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清明随想木木MM002

发表于-2011年04月04日 凌晨1:51评论-0条

说到清明节,最著名与流传最广的自然是唐时杜牧的这首诗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说明在唐朝,中华大地就已经很注重清明这个节日了。并且不单是只有沉重与追思,同样亦有美酒与豁达;也有一种乡野情趣,更有一份亲切与温馨。

追本溯源,清明节最早始于周朝,至今为止最少有2500多年了。古时候清明与寒食节是两个节日,只是因为相隔太近到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了一个节日了,而寒食节也就成了清明节的别称,成为民间专门祭祖扫墓的日子。说到扫墓,好象天生就应该有一份悲切与肃穆一样,什么雨纷纷,欲断魂啊!等等这方面的诗作,不一而足,而奇怪的是,天气一般也很配合,你比喻现在,晴了多少天了,一到现在就下起雨来了,岂不是风也含情,雨亦含悲!

当然,说到清明,其实并不只是指单一的指祭拜先人,也有意喻季节的分界点的味道。你比喻清明一到,春暖花开,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很多农村还有这样的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等。古时候国人给节日取名都是是有深刻含义的,你比喻端午节就是为念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来的。而清明节,就单纯以清明二字的字面来说,其实也是很清楚明白的。清者,天气晴朗也;明者,清新明亮也,所谓清明,不正是天气晴朗空气明洁吗,而这个时候天气逐渐转暖、草木悄然繁盛,一切生机盎然!还有一首诗就更形象地描绘了清明前后春雨绵绵的这种景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多好的一个润物细无声啊,春雨一到,天地万物一切变的生机勃勃!

说到寒食节,就更有一个凄美的传奇故事了:介子推这个人,相信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知道的人应该就比较多了,因为初中历史春秋五霸都是必修课。在重耳还是皇子的逃亡期间,介子推割肉啖君(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块来烤熟给重耳吃)。也许今天的人无法理解也无法想象古时候为什么会有如此忠君的人!但介子推的伟大还不仅仅于此,后来,重耳做了皇帝并逐渐称了霸以后,那些跟随重耳左右一起逃难与打天下的一个个都受了大大封赏,唯有介子推却无人过问。当终于有人替他明不平向晋文公提起此事来时,晋文公才如梦方醒(也许没有介子推当年的一块大腿肉,他重耳当年早就命都没有了,还何来如今的霸天下)。当晋文公带了一大批人去找他时,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背着老母逃进了深山,没人可以理解他的行为。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当所有的寻找都没有着落时,晋文公竟然采用放火烧山的办法逼他们母子出来,而此时,可歌哥泣的介子推竟然选择以身饰火,以躯明志。母子俩抱着一颗柳树被烧成了一堆焦炭!悲哉,介子推;伟哉,大丈夫尔!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这就是介子推的血书诤谏,也就是此后清明与寒食节的由来!并由此,民间衍生出不少的祭祀活动:吃冷食,做麦糕,扎柳条,放风筝,打秋千,扫墓等等。到了近现代,就化繁为简,人们只重祭祀了!

近年来,随着公墓的集中化(单指城市),也随着现在汽车的平民化,因而导致清明那几天,许多往公墓边走的大路小路都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再加上许多人的攀比与浮华心作崇,祭扫也成了讲排场,争面子的辛苦事儿。喧嚣的墓地,丛起的烟火。满山的垃圾!那些样烧掉的各种奢华祀品,首先,浪费钱财不说,还污染环境,更有甚者,由此引火山火的也比比皆是(特别是天气晴朗的时候)。当然,有的地方现在也悄然兴起一股鲜花祭扫热,这种祭扫,清新高雅而又不失时尚,更兼低碳环保!还有许多在外工作不能回家的人兴起一种网上祭扫热(其实想想也够渗人的)。当然,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抛弃那些传承两千多年的点火烧祭方式,而都去推广这种新的祭扫方式。只是说,清明祭祀,只是一种心意,无非是一种表达哀思,延续一种传统。其实形式可以不论,但文明则是一定要注重,不能因为你的不管不顾,而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甚至引起山火就更是罪莫大焉了。

子日:慎终,追远,则民德归厚也!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就让我们平静地对待先人,让生者宁静,让逝者回归自然吧!

还自然一份和谐,还人世多一些纯朴!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木木MM002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马贵毅推荐:马贵毅
☆ 编辑点评 ☆
马贵毅点评:

“风也含情,雨亦含悲!”
几个字就形象生动地把清明节写活了。
介子推割肉啖君,晋文公重耳忘恩负义。
人生春秋,江山易主,作者从古说到今,最终落笔低碳与环保,令人深思。
问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