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德勒”
这是我们踏上拉萨土地上听到的第一话。来接站的朋友 为我们一行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哈达代表真诚、纯净的心愿,在感受藏民族豪放、粗旷和爽朗性格的同时,让我们增添几分对这个民族的敬意。
陪同的朋友告诫我们:拉萨海拔3650米,大气含氧量仅相当于内地的68%,所以行动要放慢。前往下塌的酒店,本来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我们却用了四十多分钟时间,我们的拉萨行,就在这缓慢的行进中开始……
拉萨的夜,有点儿热,有点儿喧闹。也许是高原反应或是不静的心,我不能很快地入睡,头沉沉的,有点胸闷。
第二天一早七点不到,我们就出发去心中的神殿——布达拉宫。现在属于旅游旺季,来西藏的人比较多,布达拉宫每天限进2400人,我们要赶早去排队,否则很难赶上趟。
我们终于来到了布达拉宫。蓝天白云下,红白相间的布达拉宫让你感到庄严、静穆,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我对佛教不是很了解,只是对它有着莫名的崇敬,但在这个早晨,被那种震摄灵魂的氛围所感染,我还是怀着虔诚的心祈祷:布达拉,我心中的布达拉,为我所爱的人和一切爱我的人祝福吧!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为藏王迎娶文成公主而建,这里应该与汉民族有着好深的渊源。布达拉宫主楼共13层,高117米,由红宫、白宫两部分组成,红宫居于布达拉宫的中部,主要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起居和理政的地方,宫内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和壁画,有印度的贝叶经、经书《甘珠尔》、清代皇帝敕封历世达赖的金册、金印等。布达拉宫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宫殿,以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闻名于世。
我们慢慢地拾级而上,去感觉岁月的沧桑;我们抬头仰望,敬仰这藏人的圣堂。
一进宫内,昏黄、摇曳的酥油灯下,到处都是珠宝的世界,金子的海洋。众多的佛像、壁画、唐卡、经书等艺术品无一不是无价之宝,而此时我们淡化了这些物欲的杂念,只是被那神圣和庄严所牵引,真正进人了一种禅定的境界。
由于不能拍照,不能喧哗,我们默默地欣赏这世间的奇异珍宝。我们静静地听着解说,去了解一个充满神秘的民族,布达拉就是一部西藏史,就是一部藏传佛教史。她是西藏的精华所在,是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标志。过多的参观人群让你不能在宫中久留,二个小时的游程一晃而过,留在我脑海中的除了感叹还是感叹。她让我明白,什么叫顶礼膜拜。
出得宫来,看到宫外侧从早到晚,成群结队,川流不息的转经藏民、虔诚的的朝圣者,不管是男女老少,一步一磕头,五体投地、匍匐前行。也许这就是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区别所在,藏传佛教显得更为虔诚,也许是佛教从古印度传入后带有各自的地方特色,我还是被那份虔诚所感动,心灵仿佛得到了某些荡涤,在那种空灵感觉里似乎一尘不染,央金兰泽的那首《布达拉》仿佛回荡在晴空:
轻轻地让我转动经轮,只为触摸这大地的心跳,
轻轻地让我把祈祷放飞,只为以爱去沐浴生命的感动,
布达拉,布达拉,高高的布达拉,
你容纳了人间,千言万语的倾诉,
你拧干了心灵,反反复复的欲望,
你放飞的岁月,刻骨铭心的祈祷,
你锁住了天地,长长久久的爱恋,
布达拉,布达拉,高高的布达拉,
久久地让我凝视这佛塔,只为聆听那岁月的风霜,久久地让我把热泪亲吻,只为以心去拥抱黎明的太阳……
除了她的历史、艺术价值外,不得不说一下她的建筑特色噢。没到布达拉之前,一直以为那红白相间的高墙,是由彩色图绘。眼见为实,那红色的墙体,居然是用白马草浸泡各种药物组扎而成,为了减轻墙体的重量,布达拉宽厚的建筑一半用坚硬的花岗岩砌成,一半用白马草压放而成。处理过的白马草据说可以千年不腐。那在阳光下烁烁发光的白色墙面,是由各种矿物质调和而成,隔几年就从屋顶往下浇淋一次,历经千年,墙面坚固;凹凸不平,尽显沧桑岁月!
从布达拉宫下来,三位男友已经吃不消了,坐回车里再也不愿下来,其实我也感疲惫,没有想到在高原上男不如女,也许是男的肺活量大需氧多的缘故,架不住两位女友的盛情邀请,我们来到布达拉广场,在蓝天下、在鲜花丛中、在美丽的布达拉前,用相机记录下各种藏舞姿势的美丽瞬间,尽管身姿不再苗条,舞姿也不优美,面容早已布上了岁月的沧桑,可那颗心仍旧年轻依然。
-全文完-
▷ 进入亦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