而让它扩大,两代人之间便会形成一堵无形的墙,误会便容易产生。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世代隔阂,套用一句现代语言,即所谓“代沟”。

最初对“代沟”的认识,是在我参军到部队那年,我们新兵连的指导员教会我的。在此之前,我十八岁的人生经历中根本没有这个词的概念。

十八岁的年华,那时的我,已然长成一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小伙子。北方青纱帐中长成的我,虽然外型不是特别帅,但也仪表不凡,有着一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冲劲。特别是穿上军装的我,愈发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活脱一颗迎风挺立的小白杨。

到部队后,第一个成为我们思想交锋对手的是三十岁左右的新兵连指导员。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东风已给我们那一代年轻人的头脑充足了电,个个都把自己当成了代表时代潮流的弄潮儿,个个都当自己是辩论高手,是时代潮流思想的领跑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新兵连的指导员就以他“隔代”的悲哀,被我们这几个新兵蛋子连篇“奇理”、歪理,几番唇枪舌剑的所谓哲理辩论,整得七荤八素,空有满腹政治思想理论,得不到称心灌输。每当这时,他便白面上泛出红晕,眉头皱起倒八字,随着一头乌黑的三七分中发不规则晃动,眼镜片白光乱闪,急得声音带着嘶哑,说话都有些结巴了。当我们强词夺理到慷慨激昂时,他那眼镜片猛地白光一闪,眼望天作总结性感叹:“代沟呵——!”。

当我三十岁的时候,同事中20岁出头的小伙子便会在新潮观点上或某一件新兴事物上与我展开辩论,就像当年我跟新兵连指导员展开辩论的情形一般。每当这时,小伙子们便会以看父辈般亲切而又怜悯的眼光瞄一下我。我便被他们凭空从面前划出一道 “代沟”来 ,令我有了落伍的惶惑。每当那时,我也只有摇头作默然状。

当我如今四十岁出头的年龄,我便经常观察那所谓的“代沟”。

二十岁出头的同事总在早上打着呵欠,说:“昨晚电脑游戏又玩一个通宵。‘醉逍遥’玩起来比‘仙道’和‘传奇’过瘾多了!”。

二十六、七岁的同事脸色苍白,仿佛后怕,又似乎回味地眯着眼睛说:“昨晚又醉了,吐了三次!那酒真好!”。

三十二、三岁的同事一上班就问他的同学兼同事:“昨晚喝多了点,忘记问你,那个短发妹妹是干什么的?人长得靓,歌唱得也不赖。”。

三十七、八岁的同事一边泡起一杯新上市的碧螺春,一边饶有兴味地小声说:“我3a小区那套房,别人已经出我一百五十万了!”

四十五岁的同事这几天愁眉不展,钓鱼、喝茶都没了兴致,唉声叹气着说:“现在小孩子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最好的吃住条件,最好的学校,连手机都是最时尚的,都十五、六岁了,还不懂事!整天沉迷那些乱七八糟的电脑游戏。他妈妈抱怨店里忙,说我不管儿子,好像我们上班的就很轻松似的。我打了他几下,他竟然说我家庭暴力?还说要告我——唉......!”。

五十三岁的同事正戴着一副老花镜靠在椅子上看报纸,一边到办公桌上摸茶杯,一边说:“房价猛涨,物价飞涨,就是工资不涨!现在“人情”也不得了啦,这个月下来,已经“五头”“人情”啦,将近三千块哪!”

