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传销离我们还有多远一叶方舟731

发表于-2011年03月29日 下午5:42评论-6条

去年11月,一个同事的19岁女儿陷身传销,至今未归,并且去向不明,父母忧心如焚,却又无计可施。近又惊闻,“今年3月以来,湖南省委教育工委连续接到3起关于学生失踪的举报,涉及6所高校上百名学生……疑被传销组织的培训机构控制”(《四川在线》2011-03-24/9∶38∶08),更是触目惊心。一夜间,一度神传的传销组织,突然瘟疫般朝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吞噬过来,令人惶惶不可终日。

掐指算来,我所亲历实见的传销灾难有如下几例:

大概13年前,我一个本家的堂兄,因做生意,被一个生意伙伴拉到云南,陷身到一个藏匿在偏僻边境的传销组织,失去人身自由达四年之久,家里人按他指定的地点和账户陆续转汇现金三万多元救急,仍见不到他的人回家。

7年前,我一个远亲的表妹跟家里失去音讯数月,其父母向我哭诉,问我有无办法可想。我询问后得知,她是在接到一个过去的河北籍相好男性工友电话后单身前往河北的,到了那里后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此后便无消息,手机也已停机。我综合各方面情况后判断,八成是被骗入传销组织了,便告诉他们,没什么办法可想,不过不用着急,过一阵子她会回来的,让他们放心。他们担心她的安全,我知道他们的意思,但根据她的条件,这种情况完全可以排除。果然,一个多月后,表妹完好无损回了家,只是人消瘦了很多,目光呆滞,过去打工挣下的积蓄自然也荡然无存。

2007年8月下旬,我一个停薪留职外出打工的老乡,也是中学的同学,单位的同事,从河北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告诉我那边有家单位在招聘人员,说我的各项条件都符合,报酬非常优厚。我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行业收入水平、招聘岗位和条件等诸方面进行分析,结论是,不大可能,要么是招聘广告忽悠了老乡——写的跟做的不相符,要么是老乡忽悠了招聘广告——记的跟写的不一致,便请他辛苦一趟,把招聘电话抄给我,我亲自向招聘单位咨询。孰料,第二天得到回复,广告已撤。想不到的是,五天后,另一个同事通过他的姐夫——我校友给我打来电话,说是我那个老乡把他骗到河北去了,要他参加他们的一个传销组织,让我给我老乡说句话,搭救他一把。我这才大吃一惊,原来那天老乡没把我骗成,第二天就改了个锈饵,说是有个安装工程,把我这个同事给召过去了。幸运的是,在我的建议下,经过多方帮助,三天后,他顺利逃离了这个传销组织,回到单位。

2010年7月,一个刚失业的网友跟我聊及,她有个多年前在打工时结识的男性朋友在广西柳州做服装批发生意,多次邀请她去帮忙或加盟,报酬和效益可观。在提醒她提防广西的传销组织诱惑之后,她仍然执意要去,为安全起见,我给她提了几点建议。她不听,结果,一下火车,便被这个朋友用面包车拉去了来宾——加入了一个叫“阳光工程”的传销组织。

去年11月,一位要好的同事向我诉苦,说是女儿大了不听话,一个人偷偷跑到厦门打工去了,据说是同学所在的公司在招工。春节放假前,我问候他女儿会否回家团聚,他说还不清楚,看能不能买到票,同时向我流露出不满,说是女儿这次出门,一分钱没赚,反让他倒贴了好几千,然后一一把清单列给我听。我听了清单,觉得不对劲,便实话告诉他,从种种迹象看,她压根就没上班,很可能是在搞传销。他大吃一惊,将信将疑。我向他建议,以后女儿如果继续要钱,别再汇款,只答应去看她,顺便带钱去,设法把她的地址弄清楚。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此后,她只用短信跟家里联系,内容也只是要钱,理由五花八门,同事给她回打电话,手机都处关机状态,回短信要她告知去看她的乘车路线和详细住址,也不肯透露半字,直到现在。

上周末乘车,看见驻地村民左某跟一个年轻女孩坐在一起,关系颇为密切,不知道是他家什么人。第二天上班才听说,这是左某的女儿,前年才大学毕业,在外面打了一年工,因嫌薪水太低,后来听信一个亲戚介绍,打算跳槽到外地一家公司,不想却陷入了一个传销组织而不能自拔,直到上周,才被父母历尽艰辛接回家。

不知道“传销”“舶来”中国多少年了,但凭这些年的蔓延势头,显而易见,它已成了整个社会的一大公害,不但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更严重的是,还带来了诸如危害公众安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传销”组织在国内的迅速蔓延,固然跟这个活动的组织技术有关,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公民心理素质上的弱点和社会管理上的欠缺。“传销”活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它牢牢抓住了人们的二个心理支点:因情授信和好逸贪财。

