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了卷头发先生的《我煮三国——油炸刘备》,第一感觉是一篇妙文,尤其文章的新鲜活泼、生动泼辣、既给力又有趣的文风,正是我所激赏并致力学习的。只是本人能力有限,唯有自愧弗如。
但是对文章的观点,我却想同作者商榷一二。
我向来对搞政治的没有什么好感,尤其是古代的帝王。但是大概从小受罗贯中的蛊惑,对刘备还真就厌恶不起来,总觉得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刘备还算得上一个很不错的皇帝,一个多少能把咱老百姓放在心头的皇帝。这些年,对三国人物的重新认识和评价似乎形成了一股风气。对刘备,不管“水煮”还是“油炸”,我并无什么意见,各抒己见吗!只是觉得别把刘备煮烂了、炸焦了就行。所以,我想在此打捞一把,让他受点烫伤,留点疤痕也就够了。但是我对三国的历史了解不多,所以,与卷头发先生的商榷只能依据先生的文章,就所写之事论所评之人。
从形象上看,我也赞同先生的观点,相信刘备与周瑜等人相比的确不是“帅哥”。只是我以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的“返祖”模样应该是罗贯中的夸张。事实上在现实中我们确实没发现过这样的人。那么,罗贯中为什么要夸张呢?理由很简单,就是中国人以为这个样子是所谓的帝王之相。罗贯中想以此表明刘备是“受命于天”,是“真龙天子”。除去了夸张的成分,刘备的耳和臂也许只比别人长那么一点,不至于让人感觉是八戒和悟空的合体。排除了刘备的“返祖”嫌疑,加上他身高“七尺五寸”(折算成现在的尺寸,应该在一米七至一米八之间),“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形象大概也差不到哪儿去。让我们再看看曹操和孙权吧。《魏氏春秋》说曹操“姿貌短小”,《世说新语》说他“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召见匈奴使节还找了个帅哥作替身。《三国演义》描写孙权“正颐大口,碧眼紫髯”,压根一副洋鬼子模样,人称“碧眼儿”。相形之下,三国的帝王中,刘备应是最帅的一个。
要说刘备不读书,不会吟诗作对写文章,我绝对没意见。但是如果以此认定他没有才能我却不敢赞同。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文艺是附属的才能,有未必好,无未必不好。唐后主的词、宋徽宗的书画都是冠绝天下,可他们都是亡国之君。唐明皇也算是一位音乐家,虽未亡国,却也葬送了大唐盛世。这样看来,曹操父子反而成了例外。其实,三国的各路豪杰中,唯有刘备是一个没有后台没有实力没有地盘,挂个“皇叔”之名不起实际作用的“草根”,完全靠自己一路拼杀才坐上帝王的宝座,若说他没有点儿政治军事的才能恐怕难以成立。事实上,赤壁之战后,川鲁都是刘备亲自率军打下的,诸葛亮始终坐镇后方,充当萧何的角色。虽然,被火烧连营,败得窝囊,可是曹操不是也被火烧赤壁了吗?然而,我们却都承认曹操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对于男女平等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来说,刘备的那句“女人如衣服”让他背上了骂名,尤其让女同胞更觉此人可恨。我无意也不敢为这句话辩解,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刘备只是说出了当时大家都认可的一种观点,或者说,许多人都在用行动实践着刘备的观点而嘴上没说罢了。也许我们不该仅仅指责刘备,而是更应指责孔老夫子指责中国文化。从另一个角度讲,现在所谓男女平等,就是让男人也成了一些女人的衣服。如此而已。
我最不能苟同的是卷头发先生将刘备在荆州的“携民而逃”与董卓的“驱民迁都”相提并论。众所周知,撤退或逃跑的时候最讲究的是机动灵活快速,在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谁也不会傻得为了让老百姓作挡箭牌,把自己的行军速度搞得像蜗牛一样。刘备并不傻,他只是不忍心抛下跟随他的百姓独自逃亡。我们且不问其动机如何,单看这样的行动,在整个封建时代有几人能够做到?如果说他是假仁慈,一个人“假”到差点儿丢掉了身家性命,那么,即便是假也值得敬重!老百姓在长坂坡肯定死亡不少,但是我们不把罪行加在杀人者身上,而去谴责保护不力的人,无论如何有些说不过去。
最后说一下教子的问题。众所周知,阿斗是一个没心没肺的愚顽角色。对这样的人物,我宁可相信“制造过程”出了问题,而不相信教育过程出了问题。凭良心说,谁摊上这样的儿子能把他教育成才?别说刘备,就是十个孔老夫子见了他大概也只有摇头叹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我们无法知道刘备平时如何教子,但是,他的临终教子遗言却令人感佩。“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两句话完全是一位忠厚善良的长者对儿子的临终教诲,哪像一个帝王对太子的临终叮咛。纵观历史,哪位帝王留下过这样的遗嘱?
当然,刘备肯定不是一朵花,他的身上寄托了人们对专制时代的帝王的美好愿望,有夸大也有事实。但是刘备绝不是豆腐渣。不过,如果一定要把杀人者视为花朵,把爱民者当做豆腐渣的话,作为老百姓的我宁愿选择豆腐渣!
-全文完-
▷ 进入布衣神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