我观察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是:以上年龄段之间的代沟已经显见,未成年人和老年人那就更不用说了。而且,代沟呈现出的时代特征愈发明显。“三岁一代沟”之论虽然有些夸张,但却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所有年龄段,人与人之间相处、交往和沟通的科学性、合理性、效率性正经受严峻考验。代沟的“深度”和“密度”反映出时代的持续发展性,反映出生活节奏的摇滚性和交响性,这应当是时代的一种进步;而在这些纵横交错的代沟间,人与人的沟通、理解、体谅甚至同情,变得尤为重要,就算情同父子,也在经受着严峻考验。

一方面,“代沟”真实地存在着,并且在这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世情瞬息万变的今天,在这讲求速度、讲求效率的时代,呈现出“加深”、“密集”的趋势。而且,新时代的“代沟”还存在着、表现出不同于过去的内涵和外延。父母与子女之间有“代沟”,祖孙之间有“代沟”(而且重叠交错,不止一条。);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代沟”;不同年龄的老师之间有“代沟”;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有“代沟”;城乡之间有“代沟”;身份之间有“代沟”;社会各阶层之间有“代沟”;不同地域、地区之间也存在着特殊意义的“代沟”。另一方面,“代沟”也成为许多年轻人标新立异,我行我素,甚至做出有悖于伦理道德之事、荒诞怪异之事的“保护伞”、“推脱词”、“标榜词”。他们不仅以“代沟”为理由将父辈、师长的教诲置之不理,而且动不动就抬出“三岁一代沟”的论点对付向他们传授经验,举出血泪教训事例的长兄、师长。而许多文化层次不是很高的家长则因他们“云遮雾罩”的“代沟”之论而自惭形秽,自认落伍。再加上惯性思维使他们只看得到孩子的优点,难看到孩子的缺点。于是,长久以后,他们便失去了加强自我修养,完善子女教育的动力和创造力,反而一味迁就、助长了子女无理、错误、甚至恶劣的行为,造成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二、代沟间迷惘的青春

下面是我工作中遇见的两个家庭中发生的两件事,说给大家听听。

(一、)单亲家庭

这类家庭多数是因夫妻长期缺乏真正沟通,缺少谦让、理解和谅解,互相之间失去了尊重、信任,导致离婚的家庭。当夫妻双方将对方伤害得难以承受后选择离婚时,未成年子女的幼小心灵已经遭受到难以愈合的创伤。他(她)们最明显的特征是信任危机。对父母失去了信任,对生活圈子失去了信任,连带着对所有人,乃至整个社会和未来都失去了信任。为了保护自己不再受伤害,他(她)们像刺猬一样,浑身张满了刺,蜷缩在时代的角落,等待世态将他(她)们造化成一个内心极度脆弱,外表冷硬尖利,睚眦必报的怪胎。特别是父母各自又找到新欢后,旧爱遗留的结晶——他(她)们便会以惯有的排斥、甚至敌对心理进入新的角色。如果新欢的对方是一位颇经得起考验的,有着爱屋及乌情节,有着博爱潜质和良好教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女士或男士,这旧爱的结晶才有那泛春萌芽的希望;如果对方只是一位将自己的“自尊”和“幸福”看得神圣不可侵犯的叔叔或阿姨,他们便会慢慢站到与对方的敌对位置上去,那这个新家庭极有可能又将遭受风雨飘摇的威胁

(本文中名字都为化名,不必对号入座)阿雯已经记不清父母是在何时,互相伤害到什么程度后分家、分财产后离婚的。她只记得做生意的妈妈挤出最后一滴泪水,说自己是如何如何爱她,只是苦于生存,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她,承诺自己会经常来看她,并尽最大努力给她幸福。说完这些话后,妈妈把她推给了有着双休日和节假日的爸爸。那年她十三岁。

和爸爸相依为命后,开始一段时间,爸爸给她买了很多在父母“战争”期间她做梦都不敢想的漂亮衣服、时尚玩具和精美食物,经常带她到小孩子最钟情的肯德基和麦当劳去痛快享受;而妈妈也会隔三岔五买一些她最喜欢的衣服、食物和玩具给她。她当时甚至产生了错觉:难道爸妈离婚是这样的美好?

