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动物都要繁育后代,这是上帝赋予的天职。动物对后代的爱一点都不比人类少,然而一旦等后代自立,就立即把他们赶出家门,以后永世再不相认。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就是要求后代回报。这份勉强的温情,究竟是文明的要求,还是人类的退化?
经常听有的父母振振有词的说父母养你们多不容易,你们怎没良心一类的话。事后就想,其实繁育后代这事,一是为了后代长大,同时也是父母为了自己的快乐。孩子无权选择自己的出身,父母倒应该承担自己养育的责任,二者本无所谓亏欠。这么说“父母皆祸害”,虽然粗糙,却也有一定的道理。
然而,这却完全违背了圣人的传统,至少也希望不要落实在自己的身上。所谓“天伦之乐”,那里只有乐,没有愁。
陪妻子一起看了《天伦之旅》,就影片的立意还是颇有分歧。妻子坚持影片里的父亲太顽固,对孩子很苛刻,期望值太高,不善于和孩子沟通,所以只能让自己孤单,这是他自己造成的。我则认为,天下的父亲都希望孩子成功,这也是孩子进步的起点,等到从理想回归现实,知道成功也多种多样,回归到“你真的幸福吗?”这一句问候,也算他已经彻悟。而且,坦率的说,或许电影里的弗兰克正是我的未来,到那时我又该怎么样呢?
丧偶的老人能干什么呢?整个白天坐在家里看报纸,无聊时打理自己的花园,八个月不曾说过几句话,这就是生活。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期盼的话,那就是等着孩子来给自己过生日了。到超市买各式各样的东西,超越消费习惯专门挑高档货以满足孩子的层次。深怕准备不足无法满足狂欢的需要。然而,所有这些准备,换来的,不是团聚,而是一个个措辞精美的婉拒。那份凄凉该是双份的吧。
世界太复杂,代沟就是进步。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或者这个世界上从没十全十美。工作成功的,正在经历婚姻的失败。立志成为艺术家的,其实更愿当一名油漆匠。小泽征尔只有一个,躲在角落里打鼓也是一种生活。面对一段失败的感情和一个没有名分的孩子,仍勇敢的面对,这本身就是勇敢和幸福了。唯有吸毒并死去,才是彻底的失败。然而一切都不可挽回时,剩下的或许不是责任而是检讨。生活如此艰难,艺术如此古怪,竞争如此惨烈。本不想让亲人失望,于是选择带着终生的任性和叛逆一步步走向生命的终结。这未尝不是解脱。
作为儿子,我理解一切父母。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夸赞自己孩子优秀,那是他们仅有的自豪了。而为此目的而必要的严格甚至是苛责,也就成了理所当然。面对母亲越来越苍老的身影,无论多么平庸和不甘的我,也会在每一次拿起电话的时候,愿意言不由衷的跟她说我很好请放心。
作为父亲,都有对儿女的期许,这也是人性的必然,世界尽然。只是自己也知道,儿女没必要一定要承载这份期许。如果儿子还肯听的话,希望以后多告诉他,抛开一切束缚,选择喜欢的事,这其中就会有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或者成功或者失败,经历了就是丰富。平安幸福是任何人最终的目标,当然也是父母最大的愿望,仅此而已。如果你能够面对父母询问,可以问心无愧回答“我很幸福”,那我就会和你一样幸福。
幸福与否,其实只是一种自我感觉。等到变成别人的疑问而不得不回答的时候,一切就都变了味。正如从云端跌落的理想,在从期望到现实的衰变里,也就剩下“一切都好”这四个字的敷衍了。
给自己活着,努力寻找平庸中的自豪。即使再找一万个人来大概也无法猜到自己只是个造电线外套的工人且已深受其毒不久于人世,并为此而祝贺你的伟大,羡慕你的成功。然而,至少还有一个人,记住了这一切:一幅粗糙的画面上,有几根涂鸦似的电线杆,和几盘卷曲杂乱的电话线,还有一个儿子对父亲的尊重。
活着的意义,是这般的简单又执着。等到看望老人成了不得不去落实的法律条款,等到一年的等候就是一顿匆匆结束的年夜饭,等到在人生最后一站还念念不忘这仅存的联系,到那时谁来抚你一脸的沧桑?被爱,被关心,被重视,被了解,被尊重,这些词儿层次都太高。一生庸碌,一辈子漂泊,逐渐老去,总有一天,也一样佝偻啰嗦。
留给自己做儿子的时光越来越少,留给自己做父亲的无奈越来越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认真的想父母生下来一个孩子,并不是孩子要求的,孩子也不必对此有多少感恩。因为你来了,父母就有责任呵护养育以让孩子开心,进而从中获得作为父母的快乐。这份债务或恩情,在孩子成年后就已了结。剩下的也就是一份祝愿,一声问候,就像电视里的播音员。
当所有的教训已经过时,所有的快乐都变成记忆,垂垂老矣的孤单,如果说还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其实只需要一次团聚,一顿便饭,一个电话就够了。而千万不要等到在我躺在病床上的时候,看我最后的残喘。
最近出差与一老者相遇,饭桌上老者的弟子也在场。谈到二人关系,老者说这是我可以托付后事的人,这话感动了一桌子的人。事后想,这或者真有可能,曾经付出,期望回报,弟子胜过儿子,也很正常。或者只是老者豁达,既给了弟子面子,也给了自己荣耀。饭桌上的话何必当真?现实里真到了“后事”,难道还有什么真要“托付”吗?
计划生育的伟大硕果,就是造就了中国特色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在其中,你是那最微不足道的七分之一。倘若有幸活到四世同堂,你就更缩微到十五分之一。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不强求别人的义务,不要奢谈什么回报。倒不如一个人漂泊,随身带一把铁锹,走不动时就挖个坑留给自己。如果说还有什么愿望的话,那就是也希望在附近看到一根电线,留下最后的力气问你一声:“你一切都好吧?儿子?”然后听到他在电线那头笑着说“爸爸,我一切都好,再见。”
于木鱼宅
2011-4-6
-全文完-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