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指的“艺术家”,是指真正的艺术家,而不是伪艺术家。
真正的艺术家的责任在于努力从事艺术创作,或致力于革新艺术。
一个喜欢把艺术家逼上商业道路的社会是不健康的社会,因为艺术家的工作本质并不是为了创造物质财富
,而恰恰是为了创造精神财富。精神财富,可以一文不值,也可以价值连城,既然无法定价,就不能用金钱法则去计量艺术家的创造成果。
艺术家的责任不在于家庭,因为艺术家只负责为人类社会提供精神养料,而不是为满足一夫一妻的社会体制而去牺牲灵动的创意思维。所有一切既定的社会规则或概念都将成为艺术家的桎梏,艺术家不需要桎梏,艺术家只需要自由!
艺术家不是文学家,更不是文人,尤其不是政治家。艺术只有在远离政治的前提下才能充分挖掘创新的灵感,即便是为了表现受灾场面的画面,在艺术家心目中也绝对和政治无关,而只和艺术家个人的人文关怀有关。
艺术家的首要工作是审美,然后是表现美。审美和表现美,是真正的艺术家必然竭力去追求的人生理想。
因此文人的“忧天下”并不适合艺术家,艺术家的工作性质不是为了“忧天下”,而是为了“美天下”,艺术家的创造性工作诠释了人类存在的意义,解析了人类灵魂深处的渴望,更新了社会面貌,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并让世人感觉到活着的价值。
没有了艺术家,这个世界也就不再具有任何魅力!
为什么你喜欢穿漂亮的衣服,为什么你喜欢购买那些能打动你情绪的商品,因为那里面饱含着艺术,色彩,造型,设计风格等等,几乎都是艺术家们的心血结晶。
在艺术面前,人类很渺小,渺小到只能举手投降。不错,你口袋里没钱,你的腰包很瘪,但你绝不会吝啬你的慷慨,哪怕只是为了讨好你的女人,你也愿意为她献上一付设计有品位且做工也很精巧的项链或结婚戒指等等。
我常想,究竟是什么因素严重妨碍了艺术家的创造?
首要因素,恐怕来自于家庭。家庭需要金钱来维系,艺术家为了钱,多少会放弃一些艺术理想,诸如我本人就属于此类。
第二因素,来自于社会对艺术的漠视和残忍。尽管人类生活永远都离不开艺术的滋养,但绝少有人会为了维护艺术而贡献力量。相反,人类社会的惯性向来都喜欢打击艺术和艺术家,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大多数人都无法长期坚持从事艺术创作,有些人是因为没有这个能力,有些人则压根就对艺术创作活动不感兴趣。
不要用钱去逼迫艺术家就范,更不要用各种无形的锁链去羁绊艺术家的自由,艺术家一旦被动钻进了钱眼里面就不会再去创造真正的艺术作品了,且一旦被各种无形的锁链羁绊住,就会逐渐丧失创作能力,因为艺术是审美和表现美,而审美和表现美,是需要特殊的思维及捕捉美感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并非人人都有,所以艺术家注定不能和芸芸大众生活在同一个思维空间里。
社会的规范和尺度并不适用于艺术家身上,家庭的琐碎或责任对艺术家而言只会构成致命的锁链。艺术家不可能在规范的模式下生活和从事创作,艺术家的时间表是凌乱的,艺术家的作息表是无序的,艺术家的昼与夜也经常都是颠倒的,艺术家总是需要连续的大时间段来维系灵感的递进或突进,因此世俗的作息习惯对于艺术家而言不过就是个屁,且一文不值。
艺术家的创作动力不是源于“责任”,而恰恰是源于不用担负任何责任。只有身心都完全自由的艺术家,才有可能完成高品位的创作或革新艺术的使命,而这些,都是世俗的社会所不能容忍的,更不是利益社会所能包容的。因此当代社会鲜有艺术大师。
艺术家大多都是贫苦的,只有极少数人的作品能被利益社会所赏识,但并不表明这极少数人的作品都是上等的或高质量的,能被利益社会所赏识的艺术作品本身就是利益化的,而不是精神化的,所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是喜欢沿着反比方向发展。
大多数人都喜欢问艺术家三个问题:你的作品值多少钱?你干这行多少年了?你有名吗?
只有艺术家自己知道: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标价多少,而在于对人文的影响力之大小;干了多少年不是问题,我认识很多画画的人都画了几十年了,实际画画水平没入门的占90%,勉强入门的占7%,稍微有点成绩的占2%左右,只有不到1%的人,还算是此中高手,但距离“才华横溢”的标准显然还有很大的距离,更不用提“大师”或“巨匠”了;至于有名或无名,则根本与作品质量无关。
2011年3月26日
山野居士
-全文完-
▷ 进入山野文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