时间在轻松、自由、甜蜜得有些麻木的感觉中缓缓流淌,不知不觉中两个月过去了。

她也搞不清日子是从何时开始,生活中出现了一些越来越明显的不正常和不适应。似乎比父母离婚前还不妥。先是父亲回家越来越迟,同时母亲来看她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慢慢的,父亲多次出现了彻夜不归的现象,只是交代她自己拿钱去快餐店吃饭。刚开始几次,她很不适应,甚至有两次她上学迟到了,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口。接下来,跟父亲交往的异性似乎多了不少,甚至有年龄只及父亲年龄一半的年轻女子跟父亲关系暧昧。她那时已经在幼小的心灵里泛起了隐隐的不安和厌恶感。而那曾经承诺如何如何爱她的母亲,也不知是跟爸爸商量好了故意疏远、冷落她还是怎么的,来看她的次数已少得可怜。有两次她到相隔十几里路的母亲的服装店去看母亲,母亲似乎较以前冷淡了不少。特别是母亲店里那个跟母亲关系暧昧的叔叔,他总用一种令她浑身不自在的眼光盯在她的脸上和身上。令她感到紧张并隐隐生出一种厌恶感,却又说不出所以然。如是,她便极少到母亲店里去了。

在无休止的,无聊的空闲里,她慢慢迷上了电脑游戏。在神奇多彩的游戏世界里,她找回了久违的快乐和兴奋。几乎每天下午放学后,在快餐店简单吃过盒饭,回家草草做完作业,然后便一头钻进网络世界。有时候,难得回家的父亲在下半夜回家时,看到坐在电脑前面色苍白,眼泛血丝的女儿,如果当时他没有喝多酒,就会象征性批评女儿几句,然后催女儿去睡觉;如果酒喝多了,便自顾回自己房间倒头酣睡。这种生活过得久了,阿雯成绩一路下滑,从班级中等降到了倒数几名。班主任老师曾几次与阿雯父亲沟通,阿雯父亲口头答应得好,当天也会不咸不淡作一番思想工作。可是到了第二天,父子二人又会各行其是,我行我素。搞得学校方面也心灰了。老师和很多以前要好的同学也疏远了阿雯,甚至对阿雯另眼相看。阿雯如是愈发感到学校已经在慢慢遗弃她了。

越来越多的独处时间里,孤独像蚕食桑叶般撕咬着阿雯幼小的灵魂,令她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是那些不要脸的女人夺走了爸爸对自己的爱!”当越来越难以消化的凄凉和反感紧随她度过了两年难挨的光阴后,她终于明白了令自己变得如此可怜的罪魁祸首,就是围绕在父亲身边的那些女人。就连两年来妈妈对自己越来越疏远的事实,她也归罪于那些女人。当爸爸终于要娶那个被他养得最体面,穿的、戴的、用的都比自己时尚、奢侈得多的,她最反感的年轻女人时,她终于忍无可忍,离家出走了。

阿雯先是到了妈妈的新家,即妈妈和她店里那个叔叔组成的新家。在妈妈的新家住了几天后,感觉与妈妈同床睡觉的那个叔叔在妈妈不在时,总是用那种令人发毛又有些恶心的眼神朝自己身上粘来。将这种感觉告诉母亲,母亲投她不信任还带些嫌恶的眼神,说她神经有点过敏了,根本是无中生有。就因这道眼神和几句话,令她感觉妈妈已经不再属于她了。她甚至怀疑母亲和她的那个所谓的叔叔要合伙以她想像不到的手段害她。如是,在一个夏天周日的早晨,母亲起床后发现自己包内的一千元现金连同女儿都不见了。虽然事后阿雯父母和学校都尽了最大努力去寻找阿雯,并在公安机关报了失踪人口,公安机关也积极帮忙寻找过,但阿雯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杳无音讯。