中国是人情社会,好情重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个人从一记事开始,就接受着“人之初,性本善”的启蒙教育,这里的“善”,既有“行善”的劝导,也有“信善”的期望。亲情友情,不容怀疑。传销组织正是利用了国人的这一根深蒂固的因情授信心理,通过亲戚乡邻、同学同事、战友网友等具有深厚感情基础的人际关系,“一拖三”地向下发展,以至于形成燎原之势。那些奸诈小人利用国人的这一美德来设套布阱,用以实施坑蒙拐骗等不法之事,这无疑是“善”的一场巨大劫难。而“善”一旦被这些不法之徒继续“绑架”下去,国人的社会关系必将发生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那结果,会让“古生代”捶胸顿足,“中生代”无所适从,而“新生代”则六亲清净。无庸讳言,国人一向有走极端的传统,这样下去,过去我们经常抨击落后于我们“主义”的“赤luo裸的金钱关系”的西方契约式人际关系就会“中心开花”,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真到了那一天,凭人们现在的认识,可以想象,这个社会不知有多么可怕。下面这个真实故事,也许可以先做个心理试验。一天,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让七岁的孙子站在一米多高的桌上,自己站在离桌子稍远的地方,伸出手,面带笑容对孙子说:“跳下来吧,爷爷会接住你的。”孙子看着笑容可掬的爷爷,毫不犹豫地跳了下来。可是这位爷爷并未伸出双手,而是一个闪身躲开了。小洛克菲勒重重地摔在地上,哇哇大哭。这时,老洛克菲勒抱起孙子,对他说:“记住,以后不要相信任何人,包括你的爷爷。”虽然过后老洛克菲勒又做过一次相同的试验,只是这回把孙子接住了。这就是有名的“洛克菲勒难题”。我们暂且不论老洛克菲勒想要教导孙子的是一个什么样复杂的难题,仅凭前面那个试验,就足可让许许多多的国人胆颤心惊。这是传销活动隐蔽性和欺骗性的表现之一。

传销活动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还表现在,它抓住了人们好逸恶劳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坦白地说,追求安逸和财富是人的天性,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能不能理智地看待,这个听上去天花乱坠的楼阁是否有路,有力并且维尊可攀。传销组织的惯用伎俩,有介绍工作、合伙经营、工程承包、投资考察等五花八门由头,但总的一点,都是迎合了施骗对象好逸贪财的心理,工作很轻松,投资没风险,报酬特丰厚。换一个角度说,这也是上当受骗者自身的心理弱点,浮躁而缺少理智,贪图享受,不肯吃苦,投机侥幸,急于求成,一夜暴富等等。旷古自今,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劳而获,小劳大获的几率几乎为零,事到临头,只要能够冷静地想一想,或亲临现场看一看,就不难发现其中有鬼。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责怪个人素养,因为陷身其中的绝大多数人是被迫的——至少最初是被骗的。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在相当程度上,这也暴露了我们政府在对这一非法活动的监管和处置上软弱无力,无所作为,传销活动的迅速蔓延即为明证。对于这一泛滥成灾的非法组织,如果政府仍然找不到有效打击和全面取缔的手段,可以预见,不久就会成为整个社会的灾难。

谁能告诉我,传销离我们还有多远?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一叶方舟731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何音推荐:何音
☆ 编辑点评 ☆
何音点评:

传销离我们很近,就如洛克菲勒家族的故事也同样离我们很近。传销的意义就是钱胜过一切,这当年老洛克菲勒也做过,差点在50岁就死了,让钱给淹了。这个意思就是如果说钱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人身上显得特别重要,那必定是要出问题的,他会象病毒一样,伺机在我们周边,等待我们脆弱,然后一击中之。

文章评论共[6]个
何音-评论

我总相信一句话,当好的东西不去占领,那必会让坏的东西占据,传销能在中国一再风起云涌,很说明这一切。拜读、祝好、敬茶!at:2011年03月29日 下午6:24

一叶方舟731-回复感谢编辑辛苦,赞成老师观点。问好。 at:2011年03月29日 晚上7:28

委委-评论

笔力强劲,意蕴深刻,欣赏了......at:2011年03月29日 下午6:58

一叶方舟731-回复谢谢厚爱。问好。 at:2011年03月29日 晚上7:30

不染一尘-评论

问好 敬茶!at:2011年04月09日 中午12:01

一叶方舟731-回复谢谢。问好。 at:2011年04月24日 晚上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