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5月以后,北京大学将在全校推广实施对“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制度,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将被纳入会商范围。其中对于“思想偏激”的学生进行会商,引发了不少争议。
没有查阅到“思想偏激”的权威解释,只好分别百度一下“思想”与“偏激”。
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一般也称“观念”。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是错误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详细释义:(1)思想即理性认识,是相对于感性认识而存在。是对于感性认识加工的结果。(2)[thought]: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偏激:思想、主张、言论等过火,有失平允。
根据以上解释,那么,“思想偏激”是否可以这样定义:理性认识过火或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有失平允。
这就让我搞不懂了,理性认识怎么会有“过火”之说,而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怎样才能做到公平适当呢?是否可以把人类曾经有过的和现存的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全部思想在同一时间反映到同一个人的脑海里让其求得平均值并迅速表达出来的结果才有可能不“有失平允”呢?
我笑了,怎样平衡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地心说”与哥白尼的“日心说”呢?而我又怕了,北大的会商专家或学者们是否会对哥白尼的“怪异”甚至“邪恶”学说再来一次宗教式审判或让捍卫“日心说”的布鲁诺烧死在罗马广场上的人类历史悲剧又一次上演?莫非说北大的会商委员们得到了神灵附体已经掌握了开启宇宙真理的永恒钥匙可以解决人类发展的所有问题了?我无语了。
北大啊,我启蒙老师的母校,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中心发祥地,曾经产生并传播过各种文化思潮,也曾经在世界高校中拥有过较高声誉。然而,自从你的某位教授登上百家讲坛论道《论语》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随后并成立儒学院,我知道,北大在中国高等学府中能够傲视群雄并引以为豪的“包容兼并”已成为历史的过往烟云了。
谁的思想不偏激?北大是否已经建立了公认的可测量思想态势的科学常模,用以测评那些“思想偏激”的人的思想的偏离程度,并具备矫正“思想偏激”的人本方案?如果有,我们可否对会商成员们先做一下测评,对他们的思想是否偏激作出判定?如果没有,假如会商成员们的思想本就属于“思想偏激”的范畴,那他们凭什么资格对他人的思想是否偏激作出判断呢?有,还是没有?
谁的思想不偏激?基督教倡导人们爱世上所有人,甚至包括自己的世俗仇人、敌人,是不是偏激?佛教提倡“容天下难容之事”,是不是偏激?马克思提出的“实行各尽所能、社会财富按需分配原则的劳动者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共产主义理论有没有偏激?
谁的思想不偏激?北大可知道,火车的发明人当时被认为是疯子?凡?高被认为患有间歇性神经分裂症,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被认为患有强迫性综合症。
西方人惯于使用刀叉吃饭,中国人吃饭用的是筷子,而有些民族什么都不用,拿手直接往嘴里送。这令我迷茫了,到底是谁的“思想偏激”导致了同样的目的却产生了如此之大的行为方式差异呢?西方人拿刀叉吃饭的时候为何就没割破自己的嘴,拿手直接往嘴里送饭的人为何就没咬破自己的手?真是悲哀!
中国还没有实现物质上的极大丰裕,然而,已经令我们担惊受怕的是,随着社会的前行,占据话语制高点的所谓权威们,是否要把中国引向“从物质贫穷到思想贫穷”?
-全文完-
▷ 进入子午书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