三个月后,等我们协助阿雯的父母在邻县小城的一家简陋旅馆门口角落里找到阿雯时,那原本亭亭玉立,俏脸丰盈的十五岁少女,像一只受伤的小猫,蜷缩在旅馆外墙角,脸色腊黄,蓬头垢面;像一片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遭受了虫害的树叶。经缜密调查,了解,原来阿雯出逃后,怀揣一千元现金投入了这两年来她最信任、最钟情的那种黑心老板开的网吧。警察检查网吧时,老板安排在网吧门口的眼线便会及时报信,她便同差不多年龄的几个小孩子在网吧管理人员帮助下及时藏起或撤离,检查松时,她便吃住都在网吧。在网吧混了没几日,天生丽质而又过早发育的她,便成了一些“飘”在社会的一些小青年垂涎的“猎物”。在几个极具表演天赋的个中老手的双簧戏蛊惑下,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心智捕猎,阿雯终于加入到了那些醉生梦死的小青年中间。先是做了据说是外型和歌声都不逊于明星刘德华的“阿华”的女朋友,没过多久又被高价“转”给了穿名牌开宝马的“阿彪”。最后落入了组织卖淫团伙头目“光头”的手中......

等到警方摧毁、破获“光头”的卖淫团伙后,阿雯已经染上严重性病,身心健康遭受到严重摧残。

本文中的阿雯父母,如果能早一点警觉、认识到生活中、家庭教育中已埋藏的危机,在那敏感的“代沟”间多一份疏导,多一份经营亲情的苦心;在他们无可厚非的“百忙”中牺牲一点时间,多一份付出,多一份责任,多一份关爱,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阿雯的悲剧,与家庭教育、家庭关爱的严重缺失关系很大,但与阿雯学校及老师就毫无关系吗?学校是青少年教育、培养无可替代的摇篮。教学观念、理念、校风、校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校走出的学生以后发展的前途。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留守家庭)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五千八百万,百分之五十七点二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百分之四十二点八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百分之七十九点七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百分之十三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百分之七点三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看了上述资料,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过很多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监护人。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故事太多了,很多故事都浸透着辛酸、迷惘、荒唐甚至愚昧的泪水,令人惋惜、悲叹,痛心疾首的同时,对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的未来感到深重的担忧。

展观留守儿童成长、教育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令人欣慰、振奋的感觉极少,令人哭笑不得甚至震惊、痛心的感觉却总是萦绕心头,难以消弥。而这其中,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间的“代沟”,严重影响了本应畅通无阻的社会各种关系间的多向沟通。拿十五岁以下儿童与长辈的“代沟”来说,长辈在家庭中处于主导地位,有着儿童所不及的成熟心智,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上。因此,长辈在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也处于主导地位; 与孩子相比,长辈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有丰富的处世经验,他们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与孩子沟通,努力消除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如果他们没有努力去消除这种代沟,他们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年龄在十一岁至十五岁之间的孩子,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最强,喜欢追逐那些新鲜而又刺激的事物。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是非、美丑、善恶的鉴别能力和对自身行为的控制、把握能力却相当模糊、虚弱。这个年龄段是孩子最容易养成坏习惯,最容易走上歪路,最容易为未来埋下人格隐患的年龄,属于未成年人中需要特殊对待的对象。有的家庭对子女教育不当,还过分溺爱,平日里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形成孩子任性、霸道的坏性格,一旦受挫折或受批评就难以接受;有的家长以打骂代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犯一点小错,或学习成绩不好,就不敢回家,在外流浪,甚至离家出走,碰上坏人教唆,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父母对未成年人有抚育的义务,他们不单单是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吃穿,还应该积极地、科学地教育孩子,注意孩子不断变化的兴趣、爱好、思想、意识,确保孩子有一颗健康的心灵。父母应该努力学习知识,预先了解子女的特点并努力把握时代特点和时代观念,不断学习进步;同时调整好身心状态,争取以乐观开朗和信任的面貌对待子女;不要过于浮躁,要有耐心,慢慢地学会去鼓励、理解、关怀子女。多一些积极性、建设性、科学性的教育的方式方法,尽量不要用讽刺性、侮辱性、甚至暴力性的方式方法对待子女。时刻警策自己,子女的美好未来就掌握在自己手里,社会的美好未来也有一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绞尽脑汁,穷尽心思,憔悴身体,在所不惜。

