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开篇就说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光武帝刘秀初定天下,中国复归于统一,经过西汉末年风风雨雨的王莽改制、农民起义之后,天下重又复归姓刘,大汉王朝的旗帜得以继续飘扬在华夏大地。但这面大旗也仅只又飘了一百五十年,在这面旗帜下东汉总共出了十四位皇帝,平均起来十多年一位,按理这挺好,美国总统不过才是最多八年的任期,照样把国家治理的挺好,但实际情况是从刘秀起问题就很严重,而接下来的历任皇帝不但解决不了问题,相反却是问题越来越严重,直到大汉王朝的崩塌。
是什么问题压垮了大汉王朝呢?土地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土地等生产资料被大官僚、大豪族侵吞、强占,老百姓不但得不到自己及家庭赖以生存的土地,相反却还要负担原本不属于他们的税,这样的生活环境结果导致东汉初期就开始爆发农民起义现象。刘秀为缓和矛盾,巩固东汉政权,恢复农村秩序也曾做过一些努力,一方面反腐严惩贪官,另一方面下令“度田”,清丈全国土地,核实田赋的征收,但终因其阶级矛盾的必然性,大汉王朝仍向豪强势力完全屈服,导致社会矛盾问题重重,得不到根本性上的解决,只凭个人努力完全是杯水车薪,只顶一时之用,而到东汉后期就连杯水车薪的个人努力也没有了。
东汉后期的王朝在忙什么?忙争权,除了争权,一切都以顾不上来,不是权力在外戚手上,就是在打着保皇大旗的宦官手上,由此权力争夺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家根本没精力去顾老百姓的事。而大官僚、大豪强则趁机大肆掠夺、搜刮、聚敛财富,贫富悬殊越来越严重,直接导致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没有土地,没有吃、没有穿、没有住,过着比猪牛都还不如的下贱生活,什么道德、法律都成空谈,都以失效,人吃人的现象越来越多,起义、造反已成早晚的事。
黄巾军大起义、大造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王朝全力镇压,双方互拼后各自伤亡惨重,虽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都以战死,但黄巾军仍势力不减,各地遥相呼应。而王朝军力在几度会战互拼后,主力遭到重创,短期内以无法恢复其战力,无力剿乱,朝庭无奈只好接受江夏太守刘焉的建议,让一些战乱严重的州、地区自治,自此中央权力渐渐衰退,王朝步入名存实亡的境地。
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则处境艰难,先惨受董卓之乱,虽有18镇诸侯兴兵讨董,但深受皇恩的众诸侯人心已散,各谋私利,无人为公。而后又落入曹操之手,饱受其之威迫,贵妃、皇后、儿子都惨遭曹操杀害,可怜一代帝皇竟问臣下:“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而等曹操一死,其儿子曹丕干脆就抢了大汉王朝的宝座,自己坐了皇帝,建立了大魏国,大汉终此灭亡。
而仅仅只过了三十多年,曹魏大权却又落入司马氏一族,当年汉献帝刘协所受过的种种屈辱竟又报回曹氏子孙曹芳身上,同样夺其位,杀其妻,令人感叹不止。最终结局就如曹操谋夺大汉一样,司马氏以同样手段谋夺了大魏,司马炎高喊:“曹丕尚绍汉统,孤岂不可绍魏统耶?”将曹奂踩于脚下,夺帝建大晋王朝。
纵观天下的分合、王朝的更替,不外是两种情况,一是造反;二是谋反。造反者就如张角三兄弟那样,率贫民起义、造反,但却多不成,这也算是一大中国特色。看遍世界史,我们也只能在中国身上看到如水如潮的农民大起义、大造反现象,哪怕这王朝刚建立。为何?中国农民很自由,只要你能就可以变成任何人,可成地主可成名流,但你不能却又没人管你,哪怕你饿死都同样不管。而一旦没活路,那就只剩下一条路,就是造反称王,夺回失去的一切。但这也意味着农民造反必又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活不下去了,是到了没有地、没有房、没有吃等等实在活不下去的情况下,成了华夏大地可有可无的流民情况下才会造反、起义。所以这样的造反是有理的,而有理的东西必为人所惧怕,也为统治者所惧怕,因此,他们承认你有理,却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要消灭你,只因你占理。
而谋反则不同,谋反多如曹操父子、司马懿父子等这样本身就是身居高位之徒,他们深受皇恩,谋反犯上是没道理的,但就这没道理的事却多成,为何?只因历来王朝先把精力用来对付有道理的人身上,因为有道理才可怕。其次做没道理的事,是胜者为王、败者寇,想谋反不一定就能成。成了你运气好、你能力强、你手段高,这讲得或对比的是技术活,和道理无关,因此哪怕成了,也仅是把王朝改个姓,大道依然不变,依然把全部精力用来对付有道理之事、之人。
正所谓:造反有理多不成,谋反无德能成业;三国演义多奇异,天道循环无民事。
-全文完-
▷ 进入何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