据可靠资料显示:全国约2.5 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他们或敲诈勒索,或盗窃抢劫,或聚众斗殴,或残害亲人,或吸毒,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但辨别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极易受不良影响而导致违法犯罪。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词来概括。而其中,留守儿童所涉及的案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致有如下几点:1、监护人监护能力和权威的不足,监护失当,致使被监护人愈来愈向往外面的世界。而对于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中学便成为他(她)走向社会的第一站。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家在农村,离家远,中学宿舍便成了孩子临时的家。一些缺乏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对人生、理想目标淡漠的孩子慢慢开始厌恶枯燥的学习生活,慢慢被霓虹炫彩的社会和神奇的网络世界所吸引,所迷惑。这种情况下,如果学校和家长能够及时进行关注、引导,发现不良苗头能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疏导,教育,那孩子仍然可以健康成长,完成学业;如果家长和学校没有发现这些苗头,或者即使发现了也没有引起重视,那么这孩子就危险了。 

大部分留守儿童,其监护人因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足,对执行监护任务力不从心。如果学校方面再因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理念落后而无法对留守儿童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必要的关爱,那留守儿童便极有可能滑向社会的黑洞,并且越陷越深,最终无法自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爱意融融的沟通,缺乏高层次的引导、鼓励和理解,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抚慰,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埋下人格扭曲的隐患。缺乏爱的滋养,缺乏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情感得不到满足的他们,极易养成不良甚至恶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在出现心理失衡和道德失范、行为失控倾向后,严重的,就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一些留守儿童因在学习生活中长期缺乏信心和动力,致使成绩越来越差,有的干脆逃学甚至辍学。没有辍学的留守儿童因在学校里长期拉班级成绩的后腿,又兼性格孤僻、乖张,不合群。在老师和同学们长期异样的眼神和待遇中,他们彻底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在监护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失于监护,缺少关爱、帮扶的情况下,在社会上不良人员的引诱、唆使下,他们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有的甚至沦落到被害或自杀。

4、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的东西太多了:如优越的物质生活,亲人和朋友的关爱,沟通、尊重、宠爱、信任、理解、帮助、鼓励、疏导以及自身价值和成绩的被承认…….

自己极想得到却得不到的东西,一旦出现在自己面前,向自己发出召唤般暧昧的光芒,这对于精神和物质极度贫乏的留守儿童来说,是极难经得住诱惑的。不管这诱惑是良性的或是恶性的,是幻象或是陷阱,只要这诱惑力够强,他们便再也缩不回伸出去的手,停不下迈出去的脚步,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如果违法犯罪行为在最初没有被人发现并制止,没有一双温暖的大手按住他们幼小的肩头,那他们将在这条路上一直滑下去,最终罪行难赦。

阿明是山区小镇一所简陋中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两年前,阿明十一岁时,父母双双到外省打工,留下阿明和年迈的奶奶在家乡相依为命。其间阿明父母只有在春节到来时才回家一次,与一老一小团聚半个月。那半个月的相聚,相当于亲子关系的蜜月。在难得的半个月里,阿明父母尽可能地补偿着对儿子的亏欠。就算儿子学习成绩差,在校表现不尽人意,也只是批评几句,鼓励几句,再无下文。而在物质方面,他们尽可能地满足着阿明饥渴的欲望,只要是力所能及的,父母认为没有明显害处的,几乎是阿明想要什么都能得到满足。

半个月很快过去,父母又踏上了打工路。如是阿明又重新进入了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贫乏状态。

如此过了两年,阿明升入了初中,与山村里年迈的奶奶离得远了,也彻底失去了亲情的监护。对学业和未来的茫然,使原本没有打好小学基础的阿明,感到上学是一种枯燥的负担。就是这种感受和想法,使阿明的学习动力萎靡不振,成绩下滑到了全班倒数几名,有时甚至考到倒数第一。老师和同学异样的眼神使原本已产生信任危机的阿明萌生出了对抗心理。这种对抗心理表现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令老师一忍再忍,终不能忍。如是,在几次联系其父母都收不到理想效果后,老师终于不再含蓄,几乎不几天就有处罚花样落实到阿明身上。鄙视的眼神,与众不同的待遇,变着花样的体罚,令阿明的信任危机和自信危机达到了绝望的顶点。

在一个周六的早晨,已经多次在同学引导下体验过网络世界和游戏天地神奇魅力的阿明,拿着从奶奶手中谎称交培训费骗来的五百元钱不见了。学校以为将逃学和旷课当家常便饭的阿明又逃学回家了,奶奶却认为阿明在她的老泪中变懂事了,能够安心在学校学习了。

一个月后,感觉越来越不对劲的阿明奶奶将阿明一个月没有回家的事通过村长家的电话告诉了在外省打工的阿明父母,阿明父母打电话到学校去问,学校才似乎恍然有所反应。学校负责人和班主任老师终于感到了事情的不寻常,如是在阿明父母从外地赶回来后一起向警方报了案。家长和班主任老师在民警有些震惊的谴责眼神中无言以对。

警方立了失踪案后,经多方调查,毫无结果。其间阿明父母组织亲朋好友满世界寻找,始终音信全无。阿明母亲在多天的劳累、痛心中病倒了,阿明父亲也好像一下子老了十年,精神萎靡,神情木呐。最可怜的是阿明的奶奶,在阿明父母近一个月都找不回阿明后,老人家痛悔交加,终于病倒了,躺在床上没过几天就去世了。阿明父母曾多次到学校讨说法,都被学校那几张利嘴轰得无言以对,灰溜溜回到山村。

光阴荏苒,不觉两年过去了。一天,ac派出所抓获三名盗窃嫌疑人,破获一系列砸小车玻璃盗窃案件。经进一步调查,抓获的三名盗窃嫌疑人中,一名十二岁,一名十三岁,年龄最大的那名绰号叫“网虫”的十五岁少年竟是两年前被报了失踪案的阿明。

经进一步审讯,警方扩大战果,接连抓获砸小车玻璃盗窃团伙成员十三人。十三人中有九人系十六岁以下少年,最小的只有十岁。经最后审讯,各种证据充分证实这个砸小车玻璃盗窃犯罪团伙两年来共计作案三百余起。只阿明手上所作或参与的案件就有五十余起。

坐在民警面前的阿明染着篷乱黄发,手背至手臂布满刺青及烟头所烫疤痕。在民警讯问下,阿明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知无不言到滔滔不绝,讲述他们团伙的“丰功伟绩”。从这少年表情中那种似乎满不在乎,又似乎充满自嘲意味的笑纹里,令人对这一类青少年的前途和社会隐藏的隐患感到了深重的忧虑。

原来,两年前的那个周六,阿明在终于摆脱那所令他反感到极点的学校后,来到了高楼林立,车如流水的城市。特别是夜晚,那灯火的辉煌,炫彩的霓虹,熙攘的人流,特别是闪烁着、弥漫着神奇色彩的网络世界和大型的游戏机游戏,令他沉迷其中,难以自拔。阿明感到这所有的快乐源泉,要比那些“人”实在、可信得多,可亲得多,令人畅快得多。

当阿明沉浸在网络游戏和玩老虎机的刺激、兴奋中时,远方父母的形象模糊了,年迈的奶奶,阴影憧憧的老师全部被丢到九霄云外去了。除了吃饭、上厕所,连睡觉都被吝啬到了极限。就这样,当阿明在最后一台老虎机上输光身上所有的钱并欠下老板三十元外债后,“老鼠”(砸小车玻璃盗窃团伙第三号人物)带着两个小弟适时出现在了阿明面前,帮阿明还清了外债。“老鼠”带阿明走进了全市最大、最豪华的游乐场,让阿明恣情玩乐,一切由他买单。

“老鼠”第二天对睡在高级旅馆床上的阿明讲,他们四人昨天在游乐场消费了五百多元,而且大部分都是阿明一个人消费掉的。阿明当时的感觉不是负债的压迫感,而是金钱带来的无穷的魅力感和*感。如是,阿明便顺理成章做了这个砸小车盗窃团伙中新的一员。作案过程的紧张刺激,得手后的惊喜,拿到自己分得的一份“劳动”所得后,冲进网吧、游乐场后的快意,使阿明很快成了这个团伙中的“佼佼者”。就如一枚被兴奋药刺激得忘乎所以的魂魄在地狱的舞场内疯狂舞蹈,舞掉了良知,舞掉了理想,舞掉了青春,舞掉了未来,舞入无法自拔的漩涡……

话说到这里,“三岁一代沟”的论点又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阿明等失足少年的故事,给家庭,给学校,给社会敲响了警钟。这些迷惘的“青春”如何能在这愈来愈明显,愈来愈复杂的,纵横交错的“代沟”间健康成长,是摆在新时期全社会各阶层面前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我们最不愿看到,却又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它不仅直接危害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重于泰山,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

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强化和规范以家庭和学校为主体的,教育、公安行政、司法、民政、劳动、社区等部门参与的联动、协调机构,形成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性、多功能救助、扶持、教化机制;要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计划,指导学校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学校义务法制辅导员制度,学生心理咨询员制度,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动力,不断优化校园人文、自然环境,突出高品位,注重管理和积累,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还要注意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环境和氛围。

学校与家长之间应建立科学性、规范化、人性化、操作性强的沟通机制,随时做到互相间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态,不给社会上任何不良风气侵蚀学生的机会。将阿明等事件的血的教训,进行广泛地生动形象地宣传,深入到所有教职员工、家长和学生的意识中,灵魂中。全社会动员起来,协助主管部门大力整顿、净化和优化网络环境,将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切实管好,管到位,不能流于形式和“三天热度”。要建立健全更为科学,操作性更强的互动、协调、监督、监管机制。

同时,应尽快建立更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将其纳入法制化、正规化轨道,在引导上下功夫。 作为学校,要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设立为一项专门课程,把心理学知识引入课堂,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和适应能力,要采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惑,在教育上下功夫。 作为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民主权利,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孩子多方面技能,陶冶情操。要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做知心朋友,及时了解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避免在身体、情感或性情上打骂、压服孩子,在关爱上下功夫。 作为青少年个人,应该树立信心,寻找足够的力量,克服弱小的“自我”,走出偏执、抑郁、焦躁的心理环境,经常与老师、同学、家长进行心理沟通,还个人一片纯净的心灵天空,做一个自信勤奋的“五好”少年。

让充满着太多可塑性,太多诱惑性,太多不安定元素,太多机遇的青春,在充满大爱,充满理解和谅解,充满和谐阳光,充满理想追求的,畅通无阻的“代沟”间健康成长,不再迷惘。全社会警醒起来,动员起来,多给孩子一份关注,多给成长一份耐心,多给教育一份创意,多给青春一份保障,一份珍惜。时代的脉搏,就是青春的脉搏,人类的福祉,永远都取决于孩子。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tjpbeifangren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人类的福祉,永远都取决于孩子。
所以,如何让孩子们在充满大爱,充满理解和谅解,充满和谐阳光,充满理想追求的,畅通无阻的“代沟”间健康成长,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最后,但愿所有的家长朋友们都能认真一读,相信你会在文字中找到你要找的答案,我已经找到了,你呢,找到了么?

文章评论共[4]个
静月清荷-评论

人类的福祉,永远都取决于孩子。所以,如何让孩子们在充满大爱,充满理解和谅解,充满和谐阳光,充满理想追求的,畅通无阻的“代沟”间健康成长,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最后,但愿所有的家长朋友们都能认真一读,相信你会在文字中找到你要找的答案,我已经找到了,你呢,找到了么?感谢朋友赐玉,问候周未快乐。at:2011年04月09日 上午10:04

tjpbeifangren-评论

谢谢月荷评论。周末愉快,幸福如意!at:2011年04月09日 上午10:10

委委-评论

忠诚的盗宝者...at:2011年04月09日 晚上7:38

tjpbeifangren-回复不懂? at:2011年04月09日 晚上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